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一招鲜,吃遍天”的一汽奥迪,看了看奔驰、宝马的销量,又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销量,感觉到了不对劲。屡试不爽的“以价换量”策略,难道不奏效了?

近日,奔驰、宝马、奥迪相继公布了2023年在华销量。其中宝马新车交付82.49万辆,同比增长4.2%;奔驰新车交付76.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一汽奥迪新车交付69.8万辆,同比增长9.8%;奥迪品牌(含上汽奥迪)新车交付72.9万辆,同比增长13.5%。

2023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价格战。奔驰GLC(图片|配置|询价)在上市后的3个月,终端优惠幅度达到了3万元以上,宝马X3的终端优惠幅度在10万元左右。此前,“以价换量”只有一汽奥迪;现在,原本就具有品牌优势的奔驰、宝马也采用了“以价换量”的策略,一汽奥迪自然是招架不住的。
除了来自两位大哥的压力,更大的压力则来自于新势力品牌。以理想汽车、问界汽车、蔚来汽车为首的高端品牌,主攻30-50万元的市场区间,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理想汽车在2023年累计交付37.6万辆,产品均价在30万元以上;问界汽车在推出了新款问界M7之后,月销量已经突破两万辆;不久前刚刚上市的问界M9主攻方向是50万级产品,蔚来虽然没有明显的增长,不过也算是保住了高端市场的份额。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汽车市场,竞争是残酷的,稍不留神就会被蚕食市场份额。与其说是奔驰、宝马是在和奥迪竞争,不如说是新势力品牌给到了压力太大了。
在新势力品牌还未崭露头角之前,一汽奥迪在华市场的份量曾一度领先奔驰宝马。
2015年一汽奥迪在华销量57.09万辆,领先宝马10.72万辆,领先奔驰19.75万辆;
2016年一汽奥迪在华销量59.16万辆,领先宝马7.52万辆,领先奔驰11.88万辆。
2018年,一汽奥迪在华销量66万辆,奔驰在华销量65万辆,宝马在华销量64万辆,一汽奥迪艰难取胜。
2019年,则是一个分水岭。一汽奥迪在华销量69万辆,虽有增长,但奔驰、宝马的增长幅度更大。其中宝马在华销量72万辆,奔驰在华销量70万辆。至此,“BBA”的排名,无论是从品牌影响力方面,还是市场占有率方面,奥迪都落了下风。

在2020年和2021年,一汽奥迪分别交付新车为72.6万辆、70.1万辆,宝马分别交付新车为77.7万辆、84.6万辆。虽然突破了70万辆的关口,但仍处于末尾。
到了2022年,一汽奥迪出现了大幅下滑的情况,仅交付新车63.5万辆。2023年虽有增长,但未突破70万辆的关口。
我们不仅要问,曾经领先奔驰、宝马10万辆的一汽奥迪,短短几年,反而被宝马领先了10万辆,问题出在哪里呢?
一是“以价换量”是把双刃剑,前期尝到了甜头,但总有反噬的一天;而且这也不是一汽奥迪独有的专利,所以,我们看到,当奔驰、宝马也开始接地气的时候,一汽奥迪的性价比就没那么大了。

二是新能源转型缓慢,我们都知道,一汽奥迪隶属于大众集团。在新能源转型方面,大众集团推出了专用平台——MEB,打造出了ID系列产品。之后,推出了奥迪Q4 e-tron,同样基于MEB平台打造。对于之前一直强调平台架构优势的一汽奥迪来说,消费者有了思维惯性。如今下放身段与ID系列产品共用一个平台架构,消费者很难认同其高端豪华产品的身份。
最后:从德系三强的老大,到如今的小弟,一汽奥迪面临的压力是来自多方面的。既有传统豪华品牌中的奔驰、宝马,也有国产新势力品牌的步步紧逼。另外,上汽奥迪也尝到了“以价换量”的甜头,2023年12月份奥迪A7L交付新车6281辆,环比上月增加了3441辆。

总之一句话,一汽奥迪现在是外有强敌环伺,内有上汽奥迪紧逼。2024年,再拿不出诚意,怕是会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