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长安深蓝汽车 CEO 邓承浩表示纯燃油车未来一定会退出市场,他认为在纯燃油车退出市场之后,市场格局将是纯电和插混各占半壁江山。邓承浩指出 PHEV(插混)更多的是油车转化的思路,是燃油车用户转化过来的油车思路,而 REV(增程)是高端化、长里程,两者共同构成了 50% 的市场份额。
从当前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确实对传统燃油车造成了巨大冲击。一方面,电动汽车在能耗、噪音、动力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例如,深蓝汽车旗下的车型,如 G318,采用新蓝鲸动力平台下的超级增程动力,电动化带来了能耗低、噪音小、动力强等优点,同时在舒适性设计上也下足了功夫,实现了低能耗的城市通勤和无忧的长途旅行。另一方面,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使用便利性逐渐提高。

然而,目前纯燃油车仍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纯燃油车在某些方面仍具有优势,比如加油方便、续航里程稳定等。而且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如军工领域,燃油越野车型可能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环保压力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大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推出了更多具有竞争力的车型。从长远来看,纯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被纯电和插混车型所蚕食。不过,纯燃油车完全退出市场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过程中,车企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产品,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纯燃油车退出市场的原因
纯燃油车在未来退出市场主要有以下多方面原因。首先,政策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压力。“双积分” 政策如同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压在车企身上。油耗积分和新能源积分的双重考核,让车企生产燃油车的压力巨大。若油耗不达标,就会被扣油耗积分,而新能源积分则需通过生产新能源车获得。负积分累积到一定程度,车企将面临无法申报和生产新车型甚至停产的风险。并且积分政策并非一成不变,2020 年工信部调整政策,增加了新能源积分获取难度,这使得车企不得不提前规划,加速新能源车布局。其次,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新能源车积分并非免费可得,车企为获取积分需付出不菲费用。例如特斯拉靠出售积分大赚特赚,而这些积分的买家往往是燃油车车企,这对于价格不过 10 万块左右的燃油车来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同时,随着燃油车市场份额的不断萎缩,生产规模缩减,零部件采购、工厂维护等成本却在提升。再者,燃油汽车的技术越来越落后。现在很多行业都在积极投身于新能源汽车的建设当中,这就导致燃油汽车的技术投入逐渐减少,技术进步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新能源汽车。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推广,燃油车的竞争地位逐渐削弱。还有,燃油汽车的服务越来越差劲。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服务质量成为企业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相比之下,燃油车市场饱和,制造商对售后服务的投入减少,导致服务质量下降。比如,随着燃油车的减少,加油站的数量也会减少,位置受到限制,给燃油车加油带来不便。维修站的数量也会减少,技术水平下降,给燃油车维修带来困难。保险公司的竞争减少,风险增加,导致保险价格上涨,内容缩减。而新能源车充电设施随着其增多而不断增加,位置更加灵活,充电过程也更加便利。最后,燃油汽车的政策越来越落后。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为了刺激更多的人购买,发布了多项利好政策。而对燃油车的政策支持逐渐减少。

车企应对纯燃油车退出的策略
面对纯燃油车即将退出市场的趋势,车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提前规划,转型发展。不能等到国家禁售燃油车才决定停产,那时一切都太晚了。市场存在滞后性,汽车生产也如此。转型并非简单的技术更新,还涉及供应链、生产线以及人才储备等多方面调整。早做规划,车企可以逐步优化生产流程,减少燃油车负担,提前布局新能源车。二是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新能源汽车技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不断有新的技术和产品出现。车企应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效率、安全性、舒适性等方面,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提高新能源车的动力输出平稳性,加速性能,降低能源价格和维护成本。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对于新能源汽车,车企应注重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吸引消费者。比如,增加充电桩的数量,优化充电桩的位置布局,提高充电速度,让消费者在充电的同时可以进行其他活动。同时,对于可能保留的燃油车业务,也应尽量维持服务水平,以满足现有燃油车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纯燃油车退出市场是大势所趋,这是由政策、成本、技术、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车企应提前规划,加大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服务质量提升,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