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随着最后一辆大众辉腾在德累斯顿工厂下线,这款承载着大众品牌豪华梦想的车型正式停产,结束了其14年的汽车市场征程。大众辉腾于2002年正式上市,作为一款与奔驰S级竞争的豪华车,它的口碑一直不错,但为何最终还是走向了停产的命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集中在成本、产品竞争力、集团战略调整以及高层支持缺失等维度。

成本问题是辉腾停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辉腾的产量较低,日产量在8台左右 ,年销量不到奔驰S级的十分之一。然而,其制造成本却相当高昂,是帕萨特的三倍,单车的盈利亏损率高达40%,成为欧洲最赔钱的三款车之一。自2002年量产以来,辉腾给大众集团带来了20亿欧元的累计亏损,这无疑让大众难以承受,持续的亏损使得辉腾在商业运营上难以为继。

从产品竞争力角度来看,辉腾也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它的换代速度较慢,一个车型销售了13年,车内科技感逐渐落后于时代,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豪华车不断升级的科技需求。另一方面,在豪华车市场中,奔驰S级、宝马7系、奥迪A8L等竞争对手实力强劲,它们在品牌影响力、产品创新等方面更胜一筹,辉腾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并且,辉腾使用的老发动机无法匹配欧六的排放标准,而新发动机又因技术问题无法安装,这进一步削弱了它的产品竞争力。

大众“排放门”事件对辉腾的命运也产生了关键影响。“排放门”事件使大众集团面临巨额罚款,为了降低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一些低盈利项目被“砍掉”,辉腾首当其冲。在集团需要集中资源解决核心问题时,辉腾的持续亏损让它成为被牺牲的对象。

此外,辉腾的力挺者、大众集团的皮耶希辞去监事会主席一职,这使得辉腾失去了在集团内部的关键支持。没有了高层的强力推动,辉腾在面对各种困境时,更难以获得足够的资源来进行改进和发展,停产也逐渐成为必然。
大众辉腾的停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不仅是大众品牌的一次战略调整,也反映了豪华车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尽管辉腾已经停产,但它曾经的辉煌和独特的魅力依然留在众多车迷的心中,成为汽车发展史上的一段独特记忆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