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车友间,有一个环半个中国游的,有会湖北孝感老家的,有春节在家闲着无聊的。趁春节前聚会的机会,一拍即合,初二出发,奔赴湖北武汉,全体成员武汉集合。
随着这件事情的深化发展,去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在武汉见面时,五辆车,13人。

从天津出发的两台车都是we100,由于没有充电权益,提前买了充电月卡,两个司机做了两套路线和补能计划,最终选择了全程自营桩的路线,天津-济南-商丘-信仰-武汉,其中信仰为极充桩,剩余都是超充桩。按计划初二凌晨4点出发,晚上10点左右可以抵达武汉,各种小变化从未出发时就开始出现,初一晚上五点,开玩笑的说了一句要不咱现在就走,结果就是两台车5个人说走就走了。


第一站济南,350公里,睡一宿转天继续。八点出发,晚上不到十二点入驻酒店,酒店带充电桩,充电很方便,给大家说个小技巧,在某程APP上可以筛选带充电桩的酒店。不得不夸赞一下山东的高速,津沧转京沪,进入山东境内,路况奇好无比,双向八车道,最重要的是,那个时间点,高速上没有车,全程LCC125,在德州服务区碰到了一辆津牌其他电动车,司机正躺车里玩手机充电,我们去了个卫生间一脚油就走了,续航差距显露无疑。
第二天早上七点从济南出发,高速上的车逐渐变多,遇上了几起交通事故。并且我们发现了一个情况,充电桩在高速上覆盖的速度,比地图导航软件的更新速度快,总能有惊喜。一路南下,依旧是长时间的双向八车道,LCC一开,舒舒服服的就到商丘了,下高速奔万达广场自营站充个电,顺便吃个当地的特色炒鸡。人车吃饱,再出发,350公里到信阳,又是一路的LCC辅助驾驶。可能是电车车主都被之前节假日告诉排队充电的盛况搞得有所忌惮,服务区里充电桩不排队,加油站排大长队,有车友曾经在服务区遇到,电车充慢电,油车还在排队,这是电车司机们要站起来了吗。随着纬度越来越低,温度升高,电耗明显下降,计划中的信阳极充补能显得有点多余,而且充电桩距高速口有半小时的车程,两台车用手台一喊,一脚油就走了。然后,就差点浪出圈,副驾开始导航后面的充电位置,结果在各种APP上都没找到下两个服务区有桩,通过手台把这件事告诉了另一台车,手台里安静了,好像都有点紧张。然而惊喜又来了,路牌上出现了个灵山服务区,8个80KW的桩,实际功率81KW,这惊喜有点大,充了20分钟,够用就拔枪,开始最后一段到武汉的路程。晚上9点,顺利抵达酒店,环半个中国的车友已经在酒店等候,终于碰面了,开始了为期三天的武汉之旅。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是国际湿地城市 [186] ,市内江河纵横、百湖密布,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与汉江在此交汇,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
武汉的藕闻名遐迩,当天晚上就是一顿藕宴,各式做法的藕,让人早胖晚胖都是胖,转天的早点愣是排了一小时才吃上,热干面,三鲜豆皮,蛋酒,在北方是从来没见过,对于我来说,旅游的意义就是吃。
一路吃一路玩





到初六早晨,我的旅程结束了,由于工作原因,紧急买了张机票飞回天津,车和媳妇就交给车友和一起去的津蒙东负责人吧(原著名交付)。他们在回来的路上又去了河南吃喝玩乐
全程2742公里,耗时37个半小时,平均能耗21kWh/100km,全程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和油车相比,也没耽误时间,毕竟他们还要排队加油。LCC可以大幅度降低司机强度,一天开了12个小时,完全没有疲惫的感觉。大多数的电车车主可能和我一样,第一次出远门之前,会有多种顾虑,充电怎么办,里程焦虑怎么办。出一次远门,这些疑虑从没遇到过,甚至感觉以后出门也不会再开家里的油车了,LCC一项就可以让我放弃油车。而且,两台WE100一起走,充电节奏是一样的,也会省很多麻烦和时间,总之,电车出远门的感受非常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