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比亚迪掀桌:10万级车型标配高阶智驾,燃油车彻底慌了
2025年2月10日,比亚迪宣布全系车型搭载“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从7.88万元的海鸥到百万级仰望U8,智驾技术首次实现“无差别覆盖”。这一动作直接击穿行业底线——过去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是30万元以上车型的专属,如今却成了10万级车型的标配。
数据炸裂:比亚迪天神之眼C版本(DiPilot 100)成本不足5000元,支持高速NOA和自动泊车,而搭载该系统的海鸥智驾版起售价仅7.88万元。对比之下,特斯拉FSD选装费高达6.4万元,小鹏XNGP仅限20万元以上车型。比亚迪用“技术平权”撕开了燃油车最后的护城河:当10万级电车也能实现L2+级智驾,燃油车的机械优势还剩多少?
二、特斯拉反击:Model 2实车曝光,续航402公里售价或低于15万
面对比亚迪的攻势,特斯拉迅速亮剑。2月17日,得州超级工厂航拍视频中,疑似Model 2的伪装车首次曝光。这款车定位“缩小版Model Y”,搭载54kWh电池组,续航402公里,后排空间甚至优于Cybercab。马斯克直言:“Model 2将终结城市代步车市场。”

行业震动:若Model 2定价15万元以内,将与比亚迪海豚(图片|配置|询价)、大众ID.3正面交锋。但特斯拉的杀手锏不仅是价格——其FSD V12端到端大模型已在中国启动测试,无高精地图的纯视觉方案或将颠覆智驾赛道规则。
三、技术平权背后:一场产业链的“军备竞赛”
比亚迪的“全民智驾”绝非偶然。大湾区自动驾驶产业链已形成完整闭环:速腾聚创提供激光雷达、欧菲光供应车载镜头、德赛西威研发域控制器,而比亚迪电子自研芯片。这种“区域协同”模式将智驾硬件成本压至传统方案的1/3。

资本狂潮:2025年智能驾驶赛道融资超200亿元,知行汽车、思必驰等企业获巨额注资,目标直指“10万元级L3自动驾驶”。中信证券预测,2025年搭载领航智驾的新车将突破500万辆,渗透率超20%。
四、行业巨变: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的生死时速
吉利、长安亮剑:吉利发布“全域AI”体系,宣称车辆将具备“自我意识”;长安“北斗天枢2.0”计划剑指L4级自动驾驶,10万元级车型年内搭载激光雷达。
新势力反攻:小鹏将L3级自动驾驶量产时间提前至2025年下半年,理想放弃纯电增程路线,全力押注800V超充+城市NOA。
合资品牌溃退:部分合资品牌 车企产能利用率跌至60%,智驾技术依赖供应商,本土化转型举步维艰。

五、争议与未来:智驾普及是把双刃剑?
尽管车企高喊“智驾平权”,但隐患随之浮现:
责任界定难题:广州某智驾追尾事故中,法院一审判决车企担责70%,用户操作不当占30%。
过度依赖风险:社交媒体上,车主脱手驾驶、车内睡觉等危险行为频发,智驾系统被滥用成“隐形炸弹”。
华为余承东警告:“凑合能用与安全好用是天壤之别”。当智驾从“高端配置”沦为“基础功能”,行业亟需建立统一安全标准和责任认定体系。

结语:2025,汽车行业没有中间地带
比亚迪掀桌、特斯拉降价、新势力搏杀——这场智驾革命没有旁观者。一边是10万级车型标配激光雷达,另一边是合资燃油车降价5万仍无人问津。当“软件定义汽车”成为现实,留给传统车企的时间,或许只剩最后24个月。
互动话题:你认为智驾普及会终结燃油车时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新能源安心之选##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汽车##抖音汽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