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小米汽车在SU7系列的热销中迎来高光时刻,但其野心不止于此。继纯电轿车SU7和SUV车型YU7后,小米第三款车型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代号“昆仑”的中大型增程式SUV,预计将于2026年正式发布。这款车不仅是小米产品线的关键补充,更承载着品牌向家庭市场渗透的战略目标。


定位与设计:瞄准家庭出行痛点
“昆仑”定位中大型SUV,主打家庭用户需求。从谍照来看,其外观设计一改此前轿跑的流线造型,采用更方正的轮廓,接近传统燃油SUV风格,兼顾空间实用性与通过性。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增程式系统,结合纯电驱动与燃油发电,既保留电动车的驾驶体验,又能通过燃油补能缓解续航焦虑,尤其适合充电设施不完善地区的家庭用户。
技术亮点:增程式赛道的差异化竞争
增程式技术近年在中国市场热度攀升,理想、深蓝等品牌已占据先发优势。小米选择此时入局,意图以“性价比+生态联动”破局。据透露,“昆仑”或将延续小米硬件利润率不超过5%的定价策略,通过成本控制提供高配置车型。此外,小米智能座舱与手机、家居设备的生态协同,可能成为其差异化竞争力。

产能与交付:能否化解“幸福的烦恼”?
当前小米汽车正面临产能瓶颈,SU7系列订单积压超15万辆,二期工厂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后年产能将提升至30万辆,三期工厂规划也浮出水面。若“昆仑”上市后需求旺盛,产能压力或进一步加剧。小米需在提升产量的同时保障品控,避免因交付延迟引发用户流失。
市场挑战:红海中的突围之路
2026年的增程式SUV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理想L6、零跑C16等车型已提前布局,小米需在价格、技术或服务上打造独特卖点。传闻称,“昆仑”或尝试“模块化后装”模式,用户可自定义非安全相关组件,这一创新若落地,或颠覆传统购车体验。
展望:小米汽车生态的下一步
“昆仑”的推出标志着小米从单一爆品向多元化产品矩阵转型。结合2027年规划的两款插混SUV,小米正加速覆盖主流细分市场。若能在家庭出行场景中建立口碑,其“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将更进一步。然而,产能、品控与市场竞争三重挑战,仍是小米必须跨越的门槛。
小米“昆仑”的登场,不仅是产品线的扩充,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路线与市场洞察的考验。在新能源赛道的下半场,小米能否复刻手机领域的成功,答案或许藏在“昆仑”的方向盘之后。
(注:本文综合公开信息分析,具体车型参数以小米官方发布为准。)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