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奥迪Q3车主·车龄3年
简介:都是一家人,都是好车
奏思好车呀
比亚迪的王朝网和海洋网的双车战略,帮助比亚迪走到了国内乘用车的头把交椅的位置,但是双车战略并不是比亚迪的首创,大众集团在我国汽车市场一直以来就是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的双车战略,像是上汽大众的帕萨特就是一汽大众的迈腾,但是对于上汽大众的朗逸,究...查看全文
创业成功的牛大力开上了丰田,虽然不是丰田皇冠,90年代也是王者级别的存在。当然牛大力的丰田是比不上贾金龙的奔驰,但是走到最后,金龙毕竟是“假”的,牛终却究是能踏实出力的那个。
各大车企终止电车策略,最终电车会不会变成中国车企自嗨?中国市场新能源渗透率已接近40%,未来又会到多少? 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2023年中国车企占据全球电车销量前十中六席,国外品牌,特斯拉卖的非常好,大众和依靠id系列在也卖的不错,特别是在欧洲。另一方面,传统车企除了大众,丰田,福特,奔驰等全球车企又陆续宣布放弃电动车策略,有人说是因为这些车企三电不如国内新势力,卖不动,不得不放弃。 其实仔细看看相关报道,这些车企只是说放弃了现在的电车,或者说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的新能源,要押宝氢燃料电池,或者固态电池。 1.2020年,宝马就宣布放弃研发纯电专属平台,并表示氢动力才是未来方向。 2.2023年12月,丰田公司宣布终止电动车生产,认为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不及先前预期, 3.2024年1月,福特CEO吉姆·法利宣布关闭电动车生产线,推迟约120亿美元在美国的电动车投资计划,并放弃之前电车策略。 4.2024年2月,奔驰宣布放弃2030年全电动计划,表示下一个十年继续开发燃油车。
看完飞驰人生2,发现驾校用车多是德系,油车,轿车。日系,电车,suv都很少。为什么? 总结下大家的意见 1.捷达技术可靠。无论底盘调教还是整体驾驶感受,都适合新手学车用。特别是手动变速箱,独一档的存在。 2.捷达经济型好。整车定位就是便宜可靠,没有乱七八糟的配置,车价更便宜。出现问题后,任何一家维修店都能维修,后期维修保养成本非常低。 3.大众进入中国早。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品牌之一,大众自然被很多车管所作为了考试用车,也就有更多的驾校选择了捷达作为驾校车。
2022年3月买的AudiQ3,1.4T时尚运动,裸车23.1,加上保险,购置税,贷款,办下来26左右了。两年过去了,昨天想换车,二手车给报价16,说新车才20出点多。一年赔5万,谁还敢比?谁敢比!!! 现在车商也太卷了,而且今年新车价还得降,估计我的二手车也会越来越低。 降价对消费者其实是个好事,但是如果一直降价,卷到最后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开始减配,减到最后劣币驱逐良币。安安稳稳造车的主机厂,也不得不开始在防撞梁上,车架上偷工减料。直到某个,或者某几个主机厂把其他家都卷死,形成新的市场垄断。那可能就会收割后面的消费者了。 就像是白色家电和手机行业,当年也是卷的要死。白色家电结局比较好,最终国产是把日韩的都卷死了,除了个别高端需求还有德系的一些产品。手机行业看似也很美好,国内小米,蓝绿厂,和复兴的华为貌似都很厉害,但是苹果一家却占了全球过80%的利润,最终就是咱们自己一顿卷,把自己利润卷没了。 吉利副总裁杨学良批评当前车企为了销量恶性降价,最终赔本赚吆喝。这一评论结果导致众人群起而攻之。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应该避免这种恶性竞争,或者市场倾销,有利润才能有后续投入,有投入才能有发展。吉利这样的传统豪门,都因为极氪的亏损都开始卖沃尔沃的股票了,其他高合,威马这些新势力倒闭也不奇怪。 大家都是好车,别卷了
昨日去试驾了下大众的ID7,之前刚上市的时候去静态体验过一次,但一直没有动态试驾,昨日特地去试驾了下PRO版本ID7,谈下试驾感受给大家参考。外观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ID7仍然延续了ID家族的设计语言,整体上比较简约大气,没有部分新势力...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