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开拓者车主·车龄3年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小波波大人
网友评论: 有人实测了,110KM旗舰版plus满油满电,空调25度2格风,从广州跑杭州,大部分高速,少部分市区道路。跑到没电没油车子趴窝了,里程碑显示1200多km。人肉推车到加油站,加了60.5L的汽油,然后往回跑,在没电、满油的情况下,空调同样是25度2格风,跑到没油没电趴窝,里程碑显示1000km
书山探界
#雪佛兰开拓者 #雪佛兰 开拓者的日常
有约南山
浅析DHT与DMI混动系统的异同 首选要声明,我不太懂车,只是因为近期想买车,又看好了混动,所以突击看了一些资料,属于半瓶醋的水平。再加上目前两家企业尤其是长城释放出来的信息不多,因此下面的分析必定有很多错缪,抛砖引玉,欢迎大家提意见。请职业水军绕行、专业喷子留德。 一、相通或相似之处 1、目标相同。简单说都是为了省油,在此基础上改善驾驶体验。两个系统的出发点都是希望充分发挥电机与燃油发动机的各自特长,同时规避或弥补其固有的不足,取长补短、协同运作,最终达到动力性与经济性的平衡,实现节油、平顺、静谧的目的。 2、结构相似。动力方面都是由电驱系统和燃油系统两大部分构成,且都采用了专用高效燃油发动机;电驱系统都是由电机、电池、电控几大块组成,且都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扁线电机和专用电池。只是长城的混动多出了一个两档的变速箱(作用后面说)等。 3、效果相仿。从目前披露出来的休息看,两个系统都比较有效,达到或基本达到了设计目标。比亚迪的DMI披露出的信息更充分一点,不仅有技术发布、技术说明,还组织了多次媒体试驾,秦DMI的百公里油耗低至3升以内,宋和唐DMI也能达到3-5升的水平,可以说足够亮眼。长城的DHT目前披露出的信息比较零碎,媒体试驾也不多,但官方的信息是能达到百公里4.5升的水平,应该说也足够有吸引力,至少达到了两田的水平了。 二、差异点 1、混动逻辑有较大区别。简单地说,一个重电而另一个重油。比亚迪的DMI是一个典型的以电为主油为辅的混动系统,低速工况下(好像是时速低于80时)都是由电机来驱动车辆的,如果电池电量不足,则由发动机在高效转速区间运行,带动发电机给车辆供能,多余的电能储存于电池中,电池电量足够时,发动机关闭,再以电池供电,如此反复,此时,发动机只充当一个补能器的角色,完全不参与驱动车辆,只有在高速工况下,发动机才会直驱车辆,而这种工况正是电机最不擅长而发动机最舒服的状态,因此,电机和发动机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始终运行在最理想、最擅长和最舒服的工况区间,以此达到省油、平顺等目的。可以简单的把它看做一台不担心续航的电动车,用比亚迪自己的说法,城市工况下,99%的情况都是电驱动,综合工况也能超过80%;而长城的DHT则似乎是一个更加重视燃油发动机的混动系统,倾向于以油驱动为主,以电来调整发动机的运行,弥补发动机的不足,达到削峰填谷、平顺省油的目的。城市拥堵路况下,发动机频繁启停或加减速,油耗会大幅飙升,且驾驶感受极差,而这种工况恰好是电机的特长,此时就以电机驱动为主,发动机串联补电,当时速高于40公里(目前好像是这么说的)时,发动机可以进入或接近高效区间,就以发动机直驱为主,电动机辅助启停和加减速,也能达到平顺省油的目的,此时可以简单的把它看做一台带有电机辅助功能的燃油车。当然,在需要高动力的场合,两个系统都能做到并联输出以提高动力性。如果上述分析基本靠谱的话,DHT系统非常接近于本田的IMMD系统,而DMI则极具比亚迪自身特色。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差异,我想与两家企业自身的特点有关,比亚迪研究插混十几年,电池电控技术雄厚,大有普天之下舍我其谁之概,自然而然的会选择以电为主的技术形态;而长城在机械方面造诣颇深,但对混动涉猎不多,自然会倾向于以燃油机为核心。 2、结构上有一定差异。混动逻辑上的差异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其结构,尽管大的方面差异不大,但一些细节上还是能看到不同。比如,比亚迪的DMI完全取消了传统的变速箱,但长城的DHT系统却有个两速的变速箱,起初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个变速箱起什么作用,直到最近看了长城做的DHT系统拆解才有点明白了,既然是以燃油机驱动为主,即便是有电机辅助,面对复杂的环境也依然很难有效应对,很容易就会让发动机偏离了高效区间,而有这样一个变速箱的辅助,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家企业都是立足于自身优势做出了最契合自己的选择。 3、驾乘体验上可能会有一定的不同。以电为主和以油为主的不同技术路线体现在驾乘上,应该会有一定的差异,至于差异有多大,就看两家企业的调教功夫了。电车的驾乘感受无需多言,其平顺、静谧以及随叫随有的动力,是燃油车难以比拟的。但以油为主的混动同样可以做的很优秀,看看两田的表现就知道了,其混动车型仅仅在华销量每年就是一二十万部,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三、几点感受 DMI和DHT到底哪个更好?我觉得不能贸然下结论,尤其在实车还没上市的情况下。从目前披露出的信息看,各有特点,DMI技术路线、结构框架和混动逻辑清晰明了,甚至有点简单粗暴,实现起来会相对容易一点;DHT技术路线足够成熟,两田尤其是本田已经趟过了大部分雷了,但混动对长城来说是新东西,需要积累。不管怎么说,作为消费者,我们欢迎竞争、期待创新! 这个帖子也会发在DMI圈,请大家斧正。
蒙多车之道
比亚迪宋plus dmi 量产版新车下线。 从外观上看,中网样式稍变,尺寸更大,大灯也有变化,更加流畅,下唇部分变化较大,比较明显的是前标处的亮条采用亮面处理,不是之前的亚光材质,雾灯处进气口向后撩的势头更加明显。 轮圈和侧面目测变化不大,细微变化更显大气,静待上市了。
爱历史的小男孩
2013款本田CR-V仪表盘突然出来检查气囊系统,
海阔天空1457151
英诗派混动低配落地大约多少钱? 还是燃油版的 纠结。。。
是小澳澳啊
买这款车需要什么条件,必须要有充电桩吗?
Jack老六
充电功率求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