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小鹏汽车“绝地反击”的关键棋子,2025款G6与G9以颠覆性定价和全栈技术下沉,在20-30万级纯电SUV市场掀起新一轮风暴。两款车型不仅承载着品牌重塑市场认知的野心,更折射出中国新能源车企从“堆料内卷”向“技术平权”的战略转型。
技术普惠:从顶配到标配的降维打击
2025款G6以17.68万起售价将800V高压平台、5C超充AI电池、图灵AI智驾三大核心技术全系标配,彻底打破“高阶配置专属高价车型”的行业潜规则。其CLTC 625km续航与12.5kWh/100km电耗的组合,配合峰值451kW的超充功率(充电10分钟补能450km),直击用户续航焦虑与补能效率痛点。

而G9作为旗舰车型,在24.88万起售价基础上标配双腔空气悬架、全车座椅加热/通风/按摩,更通过十点指压按摩座椅与三层镀银天幕(紫外线隔绝率>99.9%)营造越级豪华体验。这种“入门即顶配”的策略,本质是以规模化摊薄技术成本——小鹏扶摇架构80%的零部件通用化率。

智驾革命:纯视觉方案的成本与效能平衡术
相较于上一代依赖激光雷达的方案,新款G6/G9全面转向双英伟达Orin-X芯片+800万像素摄像头的纯视觉路线。这一看似“减配”的举措实则暗藏玄机:通过端到端大模型实现“车位到车位”无接管智驾,泊车成功率提升至99%以上,而硬件成本降低35%。更值得关注的是其OTA升级机制——每2天迭代一次的算法进化速度,使智驾能力有望在18个月内提升30倍。这种“软件定义硬件”的思维,正在重构智能汽车的价值链。
市场卡位:错位狙击特斯拉与比亚迪

G6以17万级定价精准切入年轻家庭市场,其85.6%的得房率(后备箱容积1752L)与Model Y 78%的空间利用率形成鲜明对比,而标配高阶智驾相比宋L(选装价2.8万)更具诚意。G9则瞄准中高端家庭用户,双腔空悬与百万级座椅配置的组合,在25万区间形成对Model Y长续航版(30.64万)的错位竞争。小鹏的野心在于构建“G6走量+G9树品牌”的双产品线,既用G6冲击年销30万辆规模,又以G9的技术高度拉升品牌溢价。
行业启示:智能电动化的2.0时代逻辑
小鹏此番产品迭代传递出两大信号:其一,超充网络(2025年4000座)与AI智驾的协同效应正在取代单一续航参数,成为用户决策的核心要素;其二,中国车企已从“配置军备竞赛”转向“技术成本控制”的深水区竞争。当G6将5C超充门槛拉低至17万级,倒逼的不仅是合资燃油车,更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技术下沉速度。
隐忧与挑战:规模与口碑的生死时速

尽管产品力亮眼,小鹏仍需直面两大考验:一方面,年销50万辆目标对供应链管理提出极高要求,2024年G9因芯片短缺导致交付延迟的教训必须规避;另一方面,纯视觉智驾的实际道路表现仍需验证,近期懂车帝实测显示其匝道汇入成功率(89%)仍略低于华为ADS 3.0(93%)。在特斯拉FSD即将入华的背景下,小鹏的技术叙事需要更多真实场景背书。
结语:重新定义性价比的边界
2025款G6/G9的颠覆性不止于价格,更在于重构了智能电动车的价值标准——当800V超充、城市NOA、豪华底盘成为20万级车型的标配,这个曾被“续航焦虑”与“配置焦虑”主导的市场,正加速向“体验焦虑”时代进化。小鹏的这场豪赌若能成功,或将催生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技术民主化浪潮。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