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车篇章:我与轩逸的缘分
在我决定购车之前,这个念头已经在我心中酝酿了很久。大约从两年前开始吧,每当我出地铁站忘记带伞被雨淋湿,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辆车的念头便一次次地浮现在心头,至少不能让家人跟着我一起风里来雨里去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作为一个牛马打工人,辛辛苦苦工作两三年,也没存下钱,预算有限,所以选择必须格外谨慎。
经过一番计算和权衡,我的购车预算锁定在15万元以内。这一价格区间在我们当地的市场基本属于紧凑型家庭轿车的范畴。经过一番试驾和调查,我将目光锁定在了日产轩逸 上,作为一款成熟车型,轩逸以其舒适的驾乘感和稳定的性能在口碑中赫赫有名。当然主要还是性价比高。
选车过程中的纠结。

在我选择轩逸这个车之前,我的目标可不止这一款。此前我的关注点多在本田思域、大众朗逸和丰田卡罗拉这些合资车上。毕竟是自己通勤代步和家人出行,从乘坐的舒适性来说国产车还是比不上合资车。
首先是本田思域,其运动化的外观十分吸引我,加上动力性能在同级车中表现相对出色,让我一度非常心动。思域的价格在14-18万元之间,对于我的预算来说,有些车型略感吃力。此外,我的朋友告诉我,思域的后期维护较贵,零配件价格偏高,这让我有些犹豫。试驾时,我确实感受到思域强劲的动力与流畅的操控性,但考虑到后期费用,思索再三,还是放弃了。如果预算够的话,本田思域也还可以,对于打工人来说,价格还是稍微有点高。
其次是大众朗逸。大众品牌在国内一直拥有良好的声誉,朗逸的价格在12-16万元之间,基本符合我的预算范围。它的空间表现和实用性都非常吸引我,尤其是后排空间,显得相当宽敞。然而,几位朋友曾提到朗逸的内饰座椅舒适性一般,长时间驾驶容易感到疲惫,而我总是对驾驶舒适度有较高要求。在试驾时,我特别注意了车辆的内部体验,确实感受到了一些座椅舒适性上的不足。对于日常通勤还好,但对于长距离驾驶,实在让我有些担心。想到自己上班时间可能在车上午休,座椅的舒适性还是蛮重要。
然后是丰田卡罗拉。卡罗拉的价格在13-17万元之间,其特别吸引我的是其油耗表现。据说丰田的混动技术非常成熟,可以带来更低的油耗。然而,试驾过程中我发现卡罗拉的空间稍显不足,对于身材不算瘦削的我来说,车内的活动空间略显局促。此外,卡罗拉的动力表现中规中矩,缺乏让我心动的驾驶激情。
在反复的比较与权衡中,我的目光最终定格在了日产轩逸。它的价格在11-15万元之间,性价比在我所考察的几款车中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内饰设计、座椅舒适性,以及乘坐空间上,轩逸打动了我。最终,经过深思熟虑,我选择了轩逸的2023款的超混电驱。总体落地价大概在14.7万上下。

提车及初体验
提车的那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步入了4S店。展厅内,金属车漆在灯光下熠熠生辉,销售顾问一边给我仔细讲解提车流程,一边帮我办理提车手续。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和确认,我终于接过了属于我的车钥匙。
首次驾驶轩逸的体验让我的心情愉快。发动机启动时的平稳性让人感觉如丝般顺滑,变速箱的反应也很及时。车内座椅软硬适中,乘坐感受非常舒适,不仅舒适而且提供了足够的支撑力。在长时间驾驶中,这种舒适性尤为重要。即便是长途驾驶,座椅的设计也让腰部不会感到疲劳,座椅的材质也给予了相当好的包裹感。
我开始陆续发现更多轩逸的小优点。首先是它的空间表现,前后排的腿部空间都相对宽敞。这样的设计对于我们家这种有高个子、小胖的家庭来说确是一个福音。其次,它的油耗也是个让人满意的亮点——城市道路7L/100km左右的油耗非常划算,这让我能省下不少钱。
我的日常通勤大约是在15公里左右,早晚高峰的堵车情况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轩逸的油耗让我格外满意。再加上它配备了自动启停功能,在红灯等候时节省了不少油耗。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它在城市拥堵道路上的油耗确实站稳在7L/100km,并且高速上最低能跑到6L/100km。

家人和朋友的乘坐体验
在我提车之后的第一个周末,我便兴奋地带上家人去了一趟市郊,体验初次自驾游。父母坐在后排,对新车的空间感到非常满意,他们表示比想象中的更为宽敞舒适,尤其是后排座椅的支撑和靠背倾斜角度,让他们短暂的旅途变得更加惬意。
朋友们得知我买车后,总是跃跃欲试,想体验下轩逸。在一次聚会上,我开车接送了几个朋友,他们同样对轩逸的后排空间赞不绝口,尤其是车内的空调系统,即便是后排乘客也能很舒适地感受到凉爽的气流。相比之下,同价位的车子在后排空调效果一般。
用车过程中的发现
当然,任何物品的使用过程中都会有瑕疵显现,轩逸自然也不例外。随着用车时间的推移,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让我感到最不满的是轩逸的噪声问题。虽然在城区驾驶时噪声并不明显,但一旦驶上高速,风噪和胎噪便迅速增大,特别是在时速超过100km/h时,车厢内的静谧会被打破。

其次是倒车影像的清晰度。轩逸的倒车影像在夜间或者光线不佳的情况下较为模糊,这使得停车时的安全性打了些折扣。虽然不是一个大问题,但总希望日产能够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改进。
此外,中控屏的触感体验也不尽如人意。屏幕本身触摸反应稍显迟钝,而且分辨率一般,有时在阳光直射下不太容易看清。屏幕和国产的车比起来实在是太小了,日系的车屏幕扣扣嗖嗖的,看视频不如平板。导航系统也一般般,第一次用车机导航,操作不够流畅,最后还是选择了手机导航。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是内饰的塑料异味。刚提车时,新车的脚垫和中控台附近有较明显的塑料味,虽然很多车型多多少少会有类似的情况,但轩逸的这股味道显得尤为突出。我不得不开窗通风好几天才有所改善,车内空气清新剂也成了我的“标配”。

保养和维护的便利
用车几个月后,轩逸迎来了首次保养。根据4S店的建议,我可以通过官方APP提前预约,这大大减少了等待的时间。我原本担心保养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但事实证明这次体验十分顺利。
在制定好了预约计划后,我按时将车送到店内。因为提前预约,排队时间大幅减少,我很快便得到了服务。技师对轮胎气压和刹车系统进行了例行检查。整个过程不到两个小时就结束了。
此次维护过程让我充分感受到了店方的专业和高效,咨询技师时,他们详细解答了我关于车辆性能和保养周期的问题,让初为车主的我感到更为安心。通过这些专业的服务,我对以后车辆的保养和维护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也更加信任我作出的选择。
尽管轩逸在用车过程中有一些小瑕疵,但整体来看,我对它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轩逸满足了我出行的基本需求,并且在驾驶时让我享受到极大的舒适感。




购车不仅仅是选购一辆车,它还让我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和规划。有了轩逸后,我和家人多了更多出游的机会,也更加享受日常的生活。周末时,带着家人去市郊的小镇享受慢生活,或者开车去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郊游,都是不错的选择。总之,购车是一段不短的旅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同的需求、预算、选择以及最终的用车体验,构成了我与轩逸之间的独特故事。虽然在用车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出现,但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期待着未来能与轩逸一起探索更精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