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Model Y(图片|配置|询价)打破了电动车无法进入高端市场的认知,2022年,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电动车近48万辆,交付量接近47万辆,Model Y和Model 3的交付量接近45万辆,一举成为乘用车销量“扛把子”,远超其他车型。值得注意的是,Model Y也是中国市场历史上车价在30万元以上的销量纯电动SUV。
这几天我多次在店里围着Model Y转圈并细细观察。它的前脸给我的第一感觉是非常简洁流畅,中网的封闭式设计让它看上去就像来自未来的飞船。
机盖上有两条从前到后的凸起线条,让整个面部更三维立体。我还注意到前脸略微下凹的曲面设计,这种处理让视觉上感觉它“低头”的幅度更大。

头灯的造型也简洁内敛,和车身设计风格高度统一。车身两侧不存在多余装饰,整体线条如同一块完整雕塑。前保险杠下部的进气口造型线条分明,与整个下凹的前脸遥相呼应。
从侧面和后三分之一角度看,Model Y的整体线条非常流畅,基本看不出车门位置的割裂感,车顶向后呈现下压式弧线,充满速度感。

特别是车顶部分采用了向后倾斜的溜背式设计。这种线条给人一种动感,不像典型的SUV那么刚硬。
侧窗玻璃也采用了大面积的弧形设计,和车身线条很协调。整个车身更加圆润,运动感也更强。这种动感的设计风格也更受年轻人的欢迎。

车尾灯组的设计是对称的形状,并使用了一定的轻微烟熏效果。车顶的扰流板向上翘起,和车尾灯的设计风格遥相呼应。
Model Y采用了简约现代的内饰设计风格,通过大面积的黑色和深灰色基调营造出科技感。中控触屏采用了15英寸的超大尺寸,代替了许多实体按键,使仪表台看起来更加简洁。

前排采用了体育型座椅,凸显运动感,但空间较为局促。后排虽为三排座椅但腿部空间有限,长时间坐着会不太舒适。
门边的储物槽开口较小,不太方便放置大件物品。车顶采用了简化的条状氛围装饰灯,夜间照明效果一般。中控扶手处为硬质塑料,长时间驾驶时手部会比较无感。

另外,过于依赖中控触屏的操作方式,对不熟悉的用户来说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方向盘整合了诸如语音识别等多种控制按键,采用了多功能设计。车内没有设置传统的物理仪表盘,中控屏为15英寸的大尺寸触摸屏,上面集成了车辆的绝大部分功能控制界面。

通过中控屏,可以使用导航系统、连接互联网等。还可以下载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车内配有无线充电设备,方便为手机充电。
Model Y的车身尺寸属于中型SUV级别,轴距达到2890mm。我个人身高1.8米,坐在Model Y的前排和后排座椅都感到空间很充足,腿部没有被挤压的感觉。后排地板实现了全平设计,也为后排乘客提供了较宽敞的空间。

座椅采用了仿皮面料,坐垫填充软而有一定支撑性。前后排的座椅都配置了加热功能,方便乘客根据需要进行开启。主驾驶座椅还提供了记忆功能,可以记住不同驾驶员的座椅和方向盘设置。但是,扶手使得靠背不够柔软,坐久了会感觉背部稍微发硬。
我特意查看了Model Y后备箱的具体情况。它采用了一个开口较大的悬浮式掀背尾门,这样就可以非常方便地装载一些大体积的物品。

我用卷尺测量了下,常规状态下尾箱长度超过1.5米,高度也有40多厘米。对乘用车来说,这样的空间已经非常出色了。
我还测试了一下全部放平后的容积,结果超过了2立方米,一个大行李箱可以轻松放入,两个也毫无问题。尾门上方的车灯可以做照明使用,车门的储物槽里放了几瓶饮料也很稳当。中控台区域开口很大,小物件分类收纳很方便。前排椅背后面也有一个带拉链的网兜,可以暂时存储一些用品。

在试驾Model Y长途旅行时,我专门体验了它的智能驾驶配置。
它标配了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包含了自动紧急刹车、自适应巡航和车道保持等功能。我在高速公路上开启了这些功能,Model Y可以根据实时路况和周边车辆自动调节车速,并且保持车道,减轻我的驾驶负荷。如果选择配备更高的L3自动驾驶,它甚至可以实现短时间的无人监控驾驶,但需要额外支付较高费用。

Model Y为高性能版,采用了双电机设计,最大功率可达357千瓦,峰值扭矩达到659牛米。官方0-100公里加速时间为3.7秒。实际试驾感受,无论起步还是加速,Model Y动力反应都非常充沛迅速,具有强劲的推背感。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也切换自然,没有明显的突兀感受。
续航方面,Model Y配备了78.4千瓦时三元锂电池组,官方续航里程碑为615公里。充电方式包括慢充10小时和快充1小时。

我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来分析其续航表现:
-日常通勤场景:我的上下班Commute距离在30-50公里左右,每天通勤往返加上一些短途乘用,基本消耗在10%-15%电量左右。这样每天可连续使用5-6天才需充电。周末长途:最近我驾车外出旅行,单次行驶距离大约300公里,消耗电量约为50%。这意味着Model Y的续航已经可以轻松实现较远距离的长途驾驶,偶尔出行不会有续航顾虑。

整体动力表现很强劲,无论是起步还是加速都很有力,但可能因为底盘调校更偏向运动风格,在一些颠簸路面会感觉有些跳过震动,舒适性略差于同级竞品,不过转向和操控还是很好的。
另外自动驾驶辅助也算是一个小惊喜了,在高速上开启自动巡航和车道保持可以明显减轻驾驶疲劳,但偶尔也会出现些突兀的自动刹车情况,希望软件算法可以继续优化。如果能在细节体验上再进行优化提升,我相信特斯拉的销量势头会更加强劲。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