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黄金蜗牛头像黄金蜗牛头像

    黄金蜗牛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345粉丝5关注8获赞关注
    雪地飙到180km/h 小米/比亚迪/问界全球首次冰雪拉力 谁先回家?视频1雪地飙到180km/h 小米/比亚迪/问界全球首次冰雪拉力 谁先回家?视频1
    01-12

    昨天发布的仰望U8和U9,真的是黑科技满满,50万左右可能国人不会很在乎车标,上100万很多人就要考虑车标了,但是这只是暂时的,现在国人买车越来越难忽悠了,信息发达,交通方便,买个车总要左研究右对比,外加各种试驾,那些所谓豪华品牌,车标就值车价一半的钱,品牌溢价太高,内燃机已经被国外豪华品牌玩到巅峰,但新能源才是未来的主流,我们只能抓住新能源这个机会弯道超车,我相信随着中国品牌的不断崛起,未来会越来越不在乎车标,就像10年前,可能你买10万左右的车都要在乎车标,但是现在,可能买50万左右的车都不会在乎车标了,总之国产要树立豪华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能用性价比来蚕食国人的车标情怀,但是性价比就意味着要牺牲一部份利润,这也是很多国产车亏钱的原因,特别是很多造车新势力,比如理想、蔚来、小鹏、高合,零跑、挪吒、创维、问界,这些车在同价位同级别都是性价比很高的,他们看似销量不错,但是那点利润根本支撑不住庞大的研发投入,不加大研发投入又会被市场淘汰,只能硬撑,造车是个烧钱的活,没有太多的利润做支撑,用硬撑活着真的很不容易,希望国内能有越来越多的优秀品牌,不断强大和崛起,有可能在未来五年或十年,100万以上就直接不考虑车标了。

    对仰望品牌的一些见解图1对仰望品牌的一些见解图1
    对仰望品牌的一些见解图2对仰望品牌的一些见解图2
    对仰望品牌的一些见解图3对仰望品牌的一些见解图3
    已定,踏实了图1已定,踏实了图1
    现代古人图1现代古人图1

    我也来晒一个权益图图1我也来晒一个权益图图1
    老可爱biu8视频1老可爱biu8视频1
    38号车评中心 详细测评岚图FREE视频138号车评中心 详细测评岚图FREE视频1
    2022-01-24
    我找到了30万级SUV的大宝藏!岚图FREE底盘探秘视频1我找到了30万级SUV的大宝藏!岚图FREE底盘探秘视频1
    2022-01-14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1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1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2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2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3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3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4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4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5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5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6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6
    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7岚图提车不足10天,第一次遇到故障!图7

    一直期待华为的高阶自动驾驶系统装备的车,最好多出几款以适应不同人群需求,大部分人认可华为“介“车,也是基于其有在ict技术的一流沉淀而研发的高阶自驾系统。 华为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会对合作车型介入不同配置。比如赛力斯SF5,华为把电机电控、座舱搭配给了,没给自驾系统。因为如再给自驾L3以上,怕车价定低了赚钱少,车价定高了又怕卖不脱,还是赚钱少,于是干脆不参和自驾这块(SF5金康已配有L2)。车少了华为自驾系统卖点(人们寄予厚望心想华为必是L3以上),使得SF5销量不温不火。现今又再弄个问界M5出来,大吹电机电控与鸿蒙系统,自驾这块却语焉不详,好像说是L2。自驾不出彩,销量必难出彩。极狐αHi版说是介配给了L4华为高阶系统,售价却也高阶了,砰的一声高开40万,价高可能也难大卖。连害三车。 广汽埃安Lx plus不自信(本来广汽自动驾驶系统挺不错的),拉了华为自动驾驶站台,但宣传说介配的是L2++,靠,不到L3恐又会被祸害。连害四车了。 捷途Ⅹ1透露有华为L3加持,阿维塔E11则宣称长安与宁德、华为合造,但愿这两款车华为莫再祸害了,E11给配L3以上,你就卖这个自驾系统,其他电机电控等尽量用车厂的,这样售价才下得来。华为若定位不造车,就应该只做高阶自驾技术的大自然的搬运工。其他留给合作车汽,利润公平赚分。 而华为一方面声称不造车,一方面又把关键部件造出很多往人家车上装,除了没造整车,大半个车它都造了。或者说车厂都快成了它的代工厂了,它到底想整啥呢,别人都是饭傻儿吗? 其实还是想造车,毕竟巨大市场巨大诱惑,想造就自己造呗。电动电控与通信信息技术,都是华为强项。再收购个三流整车厂,华为就可以造电车,收购个二流整车厂,就可以随心所欲造任何车。干吗要以不造车为名,行低投入低风险之实,搞什么联合造车,搏取利润最大化,把风险转移给车厂呢?这其实是华为的泛在造车模式,是对华为最有利、性价比最高的模式。这个模式中,华为赋与车的价值中,除了部件的价格外,还有品牌的溢价(尽管不完全是在同一领域)。 上汽老总的灵魂说,还是有点道理的。但其实他更担心的不是灵魂丢了,而是正常利润分得少了,创新的超额利润分得少了,承担的风险却分担多了。 华为还是自己开厂造车吧,自负盈亏。自己搞通信设备没输,搞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没输,搞手机搞电脑搞服务器搞存储搞云计算没输,若搞汽车,也同样不会输。而且在丛林法则下,华为可能成为唯一能从技术上超越特斯拉的车企。我看好华为造整车,纯电为主,插电也造,不知诸君以为如何?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