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名字太长会容易被发现头像名字太长会容易被发现头像

    名字太长会容易被发现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2粉丝1关注21获赞1被采纳关注

    NIO Berlin 2022 结束后,经济学家马光远发布了一条长微博,对蔚来在欧洲开展业务发表了一番专业点评。我们在此全文转载,与大家分享: 这几天我关注到一个新闻,很不一般:蔚来开始在德国等欧洲四国卖车。 为什么说不一般?我看到他们的传播文案,标题写的是"开始在欧洲四国提供服务"。太朴实了。换别的车企,那不得用"进军"、"登陆"来形容自己啊。但这家一贯给人高调感觉的公司,行文却一点都不张扬。这一下就引起了我的兴趣。 于是我开始看更多媒体的报道,甚至还把8号凌晨的直播回放找来看了看。看完以后,有点刷新我对这家公司的看法。 首先,我觉得这家公司很有胆识。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和各种挑战,逆全球化潮流甚嚣尘上的情况下,蔚来选择在BBA的大本营开展业务,仍然秉承全球化的布局和战略,坚持在全球寻找商业机会,这代表了中国企业在国际环境极其复杂的情况下的战略决断和进取心,这是目前特别需要提倡的精神。这也说明,蔚来走出去,并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有系统的思考和准备。 其次,通过直播回放,我惊讶的发现这家公司的技术积累竟然如此扎实。发布会没有什么喊口号的举动,但是把这家公司近些年的研发积累充分展现出来了。从大家熟悉的车身底盘到智能座舱,再到刚开始发展的自动驾驶……我的感觉是,国家支持智能电动车发展,真的开始结果子了。媒体常说弯道超车,蔚来的创始人李斌的说法是换道先跑,蔚来跑的不错。话说回来,到德国卖车,没有技术也不行啊。毕竟,我看蔚来在德国的价格,和保时捷、奔驰都差不多了。 再次,在我的观察里,汽车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是必须在全球各个主要市场开展业务的,甚至设计、研发等都要做全球性的布局。在过去20年,中国汽车行业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也有车企在海外卖车,但因为当时对汽车行业的认识处在积累经验阶段,全球布局是不够的。从蔚来的欧洲发布会发现,蔚来已经在亚洲、欧洲、美国做了系统化的布局。这说明蔚来站在中国车企老前辈的肩膀上,从一开始就有了这个意识。我想这也是蔚来的车型能设计这么漂亮,公司的产品技术能发展这么快的根本原因吧。中国企业的出海从输出物美价廉的产品,到利用产品技术优势到海外开拓市场,再到今天以蔚来为代表的3.0时代——这些新兴的中国企业诞生于移动互联时代,生而全球化,因此产品理念、前瞻技术布局、服务体系、商业模式均是以全球用户需求为思考出发点来进行设计,所以虽然发布会上的欧洲观众很多是第一次认识蔚来,但是他们却对蔚来的话语体系感觉很熟悉。这是值得其他有志于全球拓展的企业借鉴的。 当然,最后还要给蔚来提个醒,在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展业务,遇到的困难将是难以想象的。希望蔚来吸取其他中国公司的经验教训,行稳致远。 马光远:独立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产业经济学博士后。 封面图摄影:常岩 以上转自蔚来APP

    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1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1
    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2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2
    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3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3
    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4经济学家马光远锐评蔚来赴欧图4
    没有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