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一边是“保时米”10分钟卖6900台,一边是保时捷全球裁员3900人

    上观车天下头像上观车天下头像
    上观车天下03-21


    “小米SU7 Ultra 10分钟大定突破6900台,感谢大家支持!”


    2月27日,小米发布新车当晚,雷军发微博公布销量。结合之前雷军“全年销量目标10000台”,这意味着十分钟内,小米新车就完成了目标七成。


    雷军微博


    几乎是同一时间,保时捷宣布,公司计划全球范围内裁减约3900个职位。中国从曾经保时捷最大的销售市场降至第三。


    中国车市,一夜之间就可能风云变色。即使是在中国掀起新能源汽车大潮的特斯拉也不例外。


    新能源汽车大潮兴起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不仅有汽车能源的革命、智能网联科技的革命,还有消费者对国外品牌和国产品牌态度的剧烈变化,商家和顾客的关系被不断重新书写。


    关于车市,虽然以上种种都是老生常谈。但每一次,不管是遗憾的倒下、还是后起直追、逆袭向上,不管是先发者的不躺平,还是后发者的不畏惧,都会让我们再次感叹,造车者的不易。


    1.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


    日前,一篇 “连微商都嫌弃玛莎拉蒂了”的文章刷屏社交平台。文中金句:早期晒玛莎拉蒂、后来改晒奔驰大G、现在晒国产新能源就够了。


    曾几何时,“喜提玛莎拉蒂”配上精美的豪车照片,以及满脸笑容的微商从业者 ,让玛莎拉蒂成了微商成功的标配。彼时一辆玛莎拉蒂是个人设,“三个月喜提玛莎拉蒂”则是一种“热望”。


    然而随着直播间兴起,微商也逐渐向各大带货平台转移。比起豪车炫富,“用户更像看到产品是怎么选的,才更放心买东西。”人们的关注度也不再是表面的“财富”上——玛莎拉蒂也从华丽的背景板沦为了鸡肋般的存在。


    一辆粉色玛莎拉蒂被N个微商摆拍



    从品牌和高定价逐渐转向产品本身——不仅是对微商,对产品,同样也是对汽车的态度:消费者们的目光从对国外豪车品牌的逐渐向国产品牌转移,态度也从狂热与追随,转向冷静和克制。曾经“一车难求”“加价提车”的情况一去不返。


    现在的小米门店中就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比起销售,用户们往往更懂车,对车辆参数耳熟于心。“用户们是真的在做比较,通过比较之后做出的选择。”


    2024年前10个月, 50万以上的汽车市场中,国产品牌市场份额已超过63%,而海外品牌则合计不足37%。这一变化,无疑是对过去市场格局的一次颠覆。


    可以看到,问界M9以11.8477万辆独占鳌头,市场份额高达50.1%。紧随其后的是宝马X5L,销量为6.982万辆,市场份额为29.52%。值得注意的是,在前十名中,国产车型占据了五席,与海外品牌平分秋色。


    小米SU7 Ultra定价52.99万元,目标群体就是宝马5系(图片|配置|询价)、奥迪A6、奔驰E级车的车主。日前刚披露的财报证实:小米SU7 Ultra首批车主的消费者画像显示,在首批车主中,传统豪车增换购用户(BBA、保时捷、法拉利等)占比80-90%。

    小米全年业绩公告


    小米SU7发布时,其首批车主便包括了中国第一辆法拉第车主李晓华。当时就有人说:此前BBA、保时捷、法拉利是时代潮流,目前国产新能源豪华汽车成为了潮流,其消费者是同一批喜欢追求潮流的人。


    这一变化背后,折射出中国消费者购车观念的深刻转变。过去,购买豪车更多地被视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人们往往通过汽车来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身份标签的功能逐渐淡化。


    如今,中国消费者们已经不是“别人给什么,我们就买什么”。相反,消费者们在定义“自己的潮流”。怎么让消费者们觉得“这钱花得值”,“这东西真的很酷”,则成为了车企们接下来需要不断解答的问题。


    2. 特斯拉也会“过时”


    作为开拓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先锋,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可谓一骑绝尘:2020年,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实现Model 3量产,产量达到15万辆。2021年加入的Model Y更是推动了这一数字飙升至45万辆以上。


    然而仅仅五年后,今年2月中国市场特斯拉批发销量同比暴跌49%,销量仅为3,688辆,创下了两年半以来的新低。


    一个简单的对比:同一个月,小米SU7的交付量为22000辆,


    特斯拉销量下跌的主要原因之一:两款主力车型Model 3和Model Y日益老化、迭代缓慢:直到这一次Model Y的改款,才把长久以来的很多老问题有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动。比如外观上沿用多年的传统分体式大灯和尾灯被放弃,改成了更时髦的一体式日行灯和贯穿式尾灯;取消了“反人类”的方向盘转向灯,改回了传统的转向灯拨杆;“新增了座椅通风和后排座椅电动调节,而且座椅变软、更像沙发了。同时,新车底盘调教更加柔和,不再像老款车型那样硬邦邦”等。


    然而以上这些,在大部分车企那里早已实现,甚至更高端、更豪华。


    有媒体评论:新款Model Y高配78.4度、低配62.5度的电池并不大,在动辄配备80~100度电池的国产中高端SUV中拿不出手。它的性能释放也较为平淡,高配450匹、低配299匹的动力输出,在动辄500匹起步的本土对手中显得中庸乏味。


    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比亚迪的 “技术爆炸” 与特斯拉的 OTA 缓慢形成了鲜明对比。


    比亚迪在电池技术、车辆制造等方面不断突破,CTB 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通过将刀片电池融入车身结构,整车扭转刚度提升 70% ,大大提升了车辆性能。而特斯拉虽然是 OTA 的积极践行者,2022 - 2024 年进行了 21 次 OTA 更新,但 OTA 的局限在于只能改变车的控制,无法改变车的硬件。


    以现在 50 万级的销量冠军问界 M9 为例,其智驾能够碾压同级车型,除了应用成熟的 ADS 2.0 智驾系统外,更重要的是用上了旗舰级的 192 线激光雷达,这是特斯拉无法通过 OTA 升级实现的。


    而被特斯拉视为核心卖点的FSD,非但没有为其“挽尊”,反而成为一种累赘:


    “受限于跨国数据传输等问题,特斯拉暂时无法使用国内交通数据进行自动驾驶训练,导致目前版本的中国版FSD表现差强人意。”


    相比而言,比亚迪天神之眼、华为BU以及小鹏都基本迈入L3领域。相比起高性价比的国产FSD们(很多甚至免费),特斯拉6万元的FSD活像一种“智商税”。


    至于价格,尽管Model 3和Model Y也都给出了更优惠的金融方案,但“卷生卷死”的中国车企“更不给活路”:当比亚迪低端车型已经下探价格到10万元,当十万出头就可以买君越和昂科威——无论是本土车企还是合资企业都明白,哪怕晚一天,都可能被淘汰。


    THE END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