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车背景】
上下班通勤距离太远,单程34公里,公共交通又不便,往返公交+地铁要5个多小时。开车的话,往返只需一个半小时,所以特别需要一辆车解决通勤问题。
在北京开了七年多的外地牌车,即便住在五环外,在六环外上班,都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油车摇号,中签希望渺茫,电车排队,等到猴年马月。好在有了家庭积分排电车的政策,集一家三口之力,耗时两年,在2022年以最低分数过线,拿到了新能源的指标,于是选车购车的任务就提上日程。
【购车预算】
本人第一辆车是飞度,当初十万落地。第二辆车鼓足勇气提高点,预算定在10~15万。
10万以下,总觉得车辆的安全性没有保障(个人主观认知,没有什么道理),15万以上,又觉得超过了我的收入层次(工薪阶层,中年loser,有清晰的消费定位)。
对于购车这件事,我的观点是要首先确定自己的预算上限,坚定原则,否则别人说两句:“不如加一两万买个xxxx”的话,就耳根一软,再加一点,这样下去就永无止境。

飞度和ID3的交接仪式
【选车对比】
确定了价格区间,接下来就是车型。因为以前开的油车是飞度,对两厢小车有了路径依赖和情感惯性,同时也考虑我老婆的开车技术,所以优先选择外形尺寸比较小,灵活好开的。这与大部分国人以大为美的观点可能不大一样。
对于品牌方面,个人首先排除了造车新势力,倒不是说他们的车造的好不好的问题,主要是担心哪一天老板不干了,企业倒闭了,车后续的维修保养都成问题了(以上纯属个人偏见,不喜勿喷)。
按照既定的价格区间,选择传统车企,紧凑型车两厢车,可选的车型就不多了。
前期关注过的车型有比亚迪e2、元和海豚,长城欧拉好猫,广汽埃安Y,广汽本田VE-1。根据个人审美,负面评价,排除掉了大部分选项。最后剩下的就海豚和ID3了,虽然这两款车只是在外观上有些可比性,在价格区间上并不在一个档次。海豚虽然便宜4万左右,但海豚的漫长的提车周期让人望而却步,而且续航上也更低一些。

海豚看起来很像飞度
最终在一个同事的热情推荐下,去试驾了ID3,事实上,我这种只开过飞度的司机,并没有什么比较鉴赏能力,只觉得ID3的底盘减震比飞度好,车比较厚重。
【价格分享】
指标下来时候恰巧在山东淄博出差,同事带我去当地的4S店看车,第一次看到ID3,各方面都很符合我的要求,就是价格太贵了,超出我的预算。回北京后,同事逛街的时候看到搞推广活动,说有优惠,就替我很热心的砍价,说15万以内可以落地,这就满足了我的预算要求。
定车的时候选的白色2022款纯净智享版,多加了3500选装了玻璃天幕(销售说加天幕提车时间会缩短),多加了200选择装饰,包括脚垫、后备箱垫、贴膜、行车记录仪。提车的时候保险5000出头,赠送的3000豆子我选择了充电桩,总之最终的落地价格控制在了15万以内。在这里必须感谢一下我的热心同事,陪我看车,帮我砍价,提车的时候帮我检查,我在这方面弱爆了。
【经验分享】
买车要多去几家不同的4S店比一比报价,我比较了离家最近的一家店和后来买车的店,二者之间相差一万多。此外,我最大的经验就是找一个信得过的靠谱的懂行的同事或朋友,帮我看车砍价提车。对于我这种不会砍价又不懂行的人来说,这比什么都重要。
【静态初体验】
车的外观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我看来,整体感觉有点圆润,不符合很多车评人爱说的那句话:这车看起来很凌厉。我买的低配版,和高配版外观上最大的区别是轮毂。低配的轮毂比高配的尺寸小,样子也有区别。不过说实话,我个人更喜欢低配版的这款轮毂的样子,尺寸上和车整体更协调。高配版的轮毂给我一种小孩穿大鞋的感觉。车的后备箱选用黑色,让整车看起来颜色不再单调,多了几分灵动。

