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高纯电续航的混动汽车

    4G光元头像4G光元头像
    4G光元2023-12-30

    4G光元:十几年一千多亿补贴,中国的纯电动轰轰烈烈,丰田的混动扎扎实实。从1997年丰田推出首款量产HEV-普锐斯至今,已经销售了2200万辆,目前丰田混动正在以每年约220万辆的速度不断增加,中国的销量也超过了250万,全球70%的混动车由丰田一家所有。丰田混动,每个单元都是专门开发的。发动机实现了低油耗和低排放。有一个1.5 kwh的电池,收集车辆损失的势能和动能。在0~40公里的时速范围,使用电能驱动车辆。

    小电池大油箱的新能源汽车,除了丰田的混动之外,还有日产的epower,两款车节油都在40%左右,都与纯电动车的减排效果相当。合资厂拿着原装的混动尝试进入中国,被判定省油不环保,不给外国造发补贴情有可原。加装一个充电口,中国的插混就诞生了,中国插混一哄而上,轰轰烈烈,蒸蒸日上。中国插混的30%由上海工人阶级所有,因为买个插混总比花10万块钱买一个上海车牌合算。

    中电池大油箱的新能源汽车有插混和增程,插混的技术门槛低,有点儿糙。要想真正制造出丰田这样高效紧凑的混动车是有相当难度的。

    a)买时候不省钱,插混是一个低技术堆积起来的大杂烩,期待丰田本田能拿出一个廉价的技术方案。

    b)烧油的时候不省油,混动模式应该向丰田的混动看齐。鱼线号跟我在一块,综合油耗减少40%。

    c)用电的时候不省电,亏电油耗应该向日产epower靠近,油机发电综合油耗减少40%。

    d)电池寿命短,车子保值率低,插混是个不省钱的油车,是一个油电的过渡产品。电池的寿命应该向丰田混动和日产epower的电池寿命看齐,这两款车的电池都很小1.5千瓦时(度电),由于电池浅充浅放,目前的电池寿命记录是20万到80万公里。

    插混补贴和绿牌催生出来的过渡产品,减少电池容量就回到了油电混动或epower。加大电池容量只能考虑增程式方案。插电混动是一个在体积,重量和成本上难以控制和平衡的怪胎。它的更大的问题插混就是测不准,排放,油耗,电耗,经济性都是些交叉混浊的指标。2022年,插混在欧洲已经开始崩溃了。

    大电池大油箱的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应该是一辆增程式电动车,但是,目前增程式电动车也遇到了发展瓶颈,由于使用了传用的燃油发电技术,增程技术没有得到应有重视和政策扶持,大多数传统的车企积极性也不高。要解决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一系列问题,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油车的原有固定位置,所以,燃油发电完全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问题,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增程器的发展。

    高纯电续航(大电池)的应该是未来的新能源汽概念车,增程概念可以用最佳燃料和使用最好的发电技术与纯电动相结合。未来理想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200~4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

    2023年。纯电动特斯拉独傲江湖,混动车丰田遥遥领先。虽然新能源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留给自主品牌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有限,在新能源的江湖中,大电池小油箱的概念,可以说是一剑封喉,独霸武林。这一技术不但只有中国有,并且一定能实现。

    中国新能源汽车走在了发展的十字路口上,纯电动电量不断增加不但无法解决续航忧虑,反而增加了充电时间和安全隐患,99%的时间拉着一车沉重用不着电池满街跑,浪费能源。能一边开一边充电的增程式技术应运而生。如果说,以油车为主的混动和插混成为完美的过渡产品。那么,以电动为主的增程式就成为完美的终极产品。增程式=纯电动+增程器。增程式可油可电,电续航有两三百公里日常足够用了,跑高速油续航七八百公里垂手可得。

    增程概念可以说是完美无缺的,被视为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现在增程沿用了传统的燃油发电技术,而要解决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问题,最简单方式就是借用油车结构。增程可解决纯电动的所有问题,虽然不算新概念,油机发电不是新技术。燃油发电虽然解决了纯电动问题,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增程器的发展。汽油增程既复杂又被人看不起,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私生子,增程器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限制和打击。混动、插混、增程、氢能源到底谁才是目前新能源赛道上真正的领跑者,各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理解,也都选择了各自的技术路线。增程概念不但可以利用现有的油机发电技术解决纯电动车的续航增程怕冷问题,而且未来可以容纳所有的燃料和技术,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和氢气,什么燃料能够普及供应,能够车载转化为电能就是好的燃料。什么发电技术易于便携式模块化又满足车载,就用什么技术发电。

