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车企出海欧洲|为什么仅BYD一家有赢面

    2023-11-11发布于:宋PLUS EV车友圈

    NIO 蔚来汽车

    🇨🇳 国内打法

    1⃣️ 品牌:用NIO house教育市场,强调“用户体验”,确立30万以上主销车品牌定位。

    2⃣️ 技术:用换电站、Nomi智能助手,建立护城河。3⃣️ 销售:直营模式,自己运营孵化新中产阶级。

    🇪🇺欧洲打法

    1⃣️ 品牌:难以通过建NIO House来教育市场,摆脱中国制造的传统“便宜”形象,尤其在德国,不仅有宝马、奔驰、奥迪,也有保守、谨慎的德国人。

    2⃣️ 技术:截至23年10月,整个欧洲才27座换电站,离护城河相差甚远,且欧洲没有像中国一样的千万级人口特大城市,快速充电需求并不强烈。

    3⃣️ 销售:租车行为主,在品牌和技术不解决的情况下,基本2C没戏,除非建厂降价。

    XPeng 小鹏汽车

    🇨🇳国内打法

    1⃣️ 品牌:依靠吴新宙等一众大牛,塑造比肩Tesla的科技公司形象。

    2⃣️ 技术:靠自动驾驶技术,建立护城河。

    🇪🇺欧洲打法

    1⃣️ 品牌:新品牌,和NIO遇到相同难题。

    2⃣️ 技术:没有适配欧洲法规和道路规则的自动驾驶技术方案。

    BYD 比亚迪汽车

    🇪🇺打法的赢面在哪里?

    1⃣️ 深度垂直整合的供应链体系:自研电车的核心零件,电池驱动系统等,可以自己带着供应链出海。

    2⃣️ 车型价格更低:品牌定位非高端品牌,可以在价格上给足定价优惠,去A级市场卷入门的性价比。

    3⃣️ 车型更小:相比国内喜欢的大空间,欧洲人都喜欢小车,例如畅销欧洲的Golf、mini Cooper。

    作者提到的车系:


    回复楼主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