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哪吒汽车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网传原CEO张勇被曝离职前已办理英国签证,目前人在英国,引发外界对其“跑路”的猜测。这一消息与经销商集体维权、工厂停摆、销量归零等危机交织,将这家曾被誉为“造车新势力黑马”的企业推向悬崖边缘。
张勇的“转身”与哪吒的坠落
张勇作为哪吒汽车的品牌命名者,曾带领企业凭借低价策略在2022年以15.2万辆销量拿下新势力销冠。然而,其沿用北汽新能源的B端营销模式,导致品牌过度依赖性价比,缺乏技术护城河。2023年起,哪吒销量断崖式下跌,2024年销量仅6.45万辆,2025年1月国内零售量更是跌至110辆。与此同时,张勇于2024年12月卸任CEO,转任顾问,创始人方运舟重掌大权。而如今其被曝身处英国,外界质疑其是否已“抽身”泥潭。

经销商维权:信任崩塌后的绝望呐喊
4月14日,二十余家经销商代表齐聚哪吒桐乡工厂,控诉企业长期拖欠返利、未交付车辆,导致部分经销商因贷款担保被银行追债。他们提出三大诉求:赔偿2024年9月以来的运营损失、返还拖欠款项、恢复售后服务体系。经销商强调:“我们不是要让哪吒倒下,只要一个交代!”但截至目前,企业仍未公开回应。
连锁危机:车主、员工、供应商集体“失声”
哪吒的危机已蔓延至全产业链。车主投诉车辆故障后无配件维修,被迫将电动车当“老头乐”使用;前员工联名控诉企业拖欠补偿款近4亿元,涉及3000余人;供应商因债务问题停止供货,企业被执行总金额超1.6亿元,股权遭大面积冻结。尽管哪吒宣称通过“债转股”化债并推进海外业务,但国内三大工厂全面停摆,本土市场几近崩盘。
未来何去何从?
面对张勇的“远走”、经销商的声讨、车主的愤怒,哪吒汽车的“自救”显得苍白无力。方运舟虽提出全球化与IPO计划,但在比亚迪、零跑等品牌的挤压下,哪吒既无技术优势,又失市场信任,恐难逃“威马式”结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已进入白热化,留给哪吒的时间,或许不多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