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智能驾驶在 2025 年迎来了行业发展的一个拐点。比如说深蓝汽车,就喊出了 2025 年要普及全民智驾的口号。但它的智能驾驶到底能不能让人放心使用?可不可以解决出行的重点问题呢?今天咱们就来聊聊一款关注度比较高的,2025款深蓝S07(图片|配置|询价)的 215Max 华为乾崑智驾ADS SE增程版车型,以及备受市场关注的比亚迪宋PLUS DM-i,如果预算在20万以内落地,哪款车更值得考虑呢?
从整个前脸来看,深蓝S07的设计极具辨识度,封闭的格栅与犀利的分体式LED大灯组巧妙结合,以及先行的导流槽,勾勒出充满未来感的轮廓,也强化了整车前脸的视觉冲击力;大灯组采用对称布局,日间行车灯如花瓣般舒展,既提升了车辆的视觉冲击力,又融入了科技元素;智能交互灯组的加入,更是为整车增添了满满的科技氛围,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与众不同的气质。

深蓝S07
深蓝S07拥有2900mm的轴距,车长为4750mm,因此被定位为中型SUV。如果从车身侧面看这款车,你会发现它整个侧面线条非常流畅,小溜背式的造型与无框车门相结合,再加上后窗线上沿的水切线设计,无一例外地强化了该车的运动感。
车尾设计同样精彩纷呈。贯穿式尾灯简约而不失华丽,内部细节与现款车型保持一致;顶置单点式的刹车灯在夜间格外醒目,不仅提升了车辆的辨识度,还与前大灯的造型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整车的一体化设计感。整体来看,深蓝 S07 的外观将运动感与科技感相结合,在拥抱新能源的同时,尽可能满足年轻人的审美。

比亚迪宋PLUS DM
相比之下,比亚迪宋PLUS DM-i的正面看起来更加稳重而大气。它的外观设计延续了宋系列的传统风格,侧面显得修长,腰线相对较为平缓,更符合传统SUV的那种设计风格;轮毂的造型比较常规,但尺寸也比较合适,不会让车辆显得头重脚轻;尾灯给人一种简洁而不失高雅的感觉,有一定的层次感,排气口造型采用了隐藏式的设计,让整个车尾看起来更加整洁,整体造型给人一种成熟的感觉。

深蓝S07
深蓝S07的内饰设计充满一种战斗气息,它采用棱角分明的风格;方向盘的设计感十足,采用皮质材质,握感舒适,为驾驶者提供了良好的操控体验;中控台搭配15.6英寸的触控式液晶屏幕,不仅提升了内饰的科技感,还使得操作更加便捷直观。此外,深蓝S07 有一个55英寸的 AR - HUD,在正前方画面显示的距离跟人眼的距离比较适中。在中控大屏里,还可以调它的亮度,高度也可以自己做适配,也可以针对导航的信息进行一些差异化的选择;在实际的时候,我特别喜欢看前方 AR - HUD 里面的小地图,因为 HUD 里面的地图里显示得更清楚。

比亚迪宋PLUS DM
比亚迪宋PLUS DM-i的内饰设计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与深蓝S07相比,它没有那么多棱角,显得更加圆润;虽然也采用了环抱式中控台的设计,不过相比深蓝S07,它的内饰风格更加偏向于传统;同样是悬浮式设计的中控屏幕,但在屏幕下方保留了一些常用的物理按键,比如空调控制等功能,这在日常操作中比较方便。

深蓝S07

深蓝S07
座椅方面,深蓝S07采用皮质材料,配备副座椅电动调节、座椅带有加热通风和腰撑、按摩等功能。座椅的舒适性和包裹性都还不错,特别是前排配备的零重力座椅,能实现主驾16向、副驾14向电动调节,并可120°躺平。

深蓝S07
深蓝S07的空间表现得益于2米9的大轴距,非常宽敞,我把前后排座椅调到正常坐姿;我身高是 1 米 77,体重 76 公斤,膝部空间一拳、两拳、三拳还多一点,因为它的座椅有内凹设计,所以头部空间,在有遮阳帘的情况下还有一拳左右;虽然是溜背式造型,但并没有对头部空间造成多少影响,基本上是够用的。

比亚迪宋PLUS DM
与深蓝S07相比,比亚迪宋PLUS DM-i的轴距为2765mm,比深蓝S07短了135mm,空间倒是可以说够用,而且后排中央地板的凸起也不算大;而且它车内的一些储物空间也比较实用,如中控台下方的储物格,可以放得下一部手机和一些小件物品,车门上的储物格也比较宽敞,可以放下水杯和包包等。

