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常用ID被占用
前两天忘记车停哪个位置了,想看app有没有定位功能未果。是我没发现还是它就是没这功能?
傍晚带娃出去吃饭,结果发现空调不制冷,试了自动模式,也试了把温度调到20都没用,热半死,最后只能开窗通风。 吃完饭用手机提前启动了空调,设26度,到上车发现空调又行了。不知道是硬件问题还是软件问题,有没有车友也碰到过?
感谢车友提供的照片,无损对插头型号确认了,差两个东东: 1.低音喇叭底座尺寸,哪位车友有换下来的能不能帮忙量一下三个孔的孔距。 2.2025款低配后门高音头的类别,主要也就是底座尺寸了。 目前首选方案是4高音+4低音,缺点是A柱高音比较麻烦。 备选方案是前后门都用同轴,缺点是可能低音会差点。
能耗和动力。油电共消耗331,实际跑了298,粗略算下来高速能耗比城区+快速路高10%左右。表显时速大致在115-125之间波动,实际时速差不多就是110-120之间波动,超车时提到130-135,后劲还很足,超车轻松,车子也稳,行驶质感相当可以。 运动+混动模式,跑下来粗略感觉它的混动逻辑大致是:时速过百,也就是高速路上,应该是以剩余电续航75KM为限,低于时发动机介入积极直驱和补能。时速80附近,也就是城市快速路,应该是以剩余60KM为限,低于时发动机介入积极。城区低速行驶时,应该是以剩余30KM为限。 关于噪音,跟之前1.6L的车比起来,110时速以上发动机噪音也并不会更大。但混动上高速的噪音有一个自我打脸的尴尬之处:它让人在短时间内不停体验纯电和混动的噪音对比,所以会让人感觉发动机噪音大。实际上它的发动机噪音并不比同级纯油车的大,只是从纯电切到混动落差大,放大了感观。 总体来说,如果车子耐用性OK,那相当值了。
运动+混动感觉电量剩70KM左右时发动机介入特积极,60左右的时速就启动了。续航低时反而发动机启动没那么勤快。
终于找到两颗螺丝的位置了,周末先装DSP,后面看下要不要改喇叭
看车友说拆门板有两颗螺丝,今天终于在门把手下方找到一颗,趴下去往上看才能看到。那么另一颗在哪里呢?
远程开空调用的是小电瓶的电还是高压电池?
1.有时候轻按雨刮不会动,反而变成喷水; 2.低速行驶,比如低于5公里时不踩刹车可以挂档,至少DN可以切换,R不敢试了。
用车一周,电剩40来公里时充满一次,根据目前行驶的400来公里折算,满油满电续航1350公里左右。城区1/3,快速路2/3左右,风格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不飙车不龟速,极速不高均速不慢。
不拆中控,从手套箱那边能加装得了DSP吗?
电源:从后视镜那个USB口取电。 走线:前档一A柱一B柱一C柱一右后座靠背走到后备箱。牌照那边没有留孔,就拆了右后灯,从灯缝隙走线。 有两个缺点:1.后摄没空地,只能粘在后备箱开关右侧,有点点偏;2.底板不是平的,有点弧度,所以影像也是有点歪,不过习惯就好。 折腾了快2个小时,不过有利于雨天和夜间行车安全,也值得了。顺便吐槽一下现在的记录仪,花里胡哨的功能一堆,有死机的概率。
钙中钙版,总体来说车好开,开着舒服,没啥好说的,如果后续质量OK那就是超值了,说下缺点: 1.导航不能设置车头朝北,个人看着不习惯,每次都要手动调整。 2.每次上车都推荐网络音乐,就是不会默认以本地U盘为音源。 3.app上信息有时会延时,空调,车窗开关信息显示错误。 4.新车味道有点重,晒了两天好多了。友情提醒,先关窗晒几个小时再通风散气效果更好。 5.音响一般,能听,但不要想有清澈通透的人声,也许换无损音源会好些。 6.语音不能关闭大灯,有时只是想在车上小休息会时得在车机关。 7.尾巴的线条似乎有点外突,刚上手倒车什么的不是很好判断障碍物距离。 8.车尾牌照位置没有留口子,后续想加装前后双录流媒体记录仪有点麻烦。
4AT的斗鸡眼古典轩逸,不知还有几个人在开?不经意瞄了眼仪表盘,才发现已经过了十万公里了。开了七年多,除了好开好养好坐,最大的感慨就是为何还是挤不出钱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