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楼主
    远行BH4CZA头像远行BH4CZA头像

    远行BH4CZA

    荣威RX8车主·车龄6年

    • 视频爆款大师LV5视频爆款大师LV5
    • 懂车帝3周年懂车帝3周年
    • 车评创作力LV1车评创作力LV1
    • 精英创作者LV2精英创作者LV2
    • 登录大师LV4登录大师LV4
    • 懂车评论员LV3懂车评论员LV3

    懂车帝冬测动了谁的奶酪

    2023-12-19发布于:荣威RX8车友圈

    #2023懂车帝冬测

    我是远行,来自于上海,曾经驾驶着我的荣威RX8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对车辆在不同环境和路况下的驾驶条件有着一定的认知。本次得知懂车帝冬测,邀请了众多车企和媒体参与,也给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留了些名额,同时也是想实际感受下在国内叫好又叫座的这些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创新能带给我一种不一样的体验,于是我积极报名并顺利成行。



    2022年懂车帝已经在内蒙古开展过一次冬测活动。2023年12月14日,中国最北端——漠河,零下40度,懂车帝冬测在这片极寒之地轰轰烈烈的展开。在这个活动中,懂车帝对部分在售的新能源汽车进行冬季性能测试,包括加速、刹车、操控、续航等方面的表现。这些测试结果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汽车在寒冷天气下的性能表现,从而为购车提供参考。

    懂车帝冬测通常会邀请众多汽车品牌参加,涵盖轿车、SUV、MPV等多种车型。测试过程中,懂车帝会邀请专业的媒体和工程师包括各车型的车主对车辆进行严格的测试和评价,确保测试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懂车帝冬测还会关注汽车在冬季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空调制热效果、车窗除雾功能等,以帮助消费者全面了解汽车在寒冷天气下的实用性能。


    总之,2023年懂车帝冬测是一次全面、专业的汽车冬季性能测试活动,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汽车信息,帮助他们在购车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针对此次冬测结果,具体各项数据和结果,在此我就不做过多的赘述,具体大家可以直接进入各网站搜索即可。但是针对这次测试所带来的社会各方面的反响,特别是车企方面的回应,我也发表下自己的看法。

    本次冬测,一些车企的发声,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用户利益出发,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环境测试水平;

    2不科学不严谨结论不令人信服

    3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

    关于用户利益:

    什么是用户利益?我的理解是,用户购买了企业的产品,使用过程中产品的功能或者数据应该达到企业宣传或者未宣传的行业标准。

    以此,我从客户角度的实际利益出发,说说我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中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是名副其实幅员辽阔的国家,但是南北各地地形气候差异也是非常大的,用过手机的人都会知道一点:手机电池在极冷或者较热的环境下,待机时长和使用结果是及其不稳定的,但是以电池为动力的新能源车企,往往在其宣传和推广时闭口不谈或者省略掉此种情况下的问题。以我用车需求来讲,我购买车辆,除了平时市内出行的要求以外,还有一部分长途远行的需求,对于国内这种地理环境,使用燃油车,南部沿海地带,我没有任何顾虑,到了冬季,在前往北方之前我可以将我的防冻液和机油换掉,而使用新能源车呢?因此,如果说把新能源车定位于家庭的第二辆车,仅仅能满足部分需求这个观点,可以说本次懂车帝的冬测实在是有点吹毛求疵,但是这和国家节能减排的理念却背道而驰,何况又有多少家庭可以供养两辆车呢?

    所以以我的认知和需求,新能源汽车只有在面对和解决北方冬季行车问题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淘汰燃油车这是实实际际的用户利益问题,不是凭空捏造的,期望车企能以用户的实际利益出发,确实解决新能源汽车冬季行驶里程大幅缩水的问题。



    关于标准: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税务总局日前发布《关于调整减免车辆购置税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的公告》。按照此次技术调整后的政策要求,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不低于200km。现行免征购置税政策要求纯电动乘用车续驶里程为不低于100km。

    如果说这是正常环境下的标准,那么另外一条:从2024年1月1日起,申请进入《减免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的车型,必须要符合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其中就对于低温的续航衰减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规定包括:纯电动车30分钟最高车速不低于100km/h;纯电动行驶里程不低于200km;电池包能量密度不低于125Wh/kg;低温续航里程衰减率不得超过35%,能量密度应不低于95Wh/kg,连续行驶里程不低于120km。

    当然,这个低温续航里程衰减率不得超过35%,测试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比如说是多少气温条件下?车辆可以开空调吗?如果低于100km/h呢?等等这些问题,就像车企提到的——要科学要严谨,虽然这些都没有明确说明,但是这些都是确确实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零下40度的天会不会遇到?上车前需不需要给车辆预热?不预热是否可以直接上车?平时可以跑个100km,偶尔车上带个家人,还能跑多少公里?半路上买东西或者上厕所要不要开车门?实际这样操作后真正的还能跑多少公里?

    这里不禁让我想到中保研和C-NCAP的碰撞结果为什么不同?当然一个是理想结果,即所谓的标准环境下,而另一个就要随意的多了,即我们真实的用车环境下,毕竟车辆要碰撞可不会因为谁给定的标准而只能在这个角度下碰撞。

    同理,只有在真正的用车环境下,实际的用车体验,才是检验车辆的实际标准,即针对问题或缺点来确定标准,而不是针对平时状态下去制定标准。

    结论:



    关于此次冬测,面对网络上的褒贬不一,只能说明一件事:在于新能源汽车冬季极寒天气测试这件事,没有一家权威机构去认真测试过,甚至于新能源车企自己有没有做过这方面的测试,都还是个未知数,要不企业针对此次测试更应该是胸有成竹才对,而不是泼妇骂街——谁声音大谁有理。作为被冤枉的车企,还不如找来几十台同款车型,同样也来个这样的直播测试,让事实来证明谁对谁错,而不是找“专家”不是找喷子,在网络上大肆鼓吹谁对谁错来的实在。

    所以我认为一件事在没有人能告诉我们结果的情况下,那最好的结果就是要用事实去证明它。同时,作为一名消费者,我们也要去思考一下,新能源车上市那么多年了,这些车企是否真按规则要求做过测试?测试的结果是怎么样的?谁给监督,谁给出的数据?针对北方消费者有没有额外说明?老百姓使用车辆是需要按标准使用吗?标准让你只开80km/h,你非要开到100km/h,出了问题是因为消费者使用不当的原因造成的吗? 真出了问题,我们可以找谁去说理去?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老百姓从当初一味的沉迷于日系德系车,到现在现在更多的选择国产车。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国产汽车的进步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而有些车企却拿着这份信任不是在修炼内功反而在过度消费,出了点问题不是认真反思,反而总是找些水军洗地。对于这样的套路,消费者可以信其一也可以信其二,但是你让大家始终能保持这种信仰,那无异于痴人说梦了。


    有些人,有些事情总是这样,总要有人承担,总要有人去做,总有一些人在负重前行,总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地付出着自己的努力。

    作者提到的车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