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骊威封面
    骊威封面

    骊威车友圈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头像头像

    1.1万车友等你加入

    车友

    1.1万

    认证车主

    2475

    问答

    1303

    口碑

    53

    加入圈子看车

    29人评价

    3.15

    良好

    查看详情

    发视频

    视频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发图文

    图文分享爱车/用车体验/提车作业/自驾游

    提问

    选买/用车问题,专业技师24小时在线解答

    发长帖

    交流买车/用车经验、分享有车生活

    4468条内容

    #被低估的冷门好车相信很多车友都不认识这台车,或者会说,这不就是台骊威吗,那我告诉你,你大错特错了,这是一台东风日产俊逸。它从2006年上市到2013年退市的7年间,总共销售量不超过2万台,可以算是真正的小众车型。下面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这台名不见经传的小车吧。 1.外观 俊逸于2006年由东风日产引入国内,定位是一款7座休旅车,外形上它有点儿像骊威的加长版,其实它和骊威整体造型也非常相似,只是从c柱到d柱增加了20厘米,把后备箱有增加了两个可折叠的座椅。整车长度只有4.3米,却拥有7个座椅,被称为史上最紧凑7座mpv。 2.动力操控 俊逸采用一台1.8升自然吸气发动机,匹配手动6速变速箱,无论动力该是操控,都很得心应手。就算满载,也没轻松跑到每小时180公里,我曾经在高速上跑到过每小时195公里。最远拉着一家人从北京到陕西。 3.空间 虽然只有4.3米,1.5米高,但它却能装下7个人,只不过车内空间相对局促,还好它的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后调整,这样可以给第三排乘客留出足够的空间。我曾经满载7人,从北京到衡水跑了200多公里,驾乘者虽然谈不上有多舒适,但基本乘坐还是没问题的。 4.能耗 得益于其1.8升自吸发动机和6速手动变速器,这台车还是比较省油的,一般综合路况油耗在百公里7到8升,高速行驶可以将至6升左右。而且可以吃粗粮,加注92号汽油,这让它的用车成本大幅降低。 5.缺点 俊逸虽然是辆7座车,但受限于车身尺寸,满载时,它的空间还是略显局促的。随为手动6速车型,但各档位之间行程较短,60公里时就能换上6档,导致其最高速时发动机转速过高。底盘和德系、美系车比,有些松散,不够扎实。可能是出于节能或者减重的目的,车身钢板偏薄。 总结一下,俊逸是一辆非常实用的小众车型,在我所在的城市里,一共也没见到过5辆。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7座mpv你觉得怎么样?欢迎广大车友们交流探讨。

    最小的7座mpv图1最小的7座mpv图1
    最小的7座mpv图2最小的7座mpv图2
    最小的7座mpv图3最小的7座mpv图3
    最小的7座mpv图4最小的7座mpv图4
    9小时前
    15小时前
    18小时前
    13年骊威皮实耐用,你们的油耗是多少?图113年骊威皮实耐用,你们的油耗是多少?图1
    13年骊威皮实耐用,你们的油耗是多少?图213年骊威皮实耐用,你们的油耗是多少?图2
    前天 23:01回复
    有没有知道图有没有知道图
    5天前
    个人一手2015年尼桑骊威出售图1个人一手2015年尼桑骊威出售图1
    个人一手2015年尼桑骊威出售图2个人一手2015年尼桑骊威出售图2
    个人一手2015年尼桑骊威出售图3个人一手2015年尼桑骊威出售图3
    08-02回复
    手动挡骊威图手动挡骊威图
    07-26
    骊威机油该更换啥的图骊威机油该更换啥的图
    07-24回复
    14年骊威图114年骊威图1
    14年骊威图214年骊威图2
    14年骊威图314年骊威图3
    14年骊威图414年骊威图4
    14年骊威图514年骊威图5
    14年骊威图614年骊威图6
    14年骊威图714年骊威图7
    14年骊威图814年骊威图8
    14年骊威图914年骊威图9
    07-23
    这个车50007528421920950207001视频这个车50007528421920950207001视频
    07-21回复
    11年5月日产骊威4万多公里还能值多少图111年5月日产骊威4万多公里还能值多少图1
    11年5月日产骊威4万多公里还能值多少图211年5月日产骊威4万多公里还能值多少图2
    11年5月日产骊威4万多公里还能值多少图311年5月日产骊威4万多公里还能值多少图3
    07-17回复
    出台骊威13图出台骊威13图
    07-17回复
    出台骊威。图1出台骊威。图1
    出台骊威。图2出台骊威。图2
    出台骊威。图3出台骊威。图3
    出台骊威。图4出台骊威。图4
    07-17回复
    日产小骊威图1日产小骊威图1
    日产小骊威图2日产小骊威图2
    日产小骊威图3日产小骊威图3
    日产小骊威图4日产小骊威图4
    日产小骊威图5日产小骊威图5
    日产小骊威图6日产小骊威图6
    日产小骊威图7日产小骊威图7
    07-17回复

