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这充电功率,损耗也太大了吧

    2021-11-08发布于:宋PLUS DM车友圈

    今天刚安装完充电桩,迫不及待进行提车后的首冲,对充电效率来个初步猜想。电桩7kw的功率,实际到车端只有5.4kw,有效率为5.4/7=0.77,电池总容量为71.5度,充满实际耗电为92.8度,损耗了20多度,有点高了~ ps:电线长度120m,规格6mm。充电一小时的时候去摸了下电线,有微微发热!当时应该多花500元升级到10mm的,损耗可以降低些,略后悔。 最终计算方式: 从41%充到了100%已经是早上八点多了,拔线的时候去看了下电表的用电情况,显示使用61度多,除去刚开始已用的6度多,本次一共用电55度,车子冲进电量71.5*.59=42.18度,来个算上一切损耗的计算:电表输出到车端有效落地为42.18/55=76.7%。排除车子电池电量显示比例和实际电量比例的差别,这个计算比较准的了。下次再控制下变量,把车子电池电量开的尽量低再试一次。 (电桩安装费用一共4000元,超过30米部分按照45/m计算的,我是地下车库新拉的电表,享受峰谷电价,base杭州,谷价0.288) 你们的线长和实际充电功率多少呢? 📉能耗分享 💔爱车吐槽

    作者提到的车系:


    • 充一次电电费多少钱?能跑多少公里?我想和我1块钱1公里的哈弗比一下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特斯拉专用充电桩3.0毛,通用充电桩1.2一2.0毛,家用充电桩0.3一0.6毛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你的单位搞错了,是元

        @牙22781901特斯拉专用充电桩3.0毛,通用充电桩1.2一2.0毛,家用充电桩0.3一0.6毛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电线不仅要考虑允许的负载量,还要考虑长距离线路的压降,120米,你需要25平方铝线,或16平方铜线,才能把损耗控制在10%以下。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兄弟怎么算的,我也要装充电桩了,大概40米,7千瓦,打算买6平方的线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6平方铜线,100米电阻0.2917欧姆。 距离40米,来回80米。电流32a。 0.2917/100*80*32=7.46v 不到5%,可以的。所以厂家免费的只给40米。超过40米,6平方的已经小了。

        @捌零后LHW兄弟怎么算的,我也要装充电桩了,大概40米,7千瓦,打算买6平方的线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直接买的21kw充电桩,稳定11kw 一般5个小时充满

      评论发表于2021-11-09
      • 40%就要充电,否则谷电八小时充不满,亏大了 昨天早上充了两个小时峰电,瞬间觉得亏大了。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回来就插上电。随用随充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我谷电8小时只能充53% 汉EV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刚从41%充到了100%,拔线的时候去看了下电表的用电情况,显示使用61度多,出去刚开始已用的6度多,本次一共用电55度,车子冲进电量71.5*.59=42.18度,来个算上一切损耗的计算:42.18/55=76.7%。排除车子电池电量显示比例和实际电量比例的差别,这个计算比较准的了。下次再控制下变量,把车子电池电量开的尽量低再试一次, (电桩安装费用一共4000元,超过30米部分按照45/m计算的,我是地下车库新拉的电表,享受峰谷电价,坐标杭州,谷价0.288)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你这个是线拉太长了,100多米,线损高,跟充电桩没关系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为啥杭州乡下0.308谷电,城里还便宜点,上个月开了4000公里,电费155元。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7KW的充电器,不是输入功率恒定7KW的,你这样计算出0.77的效率根本不对。你可以用电度表计量的实际功耗和车子实际充入的度数来计算。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他不就是你这样计算的嘛……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线温20度以下就能用,线径越大越好,大约是平方关系。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线路两端各装一个电表,对比一下就知道线损了。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我的dmi,18.3度电池,25%开始充电,一次充了16.1度,一次充15.5度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我的车订了,国网也已经申请了:申请容量是21kw的三相,不知道能不能给我批下来,这几天都在了解充电桩的评论看到不少高手评论知识面很广,大概了解是:经济允许尽量买大一点线;我的大概计划:进户离桩30-50米,三相380的用10平方国标线;考虑到以后升级换代还是一步到位觉得好些。充电桩就用三相的好点。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线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高。你的损耗,主要来自充电电路,除了本身的效率,还有电池加热或者冷却产生的损耗等等。也就是说,最好的能耗或使用费用计算方法就是用你的算法,去计算电表上的累计实际用电量。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外面充电站快充不香么,我有自己的桩,一次没用过。我的车百分百都是快充,而且是170A的快充。不考虑电池,时间效率最重要

                评论发表于2021-11-14
                • 请问各位大侠,住二楼长期用家里插座飞线用插板行吗?

                  评论发表于2021-11-13
                  • 可以,就是慢一点

                    回复发表于2021-11-13
                  • 谢谢

                    @亞克西1688可以,就是慢一点

                    回复发表于2021-11-20
                • 现在的电缆 6平方电缆也就有5平方,电缆发热正常。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不省喔

                    评论发表于2021-11-09
                    • 我汉EV,30米,用10平方的,车显功率6.1KW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我6平方线也显示6.1,6.2左右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120米,这个有点夸张,应该用16平方铜线,而不是6mm线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主要还是太穷,我的车位离电表太远了,升级电线安装成本会增加很多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不用换线,再买个6平方的线并起来用就是最好的方法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充电时用万能表测一下近充电桩的电压,你6平方线120米,估计你电压不会高,电压低再由车逆变器转为直流电效率当然不高。我家电车用10平方线五米线,电压在235伏左右,没有什么损耗。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不急用车的话。功率设置到3kw吧。 这样损耗就降下来了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 最高充电功率哪里设置的,我回去试试,我就怕发热烧起来就完了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看充电器了吧,汽车一般不能设置

                          @phgczm最高充电功率哪里设置的,我回去试试,我就怕发热烧起来就完了

                          回复发表于2021-11-08
                      • 我的车型和你一样,可以达到6.4千瓦时。电表到充电桩有25米,没收钱。

                        评论发表于2021-11-09
                        • 一个关键问题漏掉了,表。

                          评论发表于2021-11-08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