高配版轮毂

低配版的轮毂
本人身高172,体重75公斤,车内空间对于我来说是足够的,驾驶位的感觉比较高,起码比我以前开飞度的感觉要高,座椅包裹度很好。后排不算宽敞,但够用,只是靠背角度有点直。由于把换挡的档把从传统位置移到了方向盘右后方,车内储物空间多了不少,但是换挡操作最初让我很不适应。车的后备箱容积在我看来一般的家用足够了。全景天幕自带卷帘,冬天可以打开卷帘晒太阳,增加车内的温度,夏天可以拉上卷帘防晒。

前排空间

后排空间
内饰方面我的要求很低,个人对真皮之类的无感,塑料不塑料的无所谓。车内的新车味道我没有什么感觉,看介绍说出厂前厂家是做过高温处理的。车机的屏幕相比现在主流电车来说,显得有些mini。不过这一点深得我心,我有点反感那种偌大一个平板电脑的设计。可能是我这个人过于保守,我更喜欢早先的那种机械按键和旋钮,可惜现在几乎所有的车都改成了这种平板电脑触摸屏了。所以我宁可选择简单质朴一点的,不要太高大上科技感,我怕自己跟不上。

车机小屏负责显示行车信息

车机大屏负责导航、娱乐和各种设置
【动态初体验】
谈到车的驾驶感受,就只能主观的讲了,因为我以前只开过飞度,只能和飞度进行比较。驾驶过程中感觉到车辆比较稳重,重量上也的确如此,比飞度重半吨呢。官方给出的电耗是13.1kW/百公里,我冬天开到过接近20,春秋两季最为友好的季节,开到过11左右。影响电耗最大的因素是外界温度,跑高速的速度,其次是空调的设置,个人的驾驶习惯。个人感觉电车最节能的用车环境春秋季节,不用开空调,在市内道路,时速最高五六十,红绿灯走走停停的状态。

北京12月份的最高能耗

春天来了能耗变低了
【充电初体验】
充电要先看说明,再研究充电桩,搞清楚快慢充,不要插错了口。家里有条件安装私桩的,不用说了,幸福指数很高。在外面打游击充电的,要研究不同类型品牌的充电桩的使用方法。我用过的市面上的充电桩就国电和特来电的两种,虽然遭遇了一些不顺利,但最后还都成功了。
北京的充电站还是偏贵,我在北京充电没有低于1.5元/度的,在我老家县城只要1.2元/度。快充充到80%比较合适,后面的充电速度会变慢,时间上不经济。冬天充电速度也会变慢,40%到80%都需要一个小时,而夏天只要半小时就够了。在家用充电桩上我每次都充到100%,最长不超过6h,一晚上怎么也充满了。

左边是慢充,右边是快充
【优缺点总结】
从去年八月份提车到现在已经开了一万公里出头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满意的,车辆小巧灵活,底盘扎实稳定,续航显示准确,电费相比油车省钱了很多。
主要说说缺点:
1. 黑屏。冬天的时候,我也遭遇了黑屏现象,这应该是这款车的通病,好在后来经过回4S店系统升级,解决了这一问题。

黑屏后只能看到档位信息,其他都看不到
2. 刹车偏软。刹车前半程偏软,踩下去减速不明显,提车的当天差点在五环路上追尾急刹车的前车,惊出一身冷汗,现在每次都保持足够的车距,提前刹车。这一点对于新入手的司机来说,要特别注意。
3. 不能自动锁车。人离开的时候不要忘了锁车,没办法远程操作,也不会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落锁。
4. 没有备胎。低配版要学会自己补胎,车上配了气泵,这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高配版是自修补轮胎,据说气泵都没有配。
感谢ID3圈主推荐加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