    #下一辆还会选油车吗根据2025年汽车市场的最新动态和消费者需求变化,是否选择燃油车作为下一辆车的答案需结合个人使用场景、技术偏好和市场趋势综合判断。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燃油车的现存优势 1. 技术成熟与可靠性 燃油车经过百年发展,发动机、变速箱等技术高度成熟,维修成本低且保养便捷。例如,日系燃油车可轻松行驶20万公里以上,定期保养后故障率极低。 2. 长途出行便利性 加油仅需5分钟,而电动车充电在高速服务区可能需40分钟以上,且冬季续航可能缩水50%,适合频繁长途驾驶的用户。 3. 无充电设施依赖 农村或老旧小区充电桩覆盖不足,燃油车依靠广泛分布的加油站,使用场景更灵活。 二、新能源车的崛起与优势 1. 成本与政策支持 电动车百公里电费约12元,远低于燃油车的60元,且享受补贴和税费减免。2025年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部分城市NOA功能成为标配。 2. 智能化与体验升级 新能源车标配大屏、L2级自动驾驶等功能,OTA升级持续优化性能,而燃油车配置相对滞后(如低配车型缺乏倒车影像)。 3. 环保与迭代速度 绿电政策推动碳减排,且新能源车开发周期仅2年(燃油车需5年),技术迭代更快。 三、消费者决策的关键因素 1. 使用场景 - 选燃油车:长途自驾、充电不便地区、注重保值率(如丰田混动)。 - 选新能源:城市通勤、充电便利、追求科技感。 2. 市场趋势 燃油车价格战激烈(平均折扣38%),而新能源车在30万元以下市场占据主导,但豪华燃油车(如BBA)仍保有品牌溢价。 3. 情感与习惯 部分用户偏好发动机轰鸣的驾驶乐趣,或对电池衰减(更换成本约7-8万元)存在顾虑。 四、未来展望:油电共存与差异化竞争 政策层面提出“油电平权”,支持内燃机与新能源技术同步发展。车企策略上,混动车型(如增程式)成为折中选择,理想、赛力斯等品牌通过混动实现市场成功。预计未来5-10年,燃油车将聚焦特定场景(如越野、网约车),而新能源车主导日常通勤市场。 结论 下一辆车是否选燃油车取决于: - 是:需长途出行、无固定充电条件、偏好成熟技术或驾驶乐趣。 - 否:城市代步、充电便利、追求智能化与低成本。 建议结合自身需求,并关注混动车型的平衡优势。

    07-15
    更换排气管后节图1更换排气管后节图1
    更换排气管后节图2更换排气管后节图2
    更换排气管后节图3更换排气管后节图3
    07-12回复
    车友们有知7446697522728436248视频车友们有知7446697522728436248视频
    07-10回复
    各位骊威车7525082005731099160视频各位骊威车7525082005731099160视频
    07-10回复

