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一分价钱一分货?15万都没有L2级辅助,奇瑞舒享家能抢谁的饭碗

    每日車评头像每日車评头像
    每日車评2023-09-25


    受新能源车市场鼓舞,现在很多厂商都不再专注于燃油车市场,看着街道上络绎不绝的新能源车,作为一个燃油车车主,感慨时代变革速度之快。与此同时,一则消息让我陷入了沉思。近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外表示:纯电动车以外,基本都可以视作“燃油车”。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晰,现阶段市场处于燃油车向新能源车转型的过渡期,而政策定义新能源车的标准就是“是否需要燃油供能,是否支持独立纯电驱动”,显而易见的是,未来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电动、油电混合动力等依赖内燃机驱动的车型都将被归为燃油车一类。届时,真正拥有“新能源车待遇”的只有纯电动车或氢能源车。

    建立在这种认知的基础上,有车企开始提前做打算,果断放弃前景广阔的插混和增程市场,直指纯电动车技术。不绕圈子,这家车企就是国产车品牌奇瑞,经过十数年的市场检验,奇瑞的汽车产品在国内消费群体中得到了充分的认识,自主研发的鲲鹏动力性能可观,但产品设计一直处于跟随阶段,这给品牌的年轻化转型带来了一定的阻力。

    一分价钱一分货?市场不认

    目光投注在新能源车市场,奇瑞的发展一样不容乐观,从瑞虎7 PLUS PHEV到瑞虎8 PRO PHEV,两款代表奇瑞在插电混动领域市场的技术代表作,如今市场关注度都不太高,这一方面可以归咎为新车起售价偏高,脱离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认知;另一方面,则可以归结为燃油版瑞虎系列的市场占比相对竞品较少,在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产品竞争力处于劣势。

    而在奇瑞新能源深耕的微型电动车领域,现状也有些“凄凉”,自从长安Lumin、吉利熊猫上市后,QQ冰淇淋便从细分市场月销第二名的位置跌到了第四名。同时,奇瑞新能源老将“小蚂蚁”月均销量也大不如前,最近几个月的月销量多次徘徊在2000辆上下。由此可见,奇瑞的新能源困局还未彻底解开,按照市场销量和车型价格及配置来看,奇瑞在供应链、造车成本上的压力更大一些。

    不过,奇瑞虽然在国内不算卖座,但放眼全球,该企业作为国产品牌进军海外市场的“带头大哥”,2022年海外出口量超过45万辆,同比增长67.7%。基于海外市场的爆发,2022年奇瑞集团全年营收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创下了奇瑞成立25年以来的最佳业绩。与此同时,奇瑞也在海外建立了完整的销售和供应体系,在很多国家都有经销商分布,甚至在超跑起源地“意大利”也能见到奇瑞的贴牌车型在路上跑。

    所以,摘下“有色眼镜”再看奇瑞,你会发现,它这几年过得还不错。只是在新能源方面发力较晚,短暂落后于同期的竞争对手。可话说回来,作为消费者,如果是刚需购车的话,其实我们买车更应该关注当下,而非放眼未来,毕竟汽车是典型的消费品,保值率是市场评估一辆车型价值的硬核指标。

    说到保值率,奇瑞旗下有一款纯电中型SUV以实际行动展示了品牌在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通过既有的二手车市场行情来看,2022款奇瑞大蚂蚁驭享舱新车售价18.38万元,当前广州地区同款二手车型行驶3.8万公里,报价11.8万元。将上述数据结合在一起大概可以计算出这款车的第一年保值率为64.2%,考虑到行驶里程已接近2年的行驶里程,所以这个价格还是偏高的。毕竟,讲道理,大蚂蚁已经停产,最惨的时候月销量仅2台,即便有eQ7接替市场地位,但官方对新车的定义是“新系列”,而非产品换代或改款,这对大蚂蚁后续残值有比较大的影响。

    这里便引申出一个新的话题,都说“一文价钱一文货”,奇瑞大蚂蚁上市之初以“全铝车身”自居,吸引了不少关注热度。相比常规的钢制车身而言,全铝车身就像“飞机”一样,兼顾质量轻、延展性良好等特点,甚至比一些高端豪华车型宣称的95%铝材占比更“疯狂”。而对比主流的纯电动车,奇瑞采用全铝车身打造大蚂蚁和小蚂蚁,从理论上来讲,更利于延长纯电续航、提升操控品质,但需要付出的成本越高,并且对于普通消费群体来说,碰撞后的维修成本高昂,很难像钢制车身一样使用钣金喷漆修复。

    结合市场销量来看,全铝车身是不错,可市场并不认同这样超前的理念。也就导致了奇瑞早前新能源策略的失利,但也加深了人们对奇瑞“技术宅”价值印象的认同。

    12.99万起售,奇瑞eQ7取名“舒享家”

    建立在奇瑞新能源已有的新能源技术根基之上,奇瑞痛定思痛,针对“大蚂蚁”来了一次深刻的改造,放弃了原有的蚂蚁昵称,改为“舒享家”,并从外观到内饰,再到车机系统,都进行了优化。最重要的是新车价格,相比之前大蚂蚁动辄15.66万元起售的价格而言,新车入门款将入手门槛下探到12.99万元。

    新车于前段时间上市,根据电池容量大小区别,分为412KM、512KM两种版本,其中412KM有两款车型,对应指导价12.99万元/14.29万元,512KM有四款车型,对应指导价分别为13.99万元/14.99万元/15.99万元/16.99万元。作为对比,比亚迪元PLUS官方售价13.58-16.78万元,纯电续航提供430KM和510KM两种版本,定位紧凑型SUV。

    乍一看,奇瑞舒享家(图片|配置|询价)似乎卖得还是有些贵,但要知道该车定位中型SUV,级别比元PLUS高一级不说,还延续了全铝车身的设计,造价成本更高。具体到尺寸方面,舒享家的长宽高分别为4675/1910/1660mm,轴距2830mm;元PLUS的长宽高分别为4455/1875/1615mm,轴距2720mm,通过对比不难看出,舒享家尺寸优势无解,对于部分在意空间舒适性的朋友来说,前者值得重点关注。

    15万都没有L2级辅助驾驶,羊毛出在羊身上?

