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烧钱换赛道:小米汽车年亏62亿背后的野心与挑战

    TRQ哎头像TRQ哎头像
    TRQ哎03-18

    3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2024年财报,全年总营收达3659亿元,创历史新高。然而,最受关注的却是其造车业务——智能电动汽车分部全年净亏损62亿元,平均每卖一辆车亏损约4.53万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小米跨界造车的战略野心与行业规律的深度博弈。

    亏损逻辑:重投入与行业早期规律

    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136,854辆SU7系列,收入321亿元,毛利率18.5%。但高额的前期投入(如自建工厂、自研技术)导致亏损显著。据财报,仅研发支出便达241亿元,同比增长25.9%。小米总裁卢伟冰曾解释,造车初期规模不足,成本分摊有限,亏损是行业普遍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亏损正逐步收窄:第四季度单台净亏损降至约1万元,毛利率提升至20.4%。这一变化得益于产能提升和供应链成本优化。例如,SU7系列第四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75%,达6.9万辆,规模效应初显。

    速度与野心:交付量破纪录,目标剑指35万辆

    小米汽车仅用8个月便完成13.6万辆交付,创下新势力全新车型交付速度第一的纪录。11月达成10万辆下线仅需229天,远超蔚来、小鹏等品牌。雷军更在今日宣布,2025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辆,并计划通过二期工厂(预计6月投产)将年产能扩至40万辆。

    这一目标若实现,小米汽车或将跻身新势力头部阵营。对比保时捷2024年全球交付量(31.07万辆),雷军显然在向传统豪车品牌发起挑战。

    生态协同:手机业务输血,高端化反哺

    造车业务的高投入依赖手机业务的盈利支撑。2024年,小米手机业务营收1918亿元,高端机型(如小米14系列)销量突破800万台,市占率在4000-6000元价位段持续提升。这种“手机养车”的模式,既缓解了造车资金压力,也通过生态协同提升了品牌价值。

    未来挑战:盈利临界点与市场博弈

    尽管亏损收窄,小米汽车仍需跨越盈利临界点。按18.5%毛利率计算,需销售约14万辆才能覆盖62亿亏损。而2025年35万辆的目标若达成,规模效应或将推动扭亏为盈。此外,首款SUV车型YU7即将上市,定价或冲击25万-30万元市场,进一步考验小米的品牌溢价能力。

    最后:

    小米汽车的62亿亏损,是科技企业跨界造车必经的“学费”。雷军的野心不仅在于销量,更在于重构智能出行生态。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如特斯拉降价、华为问界崛起),小米能否在规模扩张与技术迭代间找到平衡,将是其从“烧钱换赛道”到“盈利领跑”的关键转折。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