    #会不会买第二辆车是否购买第二辆车取决于你的实际需求、经济状况和使用场景。以下是一些考虑因素,供你参考: --- 1. 家庭需求 - 成员增多:如果家庭成员增加(如老人、孩子),或经常需要多人同时出行,第二辆车(如MPV、SUV)可能更便利。 - 分工明确:例如一辆通勤(电动车/小型车),一辆家用(空间大、适合长途)。 --- 2. 使用场景 - 通勤需求:如果夫妻/家人上班方向相反,或公共交通不便,第二辆车能节省时间。 - 特殊用途:比如需要越野、露营、商务接待等,第一辆车无法满足。 --- 3. 经济能力 - 购车成本:全款还是贷款?是否影响其他财务计划(如教育、投资)。 - 养车费用:保险、油费/电费、保养、停车位等是否在预算内。 - 贬值风险:车是消耗品,第二辆车的使用率是否足够高? --- 4. 环保与政策 - 新能源车:如果所在城市限牌,第二辆可选择电动车(政策支持且成本低)。 - 城市拥堵:停车难、限行等问题是否会让第二辆车成为负担? --- 5. 替代方案 - 租车/共享汽车:偶尔需求可通过短期租赁解决,更灵活。 - 升级现有车辆:是否可以通过换一辆多功能车(如从轿车换为SUV)满足需求? --- 建议行动 1. 列出需求优先级:明确第二辆车是“必要”还是“锦上添花”。 2. 算一笔账:对比购车后5年的总花费与带来的便利是否划算。 3. 试驾体验:如果犹豫,可以先租用目标车型体验一段时间。 --- 最终结论:如果条件允许(经济+实际需求+使用频率高),第二辆车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否则,谨慎选择或寻找替代方案更理性。

    07-09
    07-08

    #夏季车内防晒技巧夏季高温下,车内温度可达60℃以上,不仅加速内饰老化,还会产生有害气体。以下是一些实用防晒技巧,帮助保护爱车和驾乘舒适度: 一、物理隔绝法(最有效) 1. 遮阳挡组合使用 - 前挡:选择银色反光铝膜材质(防晒效果比普通黑色高40%) - 侧窗:伸缩式遮阳帘(可降低窗边温度15-20℃) - 天窗:专用折叠式遮阳板 2. 专业汽车遮阳伞 - 车顶伞:UPF50+材质,可降低车内整体温度25℃ - 收纳仅需30秒,雨天也能使用 二、停车策略 1. 黄金30分钟法则 - 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停车,可减少70%暴晒时间 - 树荫选择:优先落叶乔木(如梧桐),避免松树等易滴树脂的树种 2. 巧用建筑阴影 - 高层建筑阴影移动速度约15米/小时,可计算好时间调整停车位 三、降温黑科技 1. 太阳能换气扇 - 安装在后窗的太阳能风扇(约200元),持续排出热空气 - 可使停车时车内外温差减少8-10℃ 2. 液态降温喷雾 - 含相变材料的喷雾,喷涂座椅可保持3小时凉爽 - 注意选择无酒精配方,避免损伤真皮 四、内饰保护 1. 仪表台防护 - 使用3D立体防晒垫(比平面款多反射30%热量) - 硅胶材质方向盘套(表面温度比皮质低18℃) 2. 座椅解决方案 - 通风坐垫(USB充电式,风力可达3级) - 天然藤编座垫(比冰丝材质更透气) 五、快速降温法 1. 三窗对流法 - 先开副驾窗→连续开关主驾门5次(30秒降温8℃) - 再开启空调外循环+天窗(比直接开空调省油40%) 2. 预冷技巧 - 远程启动时,先开窗通风10秒再启动空调 - 手机APP控制:部分车型可设置温度阈值自动启动通风 特别注意: - 慎用降温剂:-20℃的急速冷却可能导致玻璃或内饰开裂 - 儿童安全:即使使用遮阳挡,密闭车厢15分钟内仍会达到危险温度 - 宠物防暑:可放置相变材料冰垫(维持低温4-6小时) 建议组合使用3种以上方法,防晒效果可达最佳。每次暴晒后,建议尽快开窗通风,避免挥发性有害物质积聚。

