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Model Y车主·车龄3年
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轴不是错
我是这样的 动能回收:强 转向:运动 停止模式:保持 加速:舒适(偶尔标准) 雨刮:自动 行车灯:自动 远光灯:手动 空调:21°开ac自动 行车记录仪:手动保存
以前改款都是小改,什么加热泵、夹胶玻璃、电机功率该小、电动尾门、座椅方向盘加热什么的,都是小改,大部分都是增强使用体验的。 这一次如果把电池改了,而且m3p以前没有在哪一款车型上验证过,不知道质量稳不稳定,建议不急的等一等,看看一两年后,这个电池是不是经得住考验。
碳酸锂价格下跌,很多准车主觉得车价一定还会再降。 电池的成本,碳酸锂只占35-55%(三元锂占比低,磷酸铁锂占比高)。汽车的物料成本,电池大概只占30-40%。汽车的成本除了物料成本,还有前期研发、生产成本(超级工厂和生产线建设)、人工成本、销售成本、售后维保服务成本、充电网络布局成本、等等等等。这些成本,随着车子销量增加,占比会减少,但是销量低,这些阴性成本就会均摊非常大,就像蔚来鼓吹卖一辆车亏损11万,就是低销量导致的。目前特斯拉主销车型3和Y,这些隐形成本大概要占车价50%。这样一算,碳酸锂的成本只占到汽车成本的6-8%。现在碳酸锂距离价格高位缩水了70%,那整车成本降低5%左右。这样一算,你大概就知道近期会不会大降价了
中国每年发生数百万起交通事故,有数万人死于交通意外,每8分钟就有一人一次离世。每年交管部门备案因油(电)门当刹车踩的交通事故有几万起,大多数都造成严重后果。其他车子出事故,没人关注,特斯拉出事故就能上热门? 特斯拉是美国车企,是中国为数众多“小粉红”“二毛五”的眼中钉,自带流量。 特斯拉从来不打广告,也没有媒体、车评人公关费,媒体车评人差评的不二选择。 特斯拉频频降价,严重损害“友商”利益,每次降价都会“刹不住”。 特斯拉在国内好像没什么朋友,也不懂人情世故。
自行理解吧
#对于特斯拉最大的焦虑是什么?这么贵的维修费超出常理,甚至连补个胎都比人家麻烦还贵,轮胎店还不太高兴给你补。现在开车就怕哪里磕磕碰碰
提问兄弟们,有没有适配特斯拉的外放电设备?每次出去都得准备熟食太无聊啦!
先聊区别 第一就是能量密度,同样车重,三元锂的续航长 第二是放电效率,同样的电机,三元锂性能好 第三是充电效率,同样电池状态、同一个充电桩,单位时间三元锂充电速度快 第四是耐寒性,三元锂-40°开始质的衰减,磷酸铁锂-10°质变 第五电量显示,三元锂更准,磷酸铁锂有发生计算不准的情况,需要满充校准 上述五点是三元锂占优,下面是磷酸铁锂的优势 第六安全性,磷酸铁锂高温耐受更好,引燃速度更慢 第七充放循环,磷酸铁锂衰减30%大概需要3000次,而三元锂大概1000次 第八充放深度,磷酸铁锂可以满充,但三元锂满充容易导致快速衰减。两者都不建议满放,都会影响电池活性 第九,磷酸铁锂成本更低。 依据上面的区别给出选购建议: 1爱好动力和操控的选三元锂,开车温和的选磷酸铁锂 2北方车友无脑选三元锂,南方可以考虑磷酸铁锂 3充电不方便(没有家充或者单位薅羊毛)的就不要选磷酸铁锂了,为了校准电量去外面快充,最后10%电量会等的肚子疼 4经常跑长途的建议三元锂,充电节省时间 5对安全性有顾虑的选磷酸铁锂,任何电池在激烈碰撞挤压后都有可能引燃,区别在于逃生时间 最后对安全性给出自己一点看法,磷酸铁锂在物理化学特性上肯定比三元锂要安全的,但是除开本身特性,电池品控(主要就是绝缘层和隔热层做工)和电池热管理系统才是最关键因素。 以上是我的看法,欢迎补充和指正
关于北京机场二高速“特斯拉追尾事故”,作如下说明: 1. 4月22日当事人驾驶特斯拉Model 3在北京机场二高速发生追尾事故,在连撞4车后车辆受损严重并停下。事发后特斯拉第一时间联系到当事人,询问受伤情况、了解现场情况,得知当事人并无大碍。 2. 当事人认为是车辆发生“刹车失灵”导致的事故,并以此为由报保险。随后特斯拉调取了后台数据进行核实,数据显示,驾驶员躲避前方卡车并向左转动方向盘,在转向中大幅度踩下加速踏板致使车速上升并最终导致碰撞的发生,碰撞前驾驶员并未踩下制动踏板。第一次碰撞发生后,驾驶员长时间、持续、大幅度的踩下加速踏板,又发生了多次碰撞。连续碰撞期间,驾驶员先后有两次踩下制动踏板动作且每次踩下制动踏板持续时间均不足1秒。随后特斯拉将该情况告知了当事人,但当事人表示不认可。 3. 当天下午保险公司根据现场情况评估后,告知了当事人如果判定车辆全损后保险应赔付的金额。但由于赔付金额与购车时的价格存在差价,当事人要求特斯拉补偿此差价,并提及考虑寻找媒体进行报道。其本人也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多条特斯拉“刹车失灵”相关不实信息。 4. 之后,由于保险公司希望通过调取EDR数据划分责任,同时当事人联系国家汽车质量监管相关部门表示希望调查此事。相关部门也迅速做出了响应。于是在国家相关部门、当事人、第三方专家和特斯拉,四方共同见证下,于4月27日对事故车辆进行了现场EDR数据调取。 结果显示,EDR数据与后台数据分析结论相吻合。 特别提醒消费者安全驾驶,如果发生事故并对事故责任有疑问,请基于事实、理性维权。同时希望通过媒体报道,消费者对智能汽车和EDR数据有更多了解,促进整个汽车行业更加理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