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大家帮我选#到底该买谁?【到底该买谁?】MG7 PK 星瑞,到底该选谁? 接车友:用户7142275173756投稿(链接🔗:https://m.dongchedi.com/ugc/article/1749368519057416) MG7自从亮相到实车公布,一直是大家眼里的焦点,但因为上市时间迟迟不定,也让广大车友寒了心,现在连自家的销售都开始吐槽上市时间“不靠谱”,很多等了小半年的车友们也决定放弃,转身把购车计划放在了其他车上。 别说车友们吐槽了,就连团团对MG7这次宣传以及上市搞的都有些失望,毕竟谁也不想为了买车等太久的时间。可是又不得不说,MG7这款车型在当前国产市场里,确实是独树一帜,值得期待。 目前已经有很多车友准备入手其他车型了,比如有的车友入手了星瑞青绿,体感也是非常不错。那么问题来了,在MG7上市时间迟迟不定的情况下,到底应该选择一辆什么车比较靠谱呢?星瑞是否值得购买呢?欢迎投票留言,说出你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我眼中的MG 7 📒等车日记 前言 昨天写VGT又拖拉又爱瞎写直接搞到大半夜去,困死;今天起来赶紧把AR HUD搞完就去看电影去; AR HUD的全称是Augmented Reality Head Up Display,即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看到抬头显示是不是一下子就熟悉起来了,这玩意其实就是搭配当下比较流行的AR技术的应用方案,也算是AR的有效落地应用之一; 抬头显示最初我是在宝马3GT上体验过,它是在主驾驶的前挡风玻璃底部有若隐若现的时速标识,其他位置是看不到,我当时觉得挺有意思的,但是感觉这玩意也不清晰啊一闪一闪有重影,让人体感有点不好 先说个人观点,先不论怎样的形式的HUD,它是否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正常行驶,我是认为不太可能,但它一定比我们低头或者拧过头去看中控上的屏幕来的方便和安全;有些人是单线程脑袋,ta们只能专注去做一件事,开车就没法分心看好导航,对于这类人群,抬头显示其实是一个好的工具 AR HUD的原理 它是设备发出一束光(主流为Digital Light Processing 简称DLP,即数字光处理发光方式),通过少则数十万多则数百万个微型镜头通过一定角度映射到玻璃上形成虚像,尽量做到与车外我们眼睛看到环境是一样的 AR HUD的应用 就目前AR HUD而言只是作为一个能够映射更多车辆或者驾驶信息,能够结合雷达(如毫米波)、GPS定位和地图导航等融合一起显示 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当下甚至未来它是能实现,无论白天(目前白天因为太阳光线造成显示效果有限)和黑夜,它都能精准清晰将汽车的档位、当前时速和剩余油量等基本车辆状态信息显示出来,另外通过配合GPS定位、雷达、地图导航等实现当前路面的实时图像导航显示、对路面情况如行人或者碰撞告警; MG7的AR HUD 在官网里我们可以看到MG7配置的AR HUD的说明,但说明介绍不多,介绍信息有标注这是49英寸的屏幕,还不清楚是什么厂商提供的方案;一般模式下是显示汽车档位和当前时速,通过和导航结合能够显示当前线路名称、距离、图形导航指向、前车距离告警等等功能;运动模式则是现实不同的风格和主题;赛道竞速模式估计也是搭载了赛道地图的导航等 AR HUD的实现需要的相关成本 实现这么个功能,是通过一块面板状的设备实现,按照市面上的数据,一般拆分为三部分,分别占比为:PGU(Picture Generation Unit,即图像生成单元)占比50% 、PCBA(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 ,即印刷电路板)占比20%还有光学占比镜面20% 这套方案成本在1000、5000、10000元不等,同时因为玻璃也需要特制可能需要额外的400到600元;无论MG7的方案如何,它也是具有一定的成本,所以它可能是高配或者顶配才有的配置; AR HUD的未来畅想 我相信随着AR HUD的推广使用(目前连一般HUD推广率都很低),成本能够大幅度降下来以后,硬件算力的同步后AR HUD的设备体积会进一步发展,从当前的几英寸到几十英寸发展到一百甚至几百英寸,从而实现主副驾驶位置都有映射高清图像(2K甚至4K分辨率); 除了以上说到的功能,以后我认为还有很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实现应用上的投影,比如用前挡风玻璃回复微信,短信,听歌甚至看电影或者视频通话等;当然这些都离不开硬件的算力支持、车机应用的系统开发、屏幕体积更大所需的电力消耗、亮度、成像清晰、设备变大发热量、可能导致人视觉眩晕、还有成本等等一些系列问题有待我们逐步解决; 国家有意推广自动驾驶,兴许未来有一天,我们都可以在80%自动驾驶和AR HUD联合实现少操作甚至无需操作,减少司机的疲劳度,让汽车驾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脑力/体力活,变成真正为了体验驾驶快感; 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吧! AR HUD的相关演示 目前AR HUD有应用到有很多电动车上,当然燃油车也有;我目前了解到的最大尺寸的是奔驰S系列的车,尺寸为70英寸 我搜集了一些演示视频放到评论区,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我眼中的MG 7 关注好久这个车子了,个人就想买1.5t动力的,如果高配有尾翼落地不超16我感觉还有戏😶😶拙见勿喷,不过该说不说MG7算是国产车颜值第一梯队,真的太爱它的颜了MG7从定位来看还是很正确的,关键就看价格了,希望上汽厚道一点