    07-08
    07-05回复
    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1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1
    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2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2
    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3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3
    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4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4
    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5零件老化。但还是可以的丽威手波车省油好开图5
    07-04回复
    开了十几年的丽威仔要入厂保养下了图开了十几年的丽威仔要入厂保养下了图
    07-04回复

    #选择油车的理由选择燃油车(油车)而非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的理由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 --- 1. 续航与补能便利性 - 无续航焦虑:燃油车加满油仅需几分钟,续航普遍在500公里以上,适合长途出行或偏远地区(充电设施不足)。 - 基础设施成熟:加油站覆盖广泛,尤其在小城市、农村或自驾游路线中,加油比充电更方便。 2. 购车与使用成本 - 初始价格低:同级别燃油车通常比电动车便宜(尤其入门车型),电池成本推高了电动车售价。 - 维护成本透明:燃油车结构简单,维修技术成熟,保养费用相对较低(电动车电池老化后更换成本极高)。 3. 性能与驾驶习惯 - 高速动力表现:燃油车高速巡航时动力衰减少,超车、爬坡等场景更从容(部分电动车高速能耗高,动力受限)。 - 传统驾驶体验:部分用户偏好发动机声浪、变速箱换挡感等机械反馈,电动车缺乏这类体验。 4. 技术成熟与可靠性 - 久经市场验证:燃油车发展超百年,技术稳定性高,故障率相对可控;电动车电池寿命、热管理等问题仍需时间优化。 - 极端环境适应性:严寒地区燃油车启动和续航更稳定(低温会显著降低电动车电池效率)。 5. 残值与市场因素 - 二手车保值率:目前燃油车残值体系更成熟,电动车电池衰减导致二手估值不稳定。 - 车型选择丰富:燃油车覆盖所有细分市场(如性能车、硬派越野等),电动车可选车型仍有限。 6. 特殊需求场景 - 商用或工具属性:出租车、货运车等高频使用场景,燃油车补能效率和耐用性更优。 - 改装文化:燃油车动力系统改装空间大,适合汽车爱好者。 --- 何时更适合选择油车? - 经常长途驾驶或生活在充电设施不足的地区。 - 预算有限且对用车成本敏感(短期使用)。 - 追求成熟技术和低风险用车体验。 - 对驾驶乐趣或特定车型(如越野、跑车)有需求。 --- 补充说明 电动车在环保、智能化、日常通勤成本等方面有优势,但燃油车仍是当前更普适的选择。随着技术进步和基础设施完善,两者的优劣可能动态变化,需根据实际需求权衡。

