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深夜甲板惊魂测试,吉利工程师肉身验证:这场“玩命”实验背后藏着什么秘密?

2025年3月的某个深夜,一艘巨型轮渡的甲板上,一辆极氪007以120公里时速冲向甲板边缘的极氪001。刹车灯在最后一秒亮起,轮胎与金属摩擦的火花几乎要溅入漆黑的海面——这不是好莱坞大片,而是吉利首席智驾科学家陈奇亲自上阵的AEB极限测试现场。当行业还在60公里时速的“安全区”里徘徊时,吉利直接把测试标准拉到翻倍,用工程师的命给技术背书。
智驾内卷时代:吉利为何要做“笨小孩”?
行业对比+技术底层逻辑
当友商把“激光雷达数量”“算力参数”挂在嘴边时,吉利默默干了三件“笨事”:
1. 砸钱造“卫星护城河”:30颗在轨卫星全天候扫描地球,提前预知千里外的山体滑坡、道路塌方,让车辆绕开危险就像避开家门口的减速带。

2. 训练AI比考清华还难:用750万辆L2级车、百亿公里真实数据喂养AI,再靠自研的“世界模型”每小时生成万公里复杂路况,训练效率提升30倍。
3. 把实验室搬到生死边缘:别人在日光下测AEB,吉利专挑暴雨夜、冰雪天,甚至让高管亲自当“人肉测试员”。

“造车没有捷径,安全不能讨价还价。”陈奇的这句话,揭开了吉利“技术苦行僧”的底色——当行业在营销赛道狂飙时,他们选择用笨功夫筑牢安全地基。
“千里浩瀚”出鞘:中国智驾的硬核答案
这套被称作“智驾全家桶”的系统,藏着三大杀手锏:
1. 五层方案覆盖全场景
从H1的“新手保姆”(高速NOA+自动泊车)到H9的“L3自动驾驶”,即便最低配也标配100TOPS算力,顶配双Thor芯片算力超1000TOPS,相当于给车装了颗“超级大脑”。
2. 卫星+AI双保险
遇到台风天看不清路?卫星实时推送气象数据;停车场找不到车位?云端AI秒速规划最优路线。用陈奇的话说:“我们的车能看见未来30分钟的路”。

3. 沃尔沃安全基因觉醒
把AEB生效速度拉到130km/h、紧急避让上限120km/h,比国标高出一倍多。这背后是沃尔沃15年主动安全技术积淀的“血脉觉醒”。

“智驾平权不是让所有人用上同一套系统,而是让不同预算的人都能享受真安全。”吉利的野心,藏在覆盖10万到50万级全系车型的布局里。
撕掉行业遮羞布:安全不该是奢侈品
当某些车企把事故甩锅给“用户误操作”,吉利用三个反问戳破行业泡沫:
- 数据霸权:为什么宣称“百万公里零事故”的车企,不敢公开极端场景测试视频?
- 责任逃避:智驾系统出错时,是该让消费者买单,还是工程师第一个担责?
- 技术双标:高端车配激光雷达叫安全,低端车用纯视觉就是减配?
“我们内部有句话:没有经过暴雨测试的AEB,不配上发布会PPT。”吉利研究院一位工程师的爆料,揭开了这场安全革命的残酷真相——真正的平权,是让开五菱宏光的打工族,也能享受和百万豪车同等的避险能力。
安全不是参数,是回家的路
吉利用17年时间告诉我们:真正的智驾革命,不在实验室的参数表里,而在暴雨天送孩子上学的路上,在深夜加班回家的高速上,在每一个普通人触手可及的生活场景中。
正如沃尔沃1959年发明三点式安全带时,坚持向全行业免费开放专利。今天的吉利,正用“千里浩瀚”重新定义智驾时代的“安全带逻辑”——让技术回归保护生命的本质,才是对“平权”最深刻的诠释。
“我们不是在造更聪明的车,而是在守护更重要的人。” 这句话,或许比任何参数都更能解释:为什么这个“笨小孩”,值得被时代记住。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