#我眼中的MG 7 首先本人应届毕业,因为生活工作等原因,这段时间是有意愿来买一辆车,所以才看了挺长时间的懂车d。 因为家庭一般,所以对价格比较在意,于是便将目光锁定在了几款车型上,诸如思域、univ等车都看了一遍,最终目光锁定在了小v上,谈爱国多少有点抬高自己了,可能最大的原因也是性价比高和颜值在线吧。 不过,逛了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懂车d也不免发现了md7这款车。首先我是一个纯小白,也不爱车,连车标都只认识两三个那种。所以对于品牌不品牌的没啥概念,想法就是质量好配置好,啥牌子不牌子的,都是浮云。 所以像我这种第一时间就被mg7的颜值配置给吸引住了。 可经过我在车友圈里的长期潜伏却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不得不说一句车圈真乱。。。 当然我肯定不会在这里谈这个的,毕竟几千上万字谈不完的其中牵扯的太多太大,谈多了也是空谈,所以只能在这大喊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次要谈的是什么呢? 其实还是mg7的定价问题! 因为字数问题不多赘述,简谈精要。 这车吸引年轻人,但年轻人没钱。都是刚毕业的学生谁能有钱?谁都是富二代的话天下大同早就实现了!别说贷款之类的,但凡和家里沟通过后都不会同意贷款太多! 而有意思的是有钱的人却不会买这车,是因为这车不好?也不是!而是有钱的人看重的都是品牌他们看重门面!你不得不承认,有钱人和普通人的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可能这也是阶级的无形划分。 那你说为什么有钱人不买这些配置好的,或者说是性价比高的车呢?他们不懂吗?别逗了,他们如果想的话手下的人才一抓一大把,能不懂? 所以,他们有钱人买车其实买的就不是配置,他们买的是门面、阶级! 他们就是要买普通人不会买的,普通人买不起的,因为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划分阶级!如果他们买得起的,我们照样可以触及,那什么叫做优越?该怎么划分人群? 谈一个大家都身在其中的例子。 你说那些资本家,他们的资产早已经足够他们颐养天年了,为什么还在疯狂的压榨剥削?因为心里变态?我想应该不是吧。他们要的其实就是财富的不平等分配!要的就是阶级划分!要的就是他们可以做到的,你做不到!买不起!不然何以凸显优越? 当然,谈了这么多可不是跑题,而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事实。 mg7定位的人群就是年轻人,那它的定价真的可以高吗?如果高了他拿什么打破人类自形成文明以来的认知?或者说他凭什么获得有钱人的青睐? 这就会有人说了,兰博基尼、劳斯莱斯可以,为什么我国产的就不配? 那你要知道一点,时代!时代不一样啊大人! 不得不说,国产车上车的时间太短,时代的浪潮已经开始落下,至少在燃油车这块。所以国产车唯一能做的其实就是将所有车的价格打下来,让中国的人可以用物有所值的价格用的上物美价廉的车! 当然,我不否认可能会有一辆国产车杀出重围,登顶高峰!我也同样希望如此! 可是我们要知道,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前提条件的! 1、是打破科技壁垒,诸如苹果微软! 2、是足够的文化底蕴,可中国显而易见的难以完成。当然,中国的那些老字号多如牛毛,就像是但凡是个卖药的都得给自己印上一个,可你让他造车?你不得不怀疑他是想多赚一笔卖药钱。 所以我不希望mg7卖的太贵,不为别的,为了我的钱包
#我眼中的MG 7 📒等车日记 前言 以前人们往往看中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通过这些指标衡量一辆汽车水平高低,但是随着电气化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网络的需求度日益增加,那么汽车现在还应该有第四大件- - -车辆操作系统,即车机; 车机越来越被消费者看中其实也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因为随着芯片的工艺发展带来给人群的功能越来越多,从初始打电话短信到现在视频通话打游戏看电影;而人在车上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给车上装一个"手机"也是顺应需求的产物 车机有没必要? 