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那个曾经让中国土豪加价30万抢破头的保时捷,如今每天睁眼就要亏掉4.3个亿。就在上周,这家德国豪车厂牌突然自爆全年亏损1570亿的惊天巨雷,相当于把过去五年赚的钱全赔光了还倒贴。

更魔幻的是,当保时捷4S店里冷清得能拍鬼片时,隔壁小米汽车展厅里看SU7的年轻人却挤爆了直播间——有人戏称这是「保时捷车主的集体叛逃,小米教徒的狂欢节」。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个百年豪车品牌怎么就混成了车圈「大冤种」。

保时捷这次亏得有多离谱?举个直观例子:他们2024年在华销量暴跌28%,平均每家4S店每天只能卖出0.5台车,而小米SU7上市首月就狂揽8.8万订单,其中23%的客户居然是拿着BBA车钥匙来置换的。

当保时捷还在炫耀祖传的机械仪表盘时,中国新势力已经玩起了车载KTV和智能驾驶,连车门把手都进化成「社恐友好型」自动感应设计。有车主吐槽:「花150万买的卡宴,车机系统卡顿起来比我爷爷的老年机还感人。」
这场豪车地震早有预兆。去年德国工厂因为缺芯片被迫停产时,保时捷高管们还端着香槟吹嘘「奢侈品从不打折」,结果今年就被中国经销商集体逼宫要求补贴。更打脸的是,他们引以为傲的电动跑车Taycan,现在二手市场保值率比国产电动车还惨,有车商直言:「这玩意儿落地打七折,电动爹中的败家子。」
要说保时捷最大的失误,就是把中国消费者当「人傻钱多」的冤大头。减配门事件被曝后还嘴硬「不影响驾驶体验」,转头就被蔚来的换电站和理想的「家空间」概念按在地上摩擦。现在年轻人买豪车的逻辑早变了——与其花200万买个车标,不如要能OTA升级的智能座舱、一键召唤的代客充电、甚至能联动智能家居的「第四空间」。当仰望U8玩起原地掉头时,保时捷还在教用户怎么用CarPlay,这差距堪比诺基亚碰上了iPhone。

看看这组死亡对比:保时捷电动车研发烧掉了50%的预算,结果全球销量只占20%,而特斯拉上海工厂每31秒就能下线一台车。更扎心的是,欧洲工厂还在为时薪35欧的工人罢工发愁时,中国车企已经用AI质检把生产效率提升了300%。难怪有业内人士毒舌:「保时捷现在就是穿着高定西装的打工人,看着光鲜,兜里比脸还干净。」
所以问题来了:当保时捷的盾徽不再代表身份象征,当小米SU7的流量碾压卡宴,你会选择为百年品牌的情怀买单,还是拥抱新势力的黑科技?不妨在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