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写~
深圳机场场长
提问#春节出行计划各位大佬,小弟求问,我的轮胎跑了两年半快7万公里了,因为日常两地通勤,高速走的多,磨损不是太严重,如下图。今年准备回皖南过年,看一直有不是的太大雨雪天气。各位大佬能否帮我看看这个轮胎花纹深度够不够应付小雨雪天气。需不需要出发前换四条新胎,如果换新胎后,大概能跑个150公里通勤里程后,我就要长途回家了,会不会有不适应的隐患。
单纯从定位和市场分析一下此次比亚迪的配置和价格战略,不涉及技术,个人见解,欢迎讨论,轻喷。 首先个人观点:此次应该是比亚迪为后续能对标合资混动做出重要战略尝试。以下是分析:目前市场上存在的国产车和合资车,普遍来说同等级的合资车比国产车价格高很多。很好理解,国产车技术不行,认可度低卖不出价格。一辆车价格不妨分为技术价格和配置价格,这两种价格中,车企可以独占的是技术价格利润,配置价格利润则需要和配件厂瓜分。我们看国产车为了占有一定市场选择的策略就是在低技术价格的基础上加入高的配置价格,从而达到卖到一个不错的车辆价格,技术价值利润太少通过配置价格利润补偿,从而获得可以接受的总利润。但这样出现一个问题,配置价值利润很大一部分要被配件厂分掉,这样国产车利润不高,然后投入到技术研发的费用不足,带来的技术无法提升,形成恶性循环。比亚迪是想对标合资混动的,想吃到技术价格带来的利润,前期技术研发投入要赚回来,但是市场不信任,品牌不认可。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比亚迪推出了秦plus,DMi新技术平台下,一个心动的价格加上不心动的配置,其实就是减少配置价格,变相的提高了技术价格。通过突破性低油耗技术的支持,让技术价格提升变得可以接受,配上不错的价格,对资金少的,日常摆渡的,开滴滴的这类人群还是很有市场的,一旦卖上一两年,只要技术过关,有了市场验证,使用考验。那么等到秦的下一个新型号的时候,就可以完全提价打造出一台超级混动技术下,高配置甚至同配置,价格对标雷凌双擎这类合资混动A级车的新车,从而完成对标合资品牌的战略发展。你不妨想你现在在DMi技术还未验证的时候一个高配置卖到18万的秦plus你接受吗,但是两年后,如果这个技术成熟性被市场证实不逊色于合资混动的技术,而又有燃油经济性优势时,把价格提高到合资混动的价格水平时,再加上一定的配置优势,你一定接受度会大大提高。 所以这一次大家对配置问题讨论很多,无非是觉得传统的国产车的各项高配和功能,没有出现造成了心理落差。但是比亚迪为了能完成对标合资混动,又不得不这么做,心动的价格是为了能有市场,能将DMi技术推广出去得到验证认可,而不心动的配置是让消费者们开始慢慢接受比亚迪要利用自身技术的发展突破带来的技术价格溢价。等两方面都让市场适应了以后,后续对标合资混动的目的就能更方便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