深蓝S07
动力方面,深蓝S07 的超级增程是以 1.5L 自然吸气发动机作为增程器,搭配后置单电机,电机总功率是 175 千瓦,总扭矩是 320 牛米;所以从加速性能表现来看,起码等同于 20 万左右的级别,甚至接近 30 万级别的燃油车水准,能够很好地满足日常城市代步及高速超车等工况下的需求;并且,因为是增程的缘故,发动机只用作发电,所以发动机本身的转速区间可以在大多数时候,都工作在经济转速区,因此也就更加省油;它在 NEDC 工况下亏电油耗做到了每百公里 4.1L,用车成本很低。

深蓝S07
这里要重点讲一下它的增程器,深蓝S07 采用的是高压缩比的深度阿特金森循环技术,发电效率特别高,1L 汽油可以转化为 3.63 度电,这也助力它的 CLTC 续航达到了 1210km,从而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

比亚迪宋PLUS DM
比亚迪宋PLUS DM-i采用的是那套我们比较熟知的插混合系统。能耗续航表现比较灵活。在纯电模式下,续航里程为160km,比深蓝S07的长续航车型少了125km,但是它的综合续航里程能达到1500km,还是比较出色的;当长途出行且在电池电量不足时,它可以切换到燃油发动机驱动,在加油后又能继续前行,续航问题不用担心。

深蓝S07
从悬架上来讲,深蓝 S07 增程版采用的是经典的前麦弗逊加后多连杆的组合。这款车给我的感觉是,后驱加前后 50 比 50 的配重,可以让车辆在加速、制动、过弯时重量转移更均匀;底盘的质感给我的感觉是,舒适之中偏硬一点,兼顾了一定的驾驶乐趣。

深蓝S07
“超级增程再进阶,深蓝智驾更普及” ,在智驾方面,深蓝S07是以华为乾崑智驾和深蓝超级增程两大技术为核心,搭载的是入门门槛更低的、不带激光雷达的华为乾崑智驾 ADS SE 版本。我们也对深蓝 S07 的 ADS SE ,在城区路面的智驾表现做了一个简单的测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过十字路口的时候,刚好遇到左转的车辆,然后它会及时减速,但并没有刹停,等左转车过了之后立马加速继续直行;然后通过一个没有红绿灯的路口,遇到大车的时候,方向盘稍微向右一倾,避让了过去;如果遇到被其它车辆加塞的情况,它的速度也会有一些微调,并且在速度调整的时候,还会同时调整方向。
当行驶在常规的高速路况时,它的表现非常稳定,包括自适应跟车、车道保持、车道居中等等这些基础功能,完全不必担心;在弯道的情况下,它的时速并不低,整个过程中给人的信心也很足。而且我发现,因为智驾是用电子系统来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刹车,所以它的控制稳定度比大多数人的脚法要好,智驾系统对整个车的电耗控制也要比真人驾驶要好一些。

深蓝S07
在泊车能力方面,华为的视觉智驾号称是有车位就能停。但这方面,一个是与华为的智驾能力有关,另一方面也跟整车厂的融合能力有关。我们的泊车体验,首先找一个稍简单的车位,只要系统显示已经识别到车位,我们就点击中控屏上的按钮 P,之后就开始泊车流程了;泊车的时候,车辆的速度控制得还是很稳健的,整个过程中,你坐在车上不会感觉特别不安全;因为系统也会提示与旁边车的距离在收紧;如果车位太窄,系统还会自动折叠外后视镜,这也是智能化带来的一个好处,最后很稳地泊在了车位的正中间。
可见,要想完成高质量的泊车,高精度的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高准度的车辆控制,都缺一不可。如果要给深蓝 S07 它的这个泊车表现下一个结论的话,我觉得它在一些常规的场景,甚至难度系数稍微大一点的场景,还是可以解决问题的;起码它可以把泊车的安全距离控制在小于 20cm 左右,这很多人应该做不到。并且,深蓝S07还支持泊车代驾 APP,可以实现跨楼层、长线路、多车位的记忆泊车,这样的泊车体验,也确实可以解决停车焦虑了。

比亚迪宋PLUS DM
虽说比亚迪宋PLUS DM-i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也比较全面,但也只限于高配车型。当然,全速自适应巡航和遥控泊车功能是全系标配的;此外,它也提供一些其他的安全辅助功能,如主动刹车、盲点监测等,这些功能在日常驾驶中能够提高行车安全性。
写在最后:
从此次对深蓝S07和宋PLUS DM-i的对比来看,前者更注重智驾功能,而且从实际体验来看,它的功能覆盖场景确实很全面,在快速路可以实现体感比较舒适的零接管,ADS SE 的成熟度确实很不错;而且它的智驾安全冗余设计很足,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全向防碰撞系统 CAS 3.0,相当于就是 360 度的 AEB。当然了,在过于复杂场景下,我们还要多注意。;第三个就是,它的泊车能力能解决不少日常用车的实际难题,比如说侧方位停车和立柱停车,对于新手司机而言,难度都不算小,它完成得还不错。整个体验下来,从功能创新和成本控制上,展示出了一种工程师思维的平衡。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