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逐渐枯竭,使用全新的代替能源是必然的事情。但在面对各种各样形式的能源时,环保及经济性却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而一番激烈的讨论及验证后,发现直接使用交流电为动力电池充电是现阶段最高效的办法。因此,锂电池作为目前的电动车动力来源,就变成最优选择。但,电能的产生实际上有许多方式,其中太阳能发电就是一种。因此,一些脑洞比较大的厂商尝试为车辆提供太阳能发电装置,以延长行车里程。在我国,光伏发电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能源补充形式,因此光伏能源车,也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最初,太阳能供电系统仅起到辅助作用,出现最多的形式就是太阳能天窗。第一代的斯柯达昊锐身上就有这样神奇的配置,天窗加上光伏板材,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传递给空调鼓风机,再由鼓风机将酷热的车内空气排出,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这样的配置同时也存在于奔驰的W211的高端配置上,丰田普锐斯也有类似设计。为何如今的车辆上没有再使用这样的设计呢?因为成本实在太高,以斯柯达昊锐当时8000元的选配价格来看,这个鸡肋功能完全不存在讨论的可能性。

阻碍太阳能在汽车上应用的不仅是成本问题,低效的转化率也是困扰所有研究者的难题。目前太阳能转换效率最高的技术也仅为20%,以亚热带夏天为例,每平米大约8小时能发0.8-1.2度电 (取平均值为1),而即使采用柔性太阳能材料覆盖汽车表面也不过为18平方米。因此每天哪怕能晒足8小时也仅够产生3.6kW的理论储电量,大概能够满足A0级轿车20-30公里的路程。但必须保持露天停车的条件却在大城市里显得尤为苛刻。倘若遇上下雨天,车主就要只能接受打车回家的命运了。
太阳能发电在目前阶段确实存在非常多的不确定因素,天气就是最大的敌人。但“与天作对”,却似乎是人类骨子里的叛逆。

近日,日本一家名叫帝人株式会社的公司与澳洲合作伙伴Applied EV共同开发了一款高能效的低速电动汽车(LS-EV)。该车最大的噱头就是“从油井到车轮”实现零排放。该企业声称此汽车的能源效率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相当于人类行走时所消耗的体能。如此低的能耗,便为太阳能驱动带来可能,因此该车有太阳能电池板和轻型电源模块作为驱动。只是目前该车尚未有更多可靠信息发布。

如果以上这台玄乎的车子太虚,那下面这台来自荷兰的“光年一号”就非常靠谱了,毕竟连售价都已经公布,11.9万欧元,约合人民币91万元。这台尺寸为5057*1898*1426mm的大型轿车从车头到车顶再到车尾都铺上了光伏板。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这些光伏板能够每小时为汽车提供12公里的续航里程,可以让这台“光年一号”每年行驶20000公里。当然这台光伏能源车同样支持直流快充,充电一小时即可行驶507公里,完美解决天气影响形式的可能。除了这些亮点外,这台“光年一号”不仅外形设计似乎有点过时,内饰更是粗糙。而近11.9万元的售价更是不可能被广泛接受。

相比氢能源,太阳能有着不稳定、转化率低的短板,而极其高昂的成本更是让市场望而却步。在矿物能源真正枯竭前,我们仍然有充足时间去验证新能源形式的优劣。但确保新能源的可持续、环保却是人们需要考虑的第一条件。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