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我已安全返回成都两天有余,遗憾的是前两天忙于家中的清洁工作,未能及时与大家分享这段美妙的旅程。此次旅程共计7天,我们从成都出发,一路探寻云南大理和怒江的美丽风光。
本次行程,我驾驶了3170公里,共耗电453.58度。总驾驶时间为3528分钟。计算下来,平均电耗为14kwh/100km,平均速度为43.7km/h。在高速公路上,我基本保持了限速行驶,没有刻意减速。从成都到大理的高速公路上,我遇到了许多长上坡路段,其中最著名的是雅西高速的双螺旋隧道,长达40多公里。随着南下的深入,室外温度逐渐升高。这是我第一次驾驶如此长的路程,车机显示的满电续航里程仅为200公里左右,令我感到非常不安。因此,在每个服务区,我都想进入服务区补电。我在名山服务区、石棉服务区、西昌服务区、攀枝花市区(需要下高速办事)以及期纳服务区都进行了充电。特别提醒冬季驾驶电动汽车走雅西高速前往西昌方向的车友们,在经过石棉服务区时,尽量找机会补充电量。因为此后的路段为40公里的长上坡,且温度较低。若遇到堵车的情况,后果不堪设想,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这是从APP里导出的此次出行车辆用电情况,仅供参考
对于此次电车出行,我简单谈一下我对ID4此次长途出行的几点用车感受:
1.在启程之前,我重置了小计里程,期望在返回时能查看总行驶里程以及这段里程的车辆使用情况。然而,当我返回时,我发现小计里程似乎只能记录行驶的里程数,而无法展示其他行车信息。考虑到这是一款电动车,我认为这应该不是问题,希望未来能有所改进,详细展示行程内的各项数据。
2.在高速公路上,L2级别的辅助驾驶功能表现得尤为出色,为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每次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我总是会立刻启用这一功能。这一次长途旅行中,ID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大大减轻了我的驾驶压力,降低了长时间驾驶的疲劳感。尽管如此,我发现唯一的不便之处在于我的右脚。因为辅助驾驶随时可能需要我的介入,所以我的右脚一直处于刹车位置上,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我的右脚确实会感到一些酸胀。总的来说,与没有辅助驾驶功能的车辆相比,驾驶起来轻松许多。不过,与一些新兴的电动汽车品牌相比,我们的车型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功能可能稍显不足。
3.L2辅助驾驶也需要改进之处,在我驾驶在泸水至丙中洛的219国道上,当我试图使用轻松驾驶模式时,辅助驾驶在识别车道线和道路标识方面出现了明显的偏差。尤其在急弯处,车辆有时会冲出弯道,此时需要人工强烈介入以避免潜在风险。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不同的驾驶方式,我发现,在无红绿灯弯道多的国道上,B档动能回收模式反而提供更加舒适的驾驶体验。虽然需要自己掌控方向盘,但脚部无需在电门和刹车之间频繁切换,使得驾驶更为流畅。
4.电车在长上坡和需要急加速超车时的感受非常棒。没有油车那种持续无力感,也没有急加速深踩油门带来的巨大噪音。一切都感觉非常的丝滑和突然。很从容的就上坡和超车了。
5.在使用高德地图为电车导航时,确实非常便捷。它可以根据车辆的续航情况,一路规划充电站,确保旅程的顺畅。当接近指定的充电站时,它还会提醒关于充电站的具体情况,例如是否需要排队等待。但在使用CarLife时,我发现无法添加相应的充电站信息。即使尝试将手机上的设定导入车机,也无法实现这一功能。我怀疑这是否仅是我个人遇到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我强烈建议在车机上整合高德地图资源,并加入等红绿灯和车道级导航等功能。如果无法实现这一功能,那么在应用程序库中加入高德导航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ID车型上的那些装逼灯带不能只是摆设,我们需要更实用的功能来提升驾驶体验。支持这一提议的车友能够点赞通过!
时间关系,今晚就分享到这里,明天整理好了之后再给大家分享此次充电花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