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7发布于:唐EV车友圈
坐标北京,最近寒潮来袭,白天最高零下,击破三大言论: 1. 电动车已经600-700km续航足够用了 如果实际续航里程600-700km那确实足够用了,消费者需要的不是标称多少,需要的是实际行驶里程。 标称只是在特定工况下的产物,冬季续航达成率50%为锚点。 车企需要继续努力 为冬季600km实际续航而努力 2. 补能速度能弥补续航里程焦虑 补能便捷性不仅包括补能时间,还包括补能次数。想象一辆汽油车只能开100km就需要加油,你有里程焦虑吗,肯定也有! 因此,车企应该停止洗脑,回归常识 3. 纯电车驾驶成本低 成本低的测算来源于低能耗 若百公里能耗到30,电费1元(充电+服务费),则相当于,百公里4个油
分两种说,没有家充桩,纯电在寒冷环境下的表现确实不好。如果有家充桩,那么就都不是问题。 1,续航打折,满足一天通勤需求即可,再怎么打折,标称 600 公里都能满足的吧。 2,补能速度和频率,有家充,回家插上就行,慢是慢点,但不影响你的生活,你在睡觉,车在充电,手机每天充电倒也不麻烦。 3,费用问题,家充 90 度电跑 200 公里计算,够极限了,平均按照 0.4 元每度计算是 36 元。我的宝马三系 2.0T+采埃孚 8 速变速箱油耗 0.8 元每公里,200 公里需要 160 元,36 元对 160 元,优势仍然明显。 还是那句话,有条件有家充的,电车很好用。没有的,自己掂量来。
你这跑的够远的,在唐的圈里溜达了
哪里都去
@飞翔的疯575:你这跑的够远的,在唐的圈里溜达了
百公里30?除非故意挺原地一直吹空调等人,正常情况下能够开这样的车,他们的竞品燃油车都是百公里15升以上的那些车。一般车都是十几度电百公里,费点的大型suv也就跑到23,4的样子,还是零下加高速狂飙
我就问你打脸不,我自己的车,城市道路开,零下五六度的时候能耗就30,空调26度正常开的
能开成同车型的2%,厉害厉害
@街角l邂逅:我就问你打脸不,我自己的车,城市道路开,零下五六度的时候能耗就30,空调26度正常开的
就怕哪天电车彻底普及之后,有关部门以安全性理由全面禁用家充桩,然后再把公共充电桩的电费提高到5块一度。
一、国内电价20年内不会变。 二、电动车普及后,会取消各种补贴和恢复购置税,不会禁燃油车,但会提油价,预计上涨幅度在5~10元/升。
那倒也不至于,大晚上的谷电肯定还是便宜的,毕竟晚上电不用也是浪费了,不过价格肯定会提升。有关部门真敢这样敢老百姓立马全不买电车,国内现在主攻新能源那就等于自废武功。
第一年开电车,冬季没有低于350公里,春秋600公里,一周用足够,充电35分钟,完全没有焦虑。如果每天开的时间长,电耗还是会在20左右,甚至更低能跑更远。每天开的短,电耗就会很高可能到30,但是能用7-8天怕什么?冬季电耗主要是没有地库的车早上热车头20公里费电,有地库的更省。这个前提是北京-17到-7吧。差不多80元跑350吧 其实没有电车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冬季什么情况最费电,没地库,提前5分钟打开所有加热,出门就堵车,走不了20公里用了1个小时到了,更有甚者10来公里,30分钟到了。你算算吧,你得费多少电加温,车热了你下车了。同样油车呢?一样费油啊。
当然,也可能你只是用唐来推测其他电动车也可能是车的问题。
室外公共桩充电的呢?35分钟充电时间还不够给电池加热的呢
我始终认为高速补能不排队才是解决焦虑的根本
排队不怕,200公里一个补能站,5分钟补能500公里。90%消费者就都能接受电车。
现在每个服务区都有,几十公里就有一个补能站,但是有些电车多的服务区连续进几个都是会排队的,我亲身经历过,所以我觉得必须要服务区里有足够多的桩,而且要补能效率高的桩,而且要价格贵一点。不然那些插混,增程的都来占位置充电(明明他们买增程车是为了高速长途加油的)
@简单195085930:排队不怕,200公里一个补能站,5分钟补能500公里。90%消费者就都能接受电车。
电车最焦虑的是使用5年后,在家充一晚上的电,隔天开1小时又没电了,想到电池是终身质保的,可己经找不到厂家了。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