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二线豪华车市场遇冷,销量骤降背后藏着哪些隐情?

    程序员大潘头像程序员大潘头像
    程序员大潘04-18

    在汽车市场的激烈角逐中,风向正悄然改变。曾经,消费者买车时往往对品牌历史和光环青睐有加,BBA 稳坐豪华车市场的头把交椅,凯迪拉克、雷克萨斯等也凭借 “准豪华” 的定位收获了一批忠实拥趸,而其他品牌则鲜有人问津。但如今,这一传统格局正在被打破,销量排名的变化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 2025 年3月的销量数据来看,BBA 依旧占据着豪华车市场的重要地位,可二线豪华品牌的处境却大不如前。沃尔沃销量为9189辆,而理想汽车同期销量高达 36674 辆,几乎是雷克萨斯的两倍。凯迪拉克的表现更是不尽人意,仅售出8270 辆,销量甚至低于问界。至于路虎、林肯、捷豹、英菲尼迪等品牌,销量更是惨淡。从市场占比来看,二线豪华品牌逐渐被挤出主流舞台,往日辉煌已难以重现。




    深入分析会发现,二线豪华品牌的市场认可度下滑并非偶然。以雷克萨斯 ES200 为例,这款车搭载的 2.0L 自吸发动机,性能参数在当下汽车市场中并不出众。但在过去,它的售价接近 30 万,消费者不仅需要排队提车,甚至还得加价购买。那时,消费者看重的是雷克萨斯的品牌光环,觉得开出去有面子。然而现在,ES200 的优惠幅度高达 8 万 - 9 万,终端裸车价直接写进宣传海报,曾经的 “高级感” 荡然无存。沃尔沃 XC60 也是如此,其指导价为 39.69 - 45.89 万元,可终端优惠后价格低至 24.9 万起,性价比甚至不如一些国产高端电车,这让不少消费者对其产生 “是否即将停产或换代” 的疑问。对比之下,小米、极氪、小鹏等品牌,剔除低价车型后,其售价与二线豪华品牌的优惠价相差无几,但销量和市场认可度却更高。




    那么,为何 BBA 能在市场变革中保持优势,而二线豪华品牌却节节败退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BBA 拥有深厚的品牌积淀,品牌滤镜极强。奔驰、宝马、奥迪这三个品牌的标识,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就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少人买车时,首要考虑的就是品牌,甚至连不太懂车的父母,听到孩子买了奔驰,也会觉得孩子混得不错。这种品牌影响力,是二线豪华品牌难以企及的。
    其二,BBA 积极顺应市场趋势,主动迎接电动化浪潮,不断推出迎合年轻消费者需求的新车型。像宝马 i3、奥迪 Q4 e-tron、奔驰 EQE 等,虽然这些车型并非十全十美,但至少展现出了品牌的创新与进取精神。反观凯迪拉克和林肯等二线豪华品牌,主销车型仍以传统燃油车为主,在设计、配置和智能化方面更新缓慢,给人一种 “吃老本” 的感觉。
    其三,BBA 在价格策略上更具优势。BBA 也会参与价格战,部分车型优惠幅度同样不小,但即便降价,其品牌力依然强劲,消费者对其高端定位的认知并未改变。而二线豪华品牌一旦降价,就容易给消费者一种 “档次降低” 的感觉。比如 ES200 终端价格降至 20 多万后,消费者很难再将其与 “高端豪华” 联系起来。但同样 20 多万购买宝马 3 系,消费者却会觉得物超所值。

    在当下的汽车市场,消费者的选择越来越多。20 多万的预算,既可以选择小米 SU7、极氪 001 等智能化配置丰富、体验新颖的国产新能源车型,也可以考虑问界 M7、蔚来 ET5 等产品力出色的车型。这些国产新能源车不仅科技感十足,而且在外观设计上也显得高端大气。相比之下,凯迪拉克 XT4、沃尔沃 S60、雷克萨斯 ES200 等传统二线豪华油车,在消费者眼中就显得老旧、缺乏惊喜,价格也不再具备优势。

    二线豪华品牌并非经营不善,只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BBA 凭借强大的品牌力牢牢占据着市场高位,国产新能源车又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强势崛起。在这样的双重挤压下,二线豪华品牌既失去了品牌优势,产品竞争力又不足,销量下滑也就成了必然趋势。未来,二线豪华品牌若想重回巅峰,就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在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的同时,重塑品牌形象,否则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围。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