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新能源车成为中国自主品牌反攻的急先锋

    中外企业文化头像中外企业文化头像
    中外企业文化2021-09-14

    中国汽车市场占到世界汽车市场份额30%,是世界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而中国乘用车的自主品牌占40%左右,属于相对偏小的份额,合资品牌是中国乘用车市场的主力,随着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的快速发力,新能源车品牌提升了自主品牌的竞争力,而且在核心市场实现了有效的突破,同时在出口市场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因此新能源车将成为自主品牌“反攻”的急先锋。

    中国新能源车依靠强大的产业链

    中国的汽车品牌建立在我国强大的产业链基础之上。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是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大国,已经拥有完善的工业体系,其产业链具有数量多、覆盖面广等特点。201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余项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是全球最重要的“世界工厂”,中国产品遍布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中国实现了制造业规模对发达国家的超越,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规定的39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中国拥有全球最丰富最复杂的产业链条。轻工、纺织、石油化工、煤炭、钢铁、有色、汽车、船舶、交通运输、物流、批发零售、电子商务等重点产业的产业链条比较健全。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化,中国的产业链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向生态化、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以及多业态融合的方向发展。新兴的产业链条不断出现,传统产业链条正在重构与裂变,催生出许多新的产业形态与市场机会。一二三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工业化与信息化等加快融合。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协同程度不断提升。大量企业通过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不断提升供应链运行效率,适应产业与消费升级的需求,汽车产业将出现几大变局。

    • 变局之一:随着中国新能源车新势力、美国特斯拉等崛起,互联网、半导体等科技巨头跨界进入,汽车产业竞争格局重塑、核心价值链重构,部分OEM未来或沦为代工厂。
    • 变局之二:汽车产品属性更加多元,汽车将成为软件定义的智能移动终端。一方面,电池、电机、电控将取代发动机,汽车动力面临百年来最大变革;另一方面,智能网联将提升对于整车感知、交互与决策的需求,传感器、中控屏、芯片将成为汽车的核心零部件。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将由分布式向类似于智能手机的集中式架构进化。软硬件解耦,既实现硬件标准化,又实现软件可重复开发利用,大量减少内部冗余。未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司机将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而车联网技术使汽车随时与办公室、家、公共设施相联,实现远程控制。汽车将成为各种服务和应用的入口。
    • 变局之三:产业协同新机遇。当今汽车的产业协同更为重要,尤其是车路协同背景下的汽车带动智能化新基建的发展。5G、北斗等产业快速发展。

    随着汽车的智能电动化转型,中国汽车品牌将有更强的资源传导优势。

    中国新能源车爆发增长

    2021年中国车市呈现一个相对平稳增长的特征,但新能源汽车保持高增长趋势。连续两年的低迷为2021年奠定高增长基础。2021年1-6月新能源车批发108.7万辆,同比增长231.5%。1-6月新能源车零售100.1万辆,同比增长218.9%。今年6月份销售达到23万台,销量同比增速2.5倍,体现出新能源车年初受到市场拉动呈现爆发增长的特征。今年的后期增长压力不断加大。从基数看,2020年的6-8月同比下降2%,9-12月份销量达到66万台,同比增长91% 。

    目前看国内限购城市的新能源车占比大幅提升,从2018年的9%上升到2021年的18%,而非限购城市中,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和小型城市的新能源车中纯电动车的销量占比基本相同,2019年和2020年都在偏低的水平,今年6月上升到10%左右。

    私人新能源车市场的特色相对鲜明,高端化趋势极其明显。除了北京比亚迪表现优秀,还有天津市的长城、柳州市上汽通用五菱,其他地区大部分都是高端化的。

    造车新势力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的表现都是很不错的。特斯拉表现相对优秀,与此同时,蔚来汽车成为纯电动车的高端市场的第2位,小鹏汽车表现也不错,而传统造车企业则表现得并不突出。

    近期中国新能源车的增速弱于世界平均增长速度,2020年中国新能源车世界份额出现较大反转,1季度低迷,2季度反转,下半年暴涨,2021年1-4月保持较强增速。

    而中国之外的世界其他国家的销量波动较大。2021年1-4月的欧洲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受疫情影响,较2020年份额下降较大。2020年年末的法国、德国平均增速都是翻倍之间,欧洲相对很强。增速较慢的是日本,韩国等新能源市场增长速度也是一般。

    国内新能源车的财政补贴自2017年开始明显退坡,2019年加速退出,2020年后地方补贴退出。从2013年至今,工信部联合其他部委先后发布多份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通知文件,多次调整财政补贴标准引导市场走向。以150≤R<250km纯电动乘用车为例,相比2013年,里程补贴标准2014、2015、2016、 2017、2018、2019年分别退坡5%、10%、10%、28%、 52%-70%、100%,逐年加大;且规定从2017年起地方补贴不得超过中央50%,近期完全退出。这是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化结构性转型。

    只要我们做好新能源车产品的提升,还有配套体系的建设,中国电动化的进程将推动中国自主品牌实现反攻。相信随着中国的电动汽车高速发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汽车品牌的百年之崛起的新机遇必然是汽车电动化,中国汽车也必然创造自己的辉煌,实现汽车自主品牌占据世界汽车核心主力地位的新梦想。

    文/崔东树(作者系中国乘用车联合会秘书长)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1年08期

    次阅读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
    赞同
    收藏
    分享

    评论·0

    头像头像
    提交评论
      加载中…

      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