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能源战略需求,单说新能源汽车对消费者存在的意义。新能源汽车因为搭载了几十甚至上百千瓦时的大电池包,让更多智能化、电气化设备可以在车辆上运行,这是纯燃油车无法做到的。
所以L2或者更高级别的自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甚至AI大模型这些科技属性极高的功能我们基本上只能在新能源车型上看得到。换言之,作为一款合格的新能源车型,以上功能应该做到尽善尽美,否则电池就白背了。新能源汽车在国内发展的趋势不仅仅局限于省下来几箱油钱,而是让电力驱动更大的想象力。
稳健的擂主和灵活的挑战者
宋Plus是比亚迪旗下非常大的IP,拥有巨大流量和用户群体。导致宋Plus在设计和功能更新层面其实有些滞后于市场需求。比亚迪甚至在是否使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这两个对软件工程依赖度极高的功能上,出现过犹豫。给人一种船大不好调头的感觉。
深蓝S07(图片|配置|询价)是深蓝品牌在命名规则统一化后,S7的升级版本。来自长安,又独立运营。在设计和功能选用上,深蓝胆子大的不像国企出来的人干的事儿。

设计理念上,比亚迪宋Plus结合了海洋网的设计风格,同时也带有一些划归到海洋网之前的“dragon face”的思路。整体风格偏向圆润稳重。因为“龙颜”这个设计理念已经上市有几年了。
而现行的新能源网络设计思路更倾向于轻设计、扁平化、年轻化的设计风格。设计思路既要满足年轻人的需求,也要满足工业设计的工程理念。
例如,深蓝S07(品技术)利用年轻化的审美设计出了黄金比例,把风阻系数下降到0.258,对比宋Plus的0.32有着显著的提升续航的优势。风阻系数是一个很大的系数,每下降0.1都需要在车身外形设计上有很大的改变。
内饰和空间设计上,也能体现出二者谁是征战已久,谁是推陈出新。
比亚迪作为国内较早一批全面转型新能源汽车的传统汽车品牌,在三电技术上有十足的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三电系统已经被各大品牌赶超个七七八八。但是在内饰设计上的进步远没有自家三电技术进步的快。


比亚迪宋Plus的内饰设计是较为传统的燃油车风格,保留了很多实体按键是值得表扬的,但是整体风格过于中庸、保守,尤其是档把周围的实体按键其实是有更多的设计方面的升级的。例如做一些凸起或者材料的变化,这种钢琴烤漆的材料其实已经是较为过时的用料了。


同样是内饰和换挡杆的设计,深蓝也保留了常用的实体按键。空调出风口做了尽量隐藏的设计,不仅看起来很美观,在吹风时也会更舒服,换言之:这种风量是散射吹出来了,风没有那么“硬”。
档把采用了更适合新能源车型使用的怀挡解决方案。好处是“揉库”时更方便换挡,同时也方便开启自动辅助驾驶。选材用料时,深蓝S07(用车口碑)摒弃了传统的钢琴烤漆等这种光线反射率较高的材料,更多是使用了软皮质材料包裹覆盖和缝线搭配的设计方式。
空间和乘坐舒适性
二者在车身尺寸上呈现很有趣的数据对比。

深蓝S07和宋Plus尺寸对比
外观长度上深蓝S07是比宋Plus短25mm的,但是在轴距上深蓝S07却有135mm的优势,足足13.5厘米。尽管双方都采用了自己最新的纯电平台,但是很明显深蓝S07的EPA1全电数字平台设计的更合理一些,做出了新能源该有的“车小堂大”的效果。


此外,深蓝S07还匹配了当下比较流行的零重力座椅,长途或者堵车时副驾驶能更舒适一些。不过不能把零重力座椅简单理解为一键躺平,因为调节零重力座椅的丝杠数量至少要比单纯放倒靠背多一根。加上副驾驶的腿托,结构就要更复杂一些了。

智驾,比亚迪在追赶
不就之前,比亚迪的老总曾说智驾没用的言论,但实际自己在暗中追赶。可惜略微晚了一点,我们目前还没能在宋Plus上看到华为智驾的影子。在深蓝S07上的部分配置支持华为乾崑智驾ADS SE,能够达到高速路智能辅助驾驶的算法要求。
结语
新能源市场在竞争三电技术,同时也在竞争智能化、设计能力,车企必须在这个市场上灵活变化以顺应消费者逐渐增加的需求和审美。深蓝S07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站好自己的位置,抓住消费者的需求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这也是它销量不断上升的原因。
宋Plus在市场上也拥有不可撼动的销量地位,我们也更希望比亚迪能通过销量和利润的上升来推荐产品的设计更新换代,做出更养眼的作品。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