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掀起波澜的FSD(完全自动驾驶)免费试用活动突然被按下暂停键。这场从3月17日启动、原定持续一个月的技术体验,仅五天后便停止向新用户推送,已激活用户虽可继续使用,但恢复时间未定。这一事件不仅引发车主热议,更折射出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在技术创新与安全监管之间的深层博弈。

政策闸门收紧:备案制下的合规压力
事件导火索直指工信部2月28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新规明确规定,涉及自动驾驶等核心功能的软件变更需提前15个工作日备案公示,未经备案不得推送。特斯拉在3月24日通过官方渠道回应称,暂停推送系因需完成HW3.0及HW4.0硬件对应软件的审批流程。值得关注的是,政策影响具有普遍性:小鹏汽车MONA M03的OTA延期、问界3月系统更新推迟,均源于同一监管框架。


技术测试遇阻:中国路况的复杂性挑战
从技术层面看,特斯拉FSD在中国遭遇“水土不服”。2月25日推送的首个版本(2024.45.32.12)虽新增交通信号灯识别等功能,但用户实测显示,系统在红绿灯误判、非机动车道识别等场景频现失误,甚至有用户记录到单日7次交通违章。这种表现暴露了纯视觉方案对中国复杂道路环境(如潮汐车道、电动车混行)的适应性短板。特斯拉HW4.0硬件车型的限定推送策略,暗示其试图通过小范围测试积累数据,但暴露的问题迫使企业暂缓推广节奏。
数据安全红线:本土化存储与算法迭代困局
更深层矛盾在于数据合规。根据《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涉及自动驾驶的数据必须本地化存储,跨境传输需通过安全评估。尽管特斯拉在上海建立数据中心,但其FSD算法长期依赖美国团队的全球数据池训练,这种“影子模式”引发监管担忧:一方面,中国道路数据可能用于海外模型优化;另一方面,脱离本土场景训练的算法难以保障功能可靠性。这要求特斯拉必须在数据闭环建设与算法本地化适配间取得突破。
市场竞争倒逼:本土车企的加速超车
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已形成独特生态。小鹏XNGP实现“全国都能开”且选装成本仅为FSD的1/3,华为ADS 3.0通过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融合方案提升安全冗余,极氪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更宣称行业首个支持L3的硬件预埋。反观特斯拉FSD,6.4万元的买断定价在功能尚未显著领先的情况下,面临性价比质疑。监管收紧与本土竞争的双重压力,迫使特斯拉从“技术引领者”转向“合规学习者”。
未来演进:安全与创新的动态平衡
此次暂停事件揭示,智能驾驶技术落地已进入深水区。对于特斯拉,当务之急是完成硬件适配审批、加速数据本地化训练,并探索符合中国法规的功能定义——如其将FSD标注从“完全自动驾驶”改为“自动智能辅助驾驶”,正是妥协中的进步。对行业而言,这场暂停恰是理性回归的契机:当华为用激光雷达构筑安全边界,特斯拉用纯视觉探索成本极限,多元技术路径的竞争终将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普惠的方向进化。
正如特斯拉在声明中强调的“各方积极推进”,FSD在华命运尚未尘埃落定。在技术创新与监管框架的碰撞中,中国企业正书写智能驾驶的另一种可能,而跨国巨头则需重新理解:在中国市场,敬畏规则与敬畏技术同等重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