    还是那句话,“一分价钱一分货”,照奇瑞舒享家这么卖,似乎违背了市场逻辑,更高阶的用料居然卖得更便宜,这是什么情况呢?

    为了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不妨将奇瑞eQ7舒享家的产品力“掰开了揉碎了”展开来看。先从外观开始,新车采用了全新的设计语言打造,整体造型和“前身”大蚂蚁保持相近,依旧是圆润的外观,前脸相比大蚂蚁更具辨识度,少了些“复刻领克01”的味道。此外,我们还可以看到,新车采用了时下流行的分体式大灯,两侧分段式“眯眯眼”大灯较为提神,搭配中央奇瑞英文字母LOGO,拉升了整车的形象气质。

    从侧面看,奇瑞eQ7舒享家“破天荒”采用了双色车身设计,侧面腰线延续了大蚂蚁的设计风格,门板下方采用内凹造型突出立体感,悬浮式车顶设计配合前低后高的线条元素,营造出向前俯冲的既视感,有一定的运动气息。车尾部分,新车保留了老款车型经典的贯穿式LED尾灯布局,后包围的设计以凹型元素为主,凹凸有致的轮廓看起来有些独特,和主流车尾造型有明显区分,进一步提升了整车的辨识度。

    内饰中,奇瑞舒享家采用环抱式座舱布局,同样延续了大蚂蚁的设计风格,只是针对材质细节进行了优化改善,相比元PLUS而言,新车内饰布局略显传统,只是在配色方面更显年轻。此外,新车沿用了24.6英寸双联屏,车内简化了实体按键的数量,将大多数功能集成在中控屏,使得前排视觉感受更加简洁规整,但也削弱了驾驶途中的盲操便利性。

    空间方面,奇瑞舒享家车身比大蚂蚁长35mm,轴距和车宽没有发生改变,得益于长达2米83的轴距优势,后排腿部空间较为开阔,外加地台纯平设计,可满足主流家庭用户群体的空间需求。和元PLUS进行对比,舒享家前排靠背到坐垫前端的距离更长,但由于中央扶手空调出风口向后延伸较多,所以对于后排中央乘客来说,两车后排中间的位置可能乘坐感受都不太舒服。

    再看配置,这里可以解释奇瑞舒享家“更便宜”的定价逻辑,以入门款412KM Air版为例,配备了后驻车雷达、倒车影像、定速巡航、自动驻车、皮质方向盘、12.3英寸液晶仪表、内置行车记录仪、仿皮座椅、12.3英寸中控屏、4扬声器音响、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等常见基础性配置,和同价位的元PLUS 430KM豪华型相比,价格更低的同时,配置相差无多。

    但让人无法理解的是,奇瑞舒享家对应售价14.99万元的512KM Pro版本居然没有L2级辅助驾驶。要知道,L2级辅助驾驶可是15万级新能源SUV的标配,在舒享家这里竟然成了减配,这让目标消费群体多少有些失望。

    不过,对于不太在意L2级辅助驾驶功能的朋友来说,奇瑞舒享家的配置搭配或许能让他们更加满意。以512KM Pro版为例,15万的价格换来了19英寸轮毂、车道偏离预警、疲劳驾驶提醒、道路交通标识识别、前驻车雷达、540度透明影像、主动闭合式进气格栅、方向盘加热、电动后尾门、手机蓝牙钥匙、50W手机无线充电、女王副驾(按摩、腿托调节)、主驾驶记忆/腰靠、前排座椅加热/通风、第二排加热、老板键、单色氛围灯、外后视镜锁车自动折叠、前排多层隔音玻璃、自动双区空调等配置,舒适性配置比较丰富,唯一的遗憾是全景天窗需要花费3500元额外选装。

    (舒享家底盘)

    (元PLUS底盘)

    动力层面,奇瑞舒享家以“续航”为分界线,针对续航412km和512km的两种版本提供不同的动力配置。其中412km版本搭载最大输出功率135kW、最大扭矩225N·m的后置单电机,512km版本搭载最大输出功率155kW、最大扭矩285N·m的后置电机。作为对比,元PLUS全系搭载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的前置电机,从理论上来说,扭矩占优势的元PLUS起步速度更快,但对比极速,舒享家更占优势。

    结语

    总的来看,奇瑞eQ7舒享家虽然还是“换壳产品”,但从价格、用料、配置等多个维度来说,这款车还是值得一看的。起码作为市面上少有的全铝车身纯电动SUV产品,它的性价比是很高的,只不过在三电系统方面还有路要走,市场认可度也没有彻底打开,对于第一批、第二批打算入手的朋友来讲,是一个值得慎重做出的选择。如果说新车能够在品控、续航方面做到主流水准,那么相信假以时日,可能会成为元PLUS的最大劲敌。

    .万次阅读
    47评论
    20赞同
    收藏
    分享
    47评论
    20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