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小米要革汽车行业的命?雷军放狠话!SU7/YU7九成把握成功

    头像头像
    03-03


    3月3日,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在直播中语出惊人:“小米SU7和YU7有九成把握成功!”一句话瞬间点燃车圈,#雷军放话SU7/YU7#话题冲上热搜榜首。在国产新能源车市“内卷”到飞起的当下,小米凭什么敢立下如此Flag?这场豪赌背后,究竟藏着哪些“核武器”?


    SU7


    一、智能生态闭环,车家互联玩出新高度

    雷军直言,小米SU7/YU7的杀手锏是“无缝连接的智能生态”。想象一下:你下班前用手机一键关闭家里的空调、热水器,上车后自动切换驾驶模式;堵车时通过语音指令让扫地机器人开始工作……这种“万物皆可联动”的体验,让SU7/YU7成为“移动智能中枢”。

    更狠的是,小米的全球5亿“米粉”早已习惯了这种操作逻辑,换车如同换手机——数据显示,SU7上市9个月累计交付超18万台,用户迁移成本几乎为零。难怪网友调侃:“买小米汽车,等于买了一台‘全家桶’!”

    二、性能炸裂到“反人类”

    如果说智能生态是软实力,那SU7 Ultra的硬核参数堪称“暴力美学”:

    地表最快四门量产车:1548匹马力,零百加速1.98秒,极速350km/h,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还快0.12秒;

    纽北调校底盘+碳陶瓷刹车:直径430mm的刹车盘,工作温度超1300℃,堪比F1赛车;

    价格“打骨折”:预售价81.49万,上市直降28.5万至52.99万,2小时大定破1万台。

    “这配置加这价格,雷军怕不是要卷死同行?”网友直呼“真香”,但也有人质疑:“性能参数能落地吗?”毕竟,小米造车才刚满一年,首战SU7标准版就因品控问题被吐槽“塑料感强”。

    三、研发投入“疯魔”,智驾技术“梭哈”

    雷军透露,小米2025年研发预算超300亿元,四分之一砸向AI和智驾。SU7 Ultra全系标配端到端智驾系统,支持城市道路、高速、赛道全场景覆盖,并推出300万元“智驾保障服务”。

    “保时捷看了都点赞!”上海国际赛车场,SU7 Ultra以2分9秒944刷新圈速纪录,保时捷官方第一时间发来贺电。但业内也有声音提醒:“智驾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稳定性,才是真正的考验。”

    四、YU7未上市先“卷”参数,网友:等不及了!

    更劲爆的是,小米第二款车型YU7 SUV将于6-7月上市,已提前引发热议:

    性能版双电机:691匹马力,极速253km/h,比SU7 Max还猛;

    设计争议性:獠牙进气口+法拉利既视感,被吐槽“太浮夸”;

    价格猜想:预计30-40万区间,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蔚来ES6。

    “小米这是要把‘性价比’基因刻进DNA啊!”网友纷纷表示“买不起Ultra,YU7必须冲”。但汽车分析师警告:“SUV市场竞争更激烈,小米的‘降维打击’策略未必管用。”

    五、争议与期待并存,小米赌局才刚刚开始

    “雷军这是把手机圈的‘饥饿营销’搬到车市?”但不可否认,小米的“三板斧”已初见成效:

    产能爬坡:SU7 Ultra首月交付破2万台,工厂紧急扩产;

    品牌破圈:从“性价比”到“新豪华”,小米正在撕掉传统标签;

    用户忠诚度:首批车主试驾后集体点赞:“这车开上瘾!”。


    小米SU7/YU7的这场豪赌,本质是“新势力”向“高端化”发起的冲锋。雷军用“九成把握”表明决心,但汽车行业的残酷性远超手机——技术落地、品控稳定、品牌溢价,每一步都可能成为绊脚石。

    评论区的友友们站哪边?

    支持小米:留言说出你最期待的功能!

    留言唱衰:预测小米汽车会踩哪些坑?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