    甲醇将成为最佳新能源清洁燃料,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甲醇燃烧比汽油更清洁,更环保。甲醇的价格也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燃料电池从来就是最佳新能源发电技术,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无噪声,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热直接加热车厢和电池。甲醇重整制氢和氢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的能源战略。中国的新能源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和迷信,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甲醇燃料,甲醇发动机发电和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增程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希望。

    未来理想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纯电动+便携式模块化增程器。纯电动车续航200~400公里, 价格5元-7万元,95%的人有这样一辆车日常通行足够了。再有一个选项,10万元左在的可车载的便携式模块化发电机。上高速出远门或北方过冬时可以购买和租赁增程器。纯电动汽车只有与增程概念结合才能取代燃油车,才算是完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甲醇燃料和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理应得到大发展,但会触碰到和影响一些集团和人的既得力 ,也一直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中国的新能源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中国的禁油车令油和替代品至今还都是个谜。新能源汽车的前景扑朔迷离,纯电动、混动、插混、增程、氢能源到底谁才是目前新能源赛道上真正的领跑者,多条呈现出多头并进、百花齐放的特征。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需要四大突破。1.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的突破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只有与增程概念结合才能取代燃油车,才算是完美的新能源电动汽车。理论上,电动车根本不算新能源汽车,因为新能源的定义是把其他能源转换为电能,没有增程概念的电动车不是一个完整的电动车。

    2.在燃料上需要突破既然纯电动技术早已接近玻璃天花板,增程概念首先需要发电的燃料,汽油,柴油,甲醇,乙醇,天然气和氢气,能够普及供应,能够车载转化为电能就是好的燃料。什么发电技术便携实用能满足车载,就用什么技术发电。中国最佳的清洁燃料应该是甲醇,煤制甲醇清洁廉价,甲醇燃烧比汽油减少60%的碳排放,甲醇的价格只有汽油的几分之一,中国富煤贫油缺气,把煤变成液体燃料代替汽油和柴油,是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源动力。

    3.在发电技术上的突破现有内燃机发电技术,虽然可以完全替燃油车,但要解决燃油发动机振动/噪声/冷却/进气/排风等一系列问题,最有效,最简单和最经济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油车的原有固定位置,所以,燃油发电完全解决了纯电动车的问题,但也束缚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增程器的发展。车载内燃机发电技术受到了体积重量成本的考验。内燃机方案的能否再向前进,核心问题是成本。要有好的性价比,有竞争力的价格。未来的增程式方案应该是甲醇和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通过电化学反应把燃料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不受卡诺循环效应的限制,因此效率高; 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使用寿命长,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氢燃料电池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无振动,无污染,可以放在乘用车的后备箱,在北方不但可以增程,而且可以用余直接车厢和电池。甲醇燃料和燃料电池增程的结合,符合中国国情,理应得到大发展,但会触碰到和影响一些集团和人的既得力 ,也一直受到一些人的反对。中国的新能源要高速大发展,就要跳出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欧美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技术路线。甲醇燃料和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增程器,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和希望。4.新能源政策需要改变和调整从政策层面看,中国纯电动和氢能源支持和补贴的力度较大,插电混动也钻了政策的空子,国家对新能源技术路线多样化仅只停留在纸面上。随着补贴的结束,新能源技术路线选择权将全部交给市场。增程式电动车既有现实的解决方案,又可以结合新燃料和新技术实现未来的理想产品。较好的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用车需求,正愈发受到市场的重视与认可。新能源必须由政策引导和扶持,何况中国並不是一个完全市场化的国家。而且甲醇燃料和增程技术,可能只有中国才更需要,因为中国有14亿人口。碳排放占30%以上。中国富煤贫油缺气。必须得走自力更生的新能源汽车道路。过去没有受到太多的政策支持,甲醇燃料和增程技术已经顽强的走到了今天,让很多消费者看到了新能源的曙光,相信今后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前景会越来越美好。

    电动车的尽头是双碳,煤电+煤制甲醇,中国新能源要健康大发展,跳出了零排放的怪圈,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自力更生发展中国特色的路线。煤电/甲醇/重整/增程,已经让我们看到了新能源发展方向。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