我认为有必要;很多人或车企都担心或抗拒一个功能多或者智能化的车机,理由无外乎是担心会让车主分心造成交通事故,这的确存在;而现在流行的多屏,大连屏,无实体按钮的中控或者仪表盘 ,对一些不习惯触控的老司机甚至是年轻一代都造成了使用上的困难; 对比有着更多功能实现,我觉得设计一种更简便的办法去用更多功能更重要,车机的本质应该是如何提高驾驶效率然后才到驾驶品质 斑马和洛神系统 我对MG的车机可以说完全不了解,车机名也在车圈或配置单中见到;所以这篇其实也是我对MG车机的学习日记 无论是斑马和洛神,其实都是上汽和阿里2016年签订协议合作开展的“互联网汽车”的项目成果,就是现在所谓的AliOS;AliOS有他们的"战略三部曲",分别是:智能车机操作系统(维纳斯)、智能座舱操作系统(洛神)、整车智能操作系统(未知,盲猜叫雅典娜) 那么洛神我的理解就是:同为ALIOS基础上,比维纳斯多出一些功能模块,而他们所有功能模块的集合其实就是洛神 斑马/维纳斯系统 从斑马到维纳斯用了大概4年4个大版本,每年迭代更新1个大版本新增一些功能,我在斑马智行官网看到一些产品的介绍,我大概列举一下; 1)地图天气预报 2)AI虚拟助手 3)控制中心(类似手机界面,能对网络、音量、车辆控制相关功能调控) 4)贴心助理(类似手机的猜你喜欢,感觉是大数据推送) 5)AI场景引擎(类APP堆叠,方便车机APP切换) 6)2/3D等多模式地图(带3D实景导航、限行功能、实时交通、事件信息、动态路径推荐功能,3D地图有多种显示方式甚至有三维地图但目前只有北京上海) 7)语音融合引擎(支持本地/云端,支持中英混合识别) 8)场景语音(说下雨就关窗抽烟开窗等) 9)智能定向语音(主副驾驶语音下发指令有差分反馈) 小结:从这些功能其实能感觉出第一阶段的车机系统其实只是把手机上一些功能移植到车机上,这说不上创新,但是从一些交互的画面或者模式至少是与我们生活贴近,不需要太多额外学习的成本; 我觉得关注度在于,语音识别的快不快精准不精准、AI的助手的推送的适用性强度、地图的精准度还有软件的优化(长期使用会不会卡,当然这个也离不开的处理器芯片的支持),具体体验如何,就看体验过老铁们分享一下了 洛神系统 从西式的起名转为中式,我想大家都会有疑问这在搞什么,而我的猜测是阿里云有个飞天系统,里面有有一个洛神,而这个洛神和斑马的洛神其实是同宗同源的,它们之间有共性就是:分布式、网络管理、交互、可扩展性 在阿里云洛神充当了系统间网络交互、数据交互的角色,在车机上洛神则充当了语音、人机以及跨屏的交互;那这么看它们是不是就很类似了,这就是为什么从西转而为东的原因了 通过洛神的架构图,其实我们也能看出洛神的风格,它底层通过分布式框架融合多个大的功能模块如仪表、应用、多模以及感知等,从而实现各种交互操作 目前搭载的了洛神架构的车子有MG ONE、上汽大通G90等,从它们功能介绍,我们也能看出它融合和交互的风格 1)洛神在维纳斯的基础上升级了AI助手,名称为达摩AI;这个达摩助手我推测是把阿里云那套玩意下放到汽车上,据描述它是自主学习的功能;我的猜测是,每次用户下达指令时,它都会存储用户的信息,后期反复调用,达到专人专AI的效果;不知道对比维纳斯提升了多少,欢迎MG ONE车友分享一下 2)跨屏交互,这是我觉得是这个洛神的核心功能,在车企不断堆大屏、多屏的趋势下, 它可以实现多屏利用、多屏合一或者一屏多用;比如MG7双联屏,我可以在仪表盘集中地图和车辆基础信息,副屏放电影,给副驾驶解解闷 小结:洛神看起来仅仅只是比维纳斯升级一两个功能,但是我觉得这些功能可能就是从60分到90分的基础 跨屏交互这一点我是非常喜欢的,很多人看到贯穿式屏幕或者多连屏就觉得不好,但是想想如果有了跨屏交互作为辅助,对比以前一屏一用,其实这是大大提升了屏幕使用效率,也提升了用户的效率和体验 总结:从维纳斯到洛神我们了解到了以ALIOS为底层的斑马系统,它在类手机的基础上给我有多手机的体验;说不上惊艳,但我觉得有一点是比较不错,就是操作上来说这都是我们身边已有的经验,智能手机会用吧,那你就能玩明白斑马系统; 我比较期待后面多了驾驶辅助,这洛神又能玩出什么花呢
#我眼中的MG 7 📒等车日记 官方发的渲染图,信息主要围绕品鉴会的内容,内饰,音响,造型等 内饰的红绿色,接近网上看到的图的色系。红色原来渲染的效果不错,但是实图就拉垮了,这次按实描述算是将功补过。 音响,主打的14bose 影院,要是有去上海的老铁们,记得好好感受,我感觉是最大的亮点! 座椅,不错,就看大腿的承托度如何,好的话,开车不累。 天窗,一个卖点,可能也是败笔,它目的是通透汽车的空间感,毕竟低趴造型,头顶压力大,各位可以着重体验一下三层天窗的隔热和隔紫外线能力 造型,车的外形大家早已目睹,看看车漆的质感如何吧,灰色不错,但是我更喜欢翡冷翠,更古典
3.86
“良好”
共357人评价
12万-18万轿车总榜
NO.29
超过72%的同价位车系
3.86
综合
3.80
内饰
3.69
配置
3.70
空间
4.39
外观
3.78
舒适性
3.83
操控
3.85
动力
扫码下载懂车帝APP
© 2025 懂车帝
www.dongchedi.com
公司名称:重庆懂车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