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1发布于:Model Y车友圈
此条内容被收录为精华内容
本来一直对电动车没有兴趣,由工作原因,要经常上海北京两地跑,去年由于疫情原因高铁飞机不太敢做,自驾车往返北京,后来无意发现奔驰可以加装23P系统,于是给自己的迈巴赫450加装了一套,说实话,开高速真的轻松太多了。于是开始关注这块,特斯拉作为辅助驾驶技术业内的领导者,自然进入了我的眼帘,当时正值元旦,Y开始上市,各路媒体一阵高歌猛进,多香多香的言论随处可见,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自然会被这些车评影响,在1月5号下定了Y,经过漫长的等待,3月31号终于提到了自己心仪已久的爱车,中间有个小插曲,本来说让28号就去提车,后来销售说这辆车要固件升级,并建议换一台车(不明白这是什么操作,反正我不信是固件升级),不过也无所谓,不差那一两天。 提车流程不说了,很简单方便,因为提前就支付了全款,所以一个多小时就办完了所有手续,从交付中心开回公司,因为临牌上海不能上高架走外环,开了一个多小时,期间就觉得耳朵蒙蒙的感觉,其实噪音并不大,但有明显的耳压感,PS:新车味道还是比较重的。我在想会不会是因为甲醛太重了,也没太放心上。 说下驾驶感受,加速很线性,电门随叫随到,地盘偏硬,整体的路感很清晰,但由于后备箱箱体很大,那种细碎的空箱的震感很明显,一种低端车的感受,加装了EAP,辅助驾驶系统很方便,给人的信心很足,自动变道很果断,甚至可以说是莽撞,胆子小的开始会被吓到,但没有人机共驾的模式,只要转动方向盘,就会退出,想再启用就需要拨动两下拨杆,这点没有奔驰的23p用起来方便。 至于做工,大家都懂的,不用强求,买之前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就好了。 说说低频共振,这个问题应该是这辆车的普遍问题了,车质网有大量投诉,目前我开了1000公里,耳朵已经出现疼痛,听力下降的明显问题,这个问题不用杠,感受因人而异,我同事开这辆车,一点感觉没有。所以有些车友并没有感觉,但并不是说车子本身没共振,长期处在这种低频噪音的环境中,一定会对健康产生影响。上周也去了售后解决这个问题,方案就是加装两个橡胶块和两个后尾箱的密封条,情况有所缓解,但仍然长时间开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里特别提醒即将提车或者准备买这辆车的车友,短暂的试驾可能会感觉不明显,一定要做个长试驾,确实自己没压耳感再提车,不然后面就是无尽的折磨。 总结:操作感很好,但根本没法和3比,别听车评人乱吹,噪音控制很差,低端感明显,辅助驾驶,请记住它是辅助驾驶,还是要集中精力,注意道路安全,其他车没长期开过,但与奔驰的23P比,过弯能力明显强很多,但城市道路的跟车,确实不行,那个车距随便被加塞,modelY香吗?开过1000公里妥妥的告诉你真的不香,这个不香是价格和驾驶感受明显不对等,不是刚需还是建议3吧,体感差了很多很多!Y和3比起来,算个半成品吧,各位细品! 最后再建议一句,少听车评人的瞎吹,多去自己试驾,而且要长时间试驾。开了1000公里的Y准备出手了,准备换辆3P,当个玩具,3P更合格
评价客观,我提车一周确实共振噪音没怎么感觉,但是压耳感实实在在存在,等15元大法看看有没有改善吧。 3确实很适合驾驶,但被y吸引的是全景天窗和大空间,看个人需求吧,产品3更完善,毕竟上了这么久了
是的,Y的其他感受还是可以,电车里也算优秀,但耳压这个长时间,人会受不了的
我投诉到车质网了,刚才电话回访了
@厚德载物208322526:是的,Y的其他感受还是可以,电车里也算优秀,但耳压这个长时间,人会受不了的
我要有迈巴赫都不怎么看头条!更别说测评这种无聊的东西了!
有了以后你就有时间看了
这就是你永远无法拥有的原因
特斯拉在驾驶感受上跟传统大厂肯定没有可比性的,特斯拉的出现是开启了一个新的赛道,据好像iPhone刚出现时一样,即便现在iPhone的通话效果也比不上当时的诺基亚,三星和moto吧,可是不重要了,赛道换了,有句话说的好,不管买不买都去看看特斯拉,因为这就是未来汽车的样子,传统的厂商没几年日子了,也不太可能转型成功的。
特斯拉在三电和地盘调教方面确实有他的优势,但品控和质量真的不敢恭维
品控和质量收购BBA就搞定了,
@厚德载物208322526:特斯拉在三电和地盘调教方面确实有他的优势,但品控和质量真的不敢恭维
楼主说了实话而已,那些喊着要接手的,接我的吧,红色 广州牌 开了1000公里,震的头晕。已经一个月没开了。 车托之家一群自发喷,直接卸载APP了 这辆车就是个半成品,做工、体验感完全就是拼凑起来的,跟传统大厂相比差距巨大。也不要举例iPhone对比Nokia了。车首先是机械产品 软件是服务这个基本功能的,现在完全本末倒置。
只有真正有感觉的人才知道这种体会
我接,能便宜多少?
可以再买个蔚来和小鹏玩玩,有钱人的快乐就是都试试,不行就换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