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3发布于:Model 3车友圈
特斯拉model3刹车失灵,来自于一位测试工程师的忠告: 我敢肯定特斯拉Model3刹车软件bug是存在的,只是概率高低,只要出现问题的环境条件和复现步骤满足,你就等着出事咯,我以测试工程师的专业技术担保,而且还告诉你,就算现场复现问题,特斯拉技术人员也不一定可以立即分析出问题所在,而且相关刹车的特斯拉技术人员也可能懵逼,可能要很多相关软件人员一起分析debug所复制的问题,并且要不断重复复现问题,相关技术人员debug,复现问题,debug,如此循环,也许一个月都处理不好,所以我就问你外面技术人员可以检出问题来吗? 特此建议特斯拉车主文明开车,重点来了,遇到刹车失灵,松开刹车重新踩一次刹车,务必记住脑海,不断练习,成为条件反射的动作,一位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忠告,万一遇到了刹车失灵,还有挽救的机会
绝对赞同,我是软件工程师,越复杂的系统bug越多,越难解决,所以特斯拉刹车失灵不是偶然,是必然。苹果,微软的系统都没能逃过bug,特斯拉也不例外,只不过特斯拉的bug要人命。
你这么说那些国产电车就没有了么?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特斯拉有BUG
那你解释一下为什么波音最新款的737-max8有问题,而几十年前的737初期型号没这种问题呢?5个月内摔了两架,搞得全世界都停飞?
@自由自在泉:你这么说那些国产电车就没有了么?解释一下为什么只有特斯拉有BUG
目前特斯拉的软件复杂度,相对传统车机,复杂度非常高。软件不是开源的,公开数据也是传统的数据,刹车距离时间等等,不能完全说明问题。bug的概率较低,没有日志和源代码,第三方以及特斯拉自身都很难分析。回顾整个事件,其实是监管部门职能的滞后性,如果监管部门面对新能源汽车,对技术多一些理解,统一制定标准,管理数据和核心日志,那么就有可能有效的进行评判和监管。希望未来,国家监管部门从传统车企的监管办法中跳出来,制定新的规则和标准。
完全认同,我也是这样想的,拿到后台数据大概率不能确定特斯拉存在问题,不然特斯拉不会这么傲慢
认同老兄的说法,还是职能部门的专业能力滞后性及监管的缺失导致。
都不用懂车,单单作为一个互联网行业从业者就能明白,没有一个软件是没bug的。特斯拉把刹车交给软件控制出问题一点也不奇怪,可以回忆一下,这车是不是强制更新单踏板模式之后才大规模出问题的?检查物理刹车能查出个p。bug这东西真不是概率问题,是只要这么操作就一定会出。因为不知道是啥问题触发的才说是概率问题。所以只要是同一套系统同一套逻辑,理论上根本不存在有的车绝对不会发生问题。那些所谓的说离特斯拉远点的,也不是黑,作为路人,哪怕只有1%的几率出问题,也会躲开你。谁也不想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对于车主,我想说,车也二三十万呢,就开着吧。我肯定是躲的远远的。
微软这么多bug每天自己24小时更新都补不完啊,特斯拉也一样大海捞针几亿条代码 自己团队也找不出这个bug在哪一行啊加速政策放宽让特斯拉推送目前美国那个最新版本看看能不能覆盖掉原有的bug才是正事,最新版本是把自己现有系统完全推翻重写的,这事也就这个公司干的出来了
最可怕的是这车可能就在美国测试过 来中国没有过各种中国的道路测试
没用的。电脑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更新,从97更新到现在的XP。但是系统偶尔一样出现蓝屏,重启,跳出系统BUG卡死!我个人认为,除非出现真正的人工智能,不然无法杜绝软件BUG的可能,越复杂,越先进的软件,出BUG概率越高!
你都检测出来了,外面的更能检测出来
我可没有说检测出来,因为是软件控制刹车系统,就有存在概率事件,你认为投诉刹车失灵的特斯拉车主都是来诬陷自己喜欢的特斯拉吗?肯定有出现过刹车失灵,而特斯拉从来没有说我对于消费者的问题做过什么分析,而是从后台数据说没有问题,可是后台数据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吗?反正我们经常测试到软件问题,技术人员说看log没有问题呢,要再现问题打开特定logo去debug分析定位问题,因为车机系统不可能打开所有的软件log,不然车机卡死了,所以后台数据没有问题无法说明就没有问题
还是在推测呀!我还以为检测出来有证据了呢!那再见了!
@黑暗时代_aa:我可没有说检测出来,因为是软件控制刹车系统,就有存在概率事件,你认为投诉刹车失灵的特斯拉车主都是来诬陷自己喜欢的特斯拉吗?肯定有出现过刹车失灵,而特斯拉从来没有说我对于消费者的问题做过什么分析,而是从后台数据说没有问题,可是后台数据没有问题就没有问题吗?反正我们经常测试到软件问题,技术人员说看log没有问题呢,要再现问题打开特定logo去debug分析定位问题,因为车机系统不可能打开所有的软件log,不然车机卡死了,所以后台数据没有问题无法说明就没有问题
让人想起曾经整个公司几百人一起复现问题排原因,最后发现是供应商给的摄像头程序参数左右搞反那段噩梦时光
能复现出来的也是牛人
我是做通讯的,曾经接到过无法通话的投诉,还是时有时无的那种,从开始的测试人员到后来的区域负责人,再到技术专家,十好几号人用各种设备轮番上阵,记录分析了几十组数据,最后发现就是在那个特定的位置,用信号灵敏度一般的手机,会出现频繁切换的情况,然后通话时和切换时会发送两条名称相同但内容不同的消息,结果就是两条消息间隔时间只有十几毫秒,基站只处理了其中一条,就造成了要么切换失败,要么通话失败,虽然条件苛刻,设备限定,位置限定,但依然存在问题,依然会在某些特定的情况出现,无法预知。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