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如何看待ID3】在合资纯电车市场领跑

    2021-11-11发布于:大众ID.3车友圈

    #新能源品牌哪家强

    【首先给车友分析一波新能源背景】


    在新能源市场,国产品牌有

    比亚迪,理想,蔚来,高合,传祺,吉利,荣威,小鹏,其他的请网友一并补充

    合资品牌:

    特斯拉,通用的雪佛兰和别克,韩国的起亚和现代,大众旗下的大众和奥迪,其余的请网友补充

    结论:在中国市场,德法美日韩,在中国的新能源市场投放的产品,实在是太少了,反而咱们自主品牌,已经撑起半边天,不得不承认,咱们祖国的新能源技术,确实是走在了世界的前面,左有宁德时代电池技术,右有比亚迪三电技术


    【再给网友简单介绍产品分布】


    30万以上,有特斯拉的产品支撑市场,除此以外,还有理想蔚来等高端品牌,具体市场细分没有详细研究,也不在本文议题范围内


    25-30万,特斯拉3,小鹏P7,极氪001,比亚迪汉,从销售排行和用户口碑来看,毛豆3、P7、汉,赢得了用户的肯定,而且,这三款车,都没有网约车的气质,这句话很重要,可以划重点


    15-20万,小鹏G3、P5,雪佛兰畅巡,别克微蓝7,埃安lx、V,马自达的CX30,(未上市的毛豆Q)而丰田本田在纯电领域几乎等于空白,另外还有啥?就剩下大众了

    结论:产品很少,基本上等于空白


    【正文】

    那问题来了,国人眼中的汽车,它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在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汽车在国人眼中,并不是一个生存需要,而是被尊重,而是希望通过车,来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崇拜,从而得到肯定,而在我看来,一个人的价值,其实并不需要通过车来体现,但是我不是所有人,市场导向如此。

    所以,在网约车盛行的今天,买一款不是网约车或者不像网约车的车,变得尤为重要,这是病啊,这就是为啥埃安Y和埃安S过的很惨,因为网约车和出租车,用的很多,如果有选择,相信大家都不会去碰吧,其实往往网约车和出租车的选择,证明了可靠性,但是,市场可不是这么认为的

    再回到这个话题,国人买车,15万以上,会趋向于合资品牌!!!大众心理,都花了十五万了,为啥不买个合资品牌呢,所以重点来了,15-20万期间,还真的没啥合资产品,就算有,在产品力,也不拔尖,甚至于市场传闻都很少,有幸听到,也会用这些车和燃油车对比,这时候,杀出一台id3,大众对产品定位极其精准,因为15万以下,国产车光芒万丈,只能暂避锋芒,二十万以上有更加优秀的产品,和自家的产品也会打架,只有在这个区间,对手太少了。

    那大众是凭什么杀出重围呢?

    底盘,平台,口碑,可靠性

    大众的底盘调教,确实不是国产汽车可以比的,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国产汽车起步晚,研发成本高还没市场份额,在新能源来临,除了底盘,三大件的其余两项,国外真不如国产,所以底盘,变成了核心竞争力,至于平台,不懂车的人知道个锤子平台,我敢说大部分人都不知道领克09和沃尔沃同平台是个啥意思

    那口碑呢?大众的口碑,我们这代人不知道,我们的父辈那可是知道的,同样用15-20万,你去买小鹏和去买大众,我相信父辈的观念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口碑,品牌(其实写到这里我有点生气了,还有点无奈),然后就是可靠性,大众用出租车成功证明了可靠性,相信广汽传祺也会用这样的方法获得国人的认可

    所以,花15万买大众id3的,他们知道什么是鼓刹吗,国人要的大气,id3给了18寸轮毂,国人要的底盘,id3给了独立悬架,国人要的皮质座椅,id3最低配给了织物皮质混搭,国人要的高级感,id3给了个大众标,至于扭矩马力续航,这玩意重要吗,电动低扭足,加速够用,马力大甚至有人说会增加耗电。而续航,400多的续航和600多的续航,区别真的大吗,在市区里,两者几乎没有区别,在高速上,又不是电动车的主场

    总结,大众花了最少的钱,造了一台最符合国人预期需求的车,我们在痛恨它的时候,又有大把人为了它而掏钱,不得不说还是大众懂中国,这个id3的产品经理,绝对是个人才

    最后回到自主品牌,从参数上说,扭矩马力续航真的没用吗,鼓刹真的没关系吗,安全配置真的没用吗,命真的很薄吗,这些都是自主品牌可以给我们的,而反观合资,在配置上,做了太多的节省成本确还是叫座,这个真的有点难受,在这里,不得不想起比亚迪的王朝系列,产品力可以,奈何销售售后却差强人意,国人选车确实身不由己,也不太懂车,相信在2022年汽车改革年,自主品牌也会迎难而上,激流勇进,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