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东风日产曾经凭借多款经典燃油车型,在国内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轩逸、天籁等车型更是被誉为 “燃油神车”。然而,如今东风日产却面临着销量腰斩的困境,昔日辉煌不再。这不禁让人深思,到底是谁杀死了这些 “燃油神车”?是来势汹汹的新能源汽车的冲击,还是合资车企自身技术停滞不前的恶果?
先来看一组令人咋舌的数据。日产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 年 8 月东风日产(包括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品牌)销售 46479 辆,同比下滑 28.39% 。1-8 月,日产汽车在华累计销量 435603 辆,同比下滑 9.80%。而从近年来的整体趋势来看,2021 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 1381494 辆,同比下降 5.2%;2022 年,大幅下跌的趋势就已经相当明显,全年销量 104.5 万辆,同比下滑超过 20%;2023 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再度大幅缩水,全年销量 79.38 万辆,同比下滑接近 25% 。今年以来,下跌趋势仍未停止。销量的大幅缩水,也让东风日产不得不收缩产能,于 6 月 21 日宣布关闭了主要生产日产逍客的常州工厂。
曾经的销量支柱轩逸,在比亚迪秦、海豹和海鸥等车型的 “围攻” 下也愈发艰难。乘联会数据显示,8 月,轩逸销售 1.92 万辆,同比下滑 32%,在 A 级轿车销量榜中排至第六位 。1-8 月,轩逸销量 21.12 万辆,同比下滑 10%。而其他主力车型如天籁、逍客的销量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在多轮价格战中,东风日产即便不断降价,也未能换来有效的销量增长。中型轿车天籁价格从 20 万元下探至 12 万元级别,紧凑型轿车轩逸的价格甚至低至 6 万元起,可市场反应依旧冷淡。
那么,导致东风日产销量暴跌的原因是什么呢?不可否认,新能源汽车的冲击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政策的推动,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相比之下,传统燃油车在这些方面的劣势逐渐凸显,市场份额不断被新能源汽车蚕食。

但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新能源冲击,显然有失偏颇,东风日产自身的技术停滞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大潮中,东风日产虽然推出了启辰 VX6、启辰大 V DD-i 超混动、超混电驱奇骏(图片|配置|询价)、超混电驱轩逸、轩逸・电驱版 e-POWER 以及 ARIYA 艾睿雅六款车型,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没有一款的产品力可以与市面上的主流新能源车型正面竞争。曾经引以为傲的 “技术日产”,在电动化与智能化方面至今未有实质性突破。
反观国内一些新能源车企,如比亚迪,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技术、混动技术和智能驾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刀片电池、DM-i 超级混动等技术,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续航和安全的担忧,还凭借出色的性能和性价比,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而特斯拉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持续创新,也让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技术停滞的同时,东风日产在市场策略上也显得有些滞后。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冲击,未能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仍然过度依赖传统燃油车。在智能化和网联化方面,也未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而国内新能源车企则敏锐地捕捉到了市场变化,通过推出多样化的产品和个性化的服务,精准地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对于东风日产以及其他合资车企来说,要想摆脱当前的困境,实现转型和复兴,就必须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要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制定更加精准的市场策略。此外,还需要加强与本土供应商和科技企业的合作,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和优势,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东风日产销量的暴跌,为整个合资车市场敲响了警钟。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下,合资车企不能再固步自封,必须积极求变,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大家认为东风日产还有机会重回巅峰吗?对于合资车的未来发展,你又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觉得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转发哦!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