    07-03

    #快充VS长续航谁更重要在快充与长续航的权衡中,选择取决于具体使用场景和需求,两者并非绝对对立,而是互补关系。以下是关键分析: --- 1. 长续航的核心优势 - 无焦虑体验:大容量电池(如5000mAh以上)适合长时间外出、旅行或无法频繁充电的场景(如野外工作、长途差旅)。 - 硬件依赖:依赖电池容量和系统优化(如低功耗芯片、LTPO屏幕),对手机体积/重量可能有影响。 - 典型用户:重度使用者(游戏、导航)、常驻户外者、或追求“一天一充”的懒人党。 --- 2. 快充的实用价值 - 碎片化补电:30分钟内充满80%(如120W/200W快充)适合城市通勤、临时应急,缓解低电量恐慌。 - 技术门槛:需厂商优化充电协议、散热设计(如OPPO的SUPERVOOC、小米的澎湃P1芯片),对电池寿命影响已大幅降低。 - 典型场景:上班族(办公室/车内短时充电)、忘充电的急性子、共享充电宝高频用户。 --- 3. 当前技术趋势:二者逐渐融合 - 高端机型双向升级:如iPhone 15 Pro Max(4352mAh+27W快充)与安卓旗舰(如荣耀Magic6 Pro的5600mAh+80W快充)均在提升两者。 - 技术突破:硅负极电池(增加密度)、GaN充电器(缩小体积)、AI调度(动态调整功耗)让兼顾成为可能。 - 用户习惯变化:随快充普及,“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逐渐替代“超大电池”成为宣传重点。 --- 4. 选购建议 - 优先长续航:若你常处于信号差(如山区)、长时间户外,或讨厌携带充电宝。 - 优先快充:若生活半径内有稳定充电条件(如办公室、车载),或常面临紧急补电需求。 - 理想选择:寻找“大电池+中高速快充”组合(如5500mAh+67W),平衡体验与成本。 --- 总结 - 续航是基础需求,快充是体验升级。随着电池技术瓶颈,快充成为更现实的解决方案,但二者协同才能彻底解决用电焦虑。2024年旗舰机已普遍实现“全天续航+半小时快充”,用户无需极端二选一,按日常场景权衡即可。

    07-03
    07-01回复
    日产骊威,图日产骊威,图
    06-28回复
    06-28回复

    #电车VS油车如何取舍在电车和油车之间做出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特点、使用场景和个人需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比分析,帮助您做出更合理的决策: 一、核心差异对比 1. 能源成本(以年行驶2万公里计算) - 电车:约0.06-0.15元/公里(家用充电) - 油车:约0.6-1.2元/公里(92汽油) *示例:电车年省1-2万元燃料费* 2. 续航补能 - 主流电车NEDC续航:500-700km(冬季打6-8折) - 油车实际续航:500-900km(3分钟加满油) 3. 保养成本 项目 电车(10万公里) 油车(10万公里) 基础保养 约2000元 约8000元 变速箱油 无 约1500元 火花塞 无 约800元 二、决策关键因素 1. 适合电车的场景: - 日均里程≤150km(满足3天一充) - 有家用充电桩(节省50%充电成本) - 限牌城市(省8-10万元牌照费) - 年行驶里程>3万公里(成本优势显著) 2. 适合油车的场景: - 经常长途出行(>300km/次) - 无固定车位(规避公共桩2-3元/度高价电) - 北方严寒地区(-20℃电池衰减40%) - 追求二手车残值(3年油车残值比电车高15-25%) 三、新技术影响 1. 800V高压平台:2023年新车型(如小鹏G9)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km 2. 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量产,续航或突破1000km 3. 智能驾驶:电车普遍具备更强的硬件预埋(激光雷达、Orin芯片等) 四、隐藏成本提醒 1. 电车保险贵20-30%(因三电系统维修成本高) 2. 电池衰减至80%需更换(约8-10年/15万公里,成本5-15万元) 3. 快充桩高峰期服务费可达1.5元/度(比家充贵3倍) 五、折中方案 1. 插电混动:纯电续航100-200km,亏电油耗5-6L/100km(如比亚迪DM-i) 2. 增程式电动车:城市用电长途用油(如理想汽车) 3. 换电模式:3分钟换电(如蔚来,但局限特定品牌) 建议决策流程: 1. 绘制年度出行热力图(区分市区/长途) 2. 计算5年总成本(含购置税、保险、能源、保养、残值) 3. 试驾对比(重点体验充电/加油便利性) 4. 咨询同城车主实际能耗数据 最终选择取决于您的实际使用场景。城市代步为主选电车,跨城出行频繁选油车,两者兼需可考虑混动车型。随着技术发展,2025年后新购车者可重点考察800V快充车型。

    06-26回复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