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两个新赛道上,自主品牌表现出色,在与合资品牌的竞争中,拥有了一定的优势。
但是,从燃油车向电动车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会一蹴而就,所以关键技术无法绕开,比如发动机。

先不说燃油车还将长期占据市场主角,就是混动技术的底子,发动机也是重要一环,想弯道超车必须直道咬住。
如今生存下来的自主品牌,经过20余年的积累,已拥有一定的核心技术,比如发动机基本自主,但段位如何?
常规排量自给,关键是打磨品质
发动机是汽车是心脏,是支持一个车企的根基,其技术水平决定了品牌的上限。并且,发动机供应链相对封闭,供应链选择余地不大。
在自主品牌创业之初,多数都是靠着三菱的老旧机头支撑,然后就是逆向别的人产品,再然后就是自主研发,目前在2.0L及以下的常规排量,主力车企基本实现自主。

当然,由于基础、投入的力量、研发能力的差异,各企业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发动机实力比较强的,有奇瑞、长安、长城等企业。
最典型的就是奇瑞,早在创业初期,同行都在模仿创段时,就已经开始自主研发,打造ACTECO系列发动机,并且技术积累非常深厚。
这几年,奇瑞在整体形势不利的情况下,硬是靠掌握的发动机技术,推出了1.6TGDI和2.0TGDI两款优秀的发动机,销量稳定在自主品牌二线头部的位置。
奇瑞这两款主力发动机,1.6T的参数为145kW(197马力)和290N·m,2.0T的参数为187kW(254马力)和390N·m,均是自主品牌一线水准。
另一个是长安的蓝鲸动力,包括1.4T、1.5T和2.0T几款发动机,自2017年开始陆续装车,硬是将长安汽车从销量下滑、财务亏损的泥潭中走出来,今年已经开始争夺自主品牌销量冠军了。
还有长城一路稳扎稳打,旗下的1.5T和2.0T性能虽然相对逊色一些,但是稳定性不错,长期位居国内SUV霸主地位。并且,这两年长城的技术实力不断突破,比如在坦克300上搭载的E20CB,最大功率167kW(227马力),最大扭矩387N·m,可以实现9.5秒破百。
不久前,长城蜂巢动力第1000万台发动机下线,接下来在发动机领域将迎来爆发,宣称未来3年将陆续推出23款全新发动机。其中一款2.0T发动机将采用VCR(Variable Compression Ratio可变压缩比)技术,对标日产的独门绝技2.0T VC-TURBO,据称最大功率高达260kW,峰值扭矩450N·m,预计2024年问世。
综合看来,自主品牌的在占市场绝对主力的2.0L及以下的常规排量上,性能上已经不输甚至超越同级合资水准,如果还说自主品牌不重视核心技术是不客观也不准确的。如果说差距,主要是在装车的基数和里程积累上,毕竟自主品牌起步较晚,帐面的数据都需要市场打磨,进而形成的品质口碑,这个需要时间积累。
高端突破口,大排量已成功站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在新能源车迅速发展,纯电动车以及小排量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混动车型,已经将车子的性能做到比一般大排量发动机还高,但是自主品牌并没有完全放弃大排量发动机,而且还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一提到大排量,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一汽红旗,搭载3.0T V6的红旗H9销量火爆,还有SUV红旗HS7和未来即将上市的HS9都累积了相当数量的粉丝。再加上那款经常在顶级重要场合现身的红旗L5,搭载的6.0L V12发动机,以及不久前刚刚点火的4.0T V8发动机,一汽已经把几种大排量发动机集齐了。一汽的机械增压虽然性能上并不突出,但是稳定性很不错,可以保证在关键场合不出意外。
本以为这种在世界上也逐渐边缘化的大排量发动机,国内除了一汽这种特殊身份必须有外,别人就不用玩儿了。没想到主攻SUV的长城也参与进来,其代号为6Z30的3.0T V6涡轮增压发动机,参数达到260kW和500N·m,比一汽的248kW和445N·m性能更强。这款发动机预计今年底量产,未来将搭载在长城高端品牌坦克系列新车上。

此外,北汽BJ80上也搭载了一款3.0T V6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06kW,最大扭矩为420N·m,从参数上看要比坦克和红旗弱不少。根据公开资料,这款发动机是北京越野与菱特动力联合开发的,而菱特动力的全称为柳州菱特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由柳州五菱柳机动力公司和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而来,持股比例为51:49。
由于中国各地市场差异巨大,所以各种不同定位的汽车都能找到目标受众,所以给不同级别的发动机都提供了空间。这种大排量发动机虽然小众,但是在一些的特殊场合,以及中国的大西北,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足以支撑几个企业的发展,这是很多国外品牌不具备的市场优势。
混动专用是拐点,热效率实现逆袭
最后再说一说混动专用发动机。比亚迪在推出DM-i超级混动技术的同时,也推出了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拥有43.04%的全球量产汽车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
自比亚迪的DM-i技术推出后,取得了强烈的市场反应,终端一车难求,提车周期达3.5个月。随后多家自主品牌也推出了类似的技术,比如长安的柠檬混动DHT、奇瑞的鲲鹏混动DHT和长安蓝鲸iDD混动。

而混动专用发动机也是都是重要的研发方向。比如:在长城未来五年的全新发动机规划中,就有一款代号为4G15H的1.5L发动机,最大功率和扭矩分别达到110kW和240N·m,热效率高达45%+。而长安也表示,接下来将推出混动专用的高性能蓝鲸1.5T发动机,最高功率为126kW,最大扭矩达为260N·m,未来5年内热效率达到45%。
可见,自主品牌的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目标都是45%。要知道,此前丰田混动发动机热效率做到了41%,已经是顶级水准,而自主品牌发动机的热效率,现在就已经超过了这个数字很多。

当然,这也不是说自主品牌发动机技术一下子就领先了,而是技术路线不同使用场景也不同,所以形成了独家的优势。丰田的混动技术,还是油为主电为辅,而发动机在日常路况中不可能保持最佳的使用环境。而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相对于丰田更多的是用电驱动,发动机一般在高速时辅助,多数情况主要用于发电,所以可以长期保持最佳状态运转。
综合来看,自主品牌在发动机技术上早就过了逆袭的阶段,而且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不仅解决了从0到1的问题,随着销量的上升,通过终端反馈的数据不断改进,相信性能和品质都会越来越好。尤其在混动专用发动机方面,几大自主品牌已经开始探索,走在了合资的前面,在小范围内已经实现了逆袭。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