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发了几个帖子,狠狠地嘲讽了一番法吹。我不是对法系车有意见,我自己是两台二手法系车的车主,第一个帖子写过,而且哪怕有意见我可以不买,没必要喷。我是对那些纯粹胡扯、满嘴歪理、装疯卖傻、刁蛮无赖的法吹们有意见,这帮货严重拉低了国人的平均智商、平均视力和平均素质。嘲讽一下,我舒服舒服。
而38最近发的一个视频,竟然弹幕大佐的奇迹般的少了九成九,没吵起来,我不得不怀疑是雪铁龙想息事宁人了。不过不是坏事,少整些没啥用又丢人现眼的事,至少还能有时间干干正经事。所以趁着晚上睡不着,我也不嘲讽了,正正经经聊聊雪铁龙和雪铁龙的车。
其实现在法国车混成这样,挺让我感慨的,我小时候我家第二台车就是法系车,富康;第一台北京二蛋我已经不想吐槽了,已经沦为纯炒情怀的玩具车了。从“老三样”开始说,上世纪九十年代,汽车是绝对的奢侈品,一台车就是一套房,房还得是北京的。桑塔纳先来的中国,雪铁龙ZX,也就是富康,后来的,前后差几年。那时候中国人对家用汽车的认知只能用白纸一张来形容。慈禧老太太因为司机坐她前面就大发脾气,也无法指望经过了民国乱局、八年抗战、十年浩劫而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人对汽车的认知能有多大提高。
但那个时候开富康的人对比开桑塔纳的人有优越感,我爸就是(我其实每次都挺想说我爸买这玩意干啥,你买北京一套房,我现在得少奋斗多少年,少遭多少罪),为啥有优越感?在人们对驾驶感受、性能参数不了解的时候,有一个人人都能眼见的当时的黑科技,后轮随动转向技术,虽然这个技术原理很简单,跟现在的宝马5系不一样,但在当时,中国路窄的时候,我爸就喜欢在十字路口来一个180度掉头一次通过,然后感受旁观路人的艳羡的惊叹的目光,而老普桑还得倒一下才能过去。但富康还是卖不过普桑和方头捷达,因为轿车轿车,轿子型的,两头矮中间宽,四个轮子抬。你一个没屁股的富康是什么鬼?十几年过去,老普桑得到了皮实耐造的美誉,奠定了大众在华的地位,甚至在今天还有人希望复产怀旧版的桑塔纳。而早早进入中国的富康呢,05年就退出了中国市场,除了我爸那岁数的人,估计没几个还记得它。
后来,中国人衣食足而知荣辱,开始对车的内饰、品控和品牌有追求的时候。法国人搞来了WRC冠军车型——赛纳,对,叫赛纳,是雪铁龙的轿车,不是那个丰田的MPV塞纳,更不是那个迈凯轮的超跑塞纳(给法吹水军科普的,那么大个H标都能看成皇冠,我不指望他们能分清楚几个sai纳)。但雪铁龙的这个赛纳除了操控和性能,啥啥都不行,经常出毛病,内饰跟爱丽舍一样不说,还特么死贵。于是,又被国人抛弃了。不过也有点遗产,法系底盘好的名气主要是从它开始攒下来的。
再后来,中国人明白了两厢车的灵活性,飞度开始大卖。结果雪铁龙却开始给一代经典307加屁股,还只加了半个,咋看咋别扭。到了C4来的时候,法系车的“反人类”设计已经达到高潮,什么中控屏位置的仪表盘,让司机开车的时候得扭头看转速;什么侧面突出胎壁外的轮毂,让没蹭过马路牙子的法系司机,人生都不完整;什么中央固定的方向盘,雨刮和转向杆反过来等等。不过那时候法系卖不好,但还是一个让人同情的品牌,毕竟有人明白中央集控方向盘对安全性的意义,只是叫好不叫座。你买我推荐,我买我不买。
所以发现没,法国人的傲慢让他们不愿意研究中国人喜欢什么,于是他们一直没有踩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节奏,有先发优势却早早落寞。一个不愿意研究中国客户喜好的企业,当然就是不尊重中国市场的企业,他不来主动适应市场,而是要市场来适应他,那么他的衰败当然就是必然结果。
现在家用车的格局是,合资界“南两田、北大众”,两田势头猛,渐渐北上。国产也是形成了专做SUV的长城、沃尔沃加成的吉利、专注技术研发的奇瑞、外观漂亮的长安、新能源领先的比亚迪几个强力品牌,各有各的优势,横扫低端车市场。
很多人骂38大佐,因为他对日系夸的多。其实我觉得不用骂日系,也不用骂38。虽然我从工作那天开始到目前买过9台车,有美系,有法系,有德系,有国产,就没有一台日系。不是日系车不好,而是我不喜欢减配还加价把我当韭菜的感觉。哪怕减配是因为中国对造车标准的法律要求不高,哪怕加价只是市场供需行为造成的结果。但我总感觉我花了更多的钱还特么当“二等公民”,就跟个冤大头一样,纯粹花钱买憋屈,所以我不买。只可惜,日系简配了,在国人眼里,综合产品力还是比用料扎实的法系好。
回看这几年在法系的傲慢下,日系做了什么?从民族仇恨的先天不利因素下,日系精准的从广东着手:广东热,日系空调公认的给力;广东人性子不急,怕麻烦,又低调,好,我动力不突出我内饰一般般,但我就是没啥小毛病就是耐开。曾经小鬼子车被人骂“皮薄馅大三大脆,雅阁天籁凯美瑞”的时候,想必在座各位也经历过吧,但人家依旧严守自己的品控优势。终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车就是个工具,经济耐用才是王道;越来越多的人明白了安全不安全不是用敲铁皮、站车门、看防撞梁粗不粗的方法来衡量的时候,日系开始迎来了品牌强势期,丰田被奉为“神车”,本田被奉为“穷人的奔驰”,马自达被奉为“东瀛宝马”……现在品牌溢价令人发指,企业赚的盆满钵满,哪怕出了本田的机油增多事件,哪怕出了丰田的机油乳化事件,但强势期的品牌就好比大风来了,猪都能上天了,啥都不是事儿。
但这是人家多年积累下来的,法系就没法奢求这种待遇,所以法吹说什么凡尔赛该减价日系更该减价之类的,纯属自作多情,“脸都不要了”。人家加价还大卖,你气不气?而你让人家一个逐利的企业有钱不赚去降价,是他脑子坏了还是你脑子坏了?我自己的钱我可以决定我不买日系,但我不能骂那些买日系的人是不懂车,更不能骂人家是被车企歧视的冤大头。毕竟我减配了我出毛病了我还加价了,但综合起来还比其他的车好,那是你中国汽车市场的悲哀。落后就挨打,二百年来这个道理还不够深刻?
再说说美系,通用挺有诚意,性能如故,用料也扎实,还尽力改善了油耗和做工,市场终端优惠巨大,堪称没什么短板,所以活的不错。更是在当年次贷危机之下,庞蒂亚克、土星、悍马相继死亡,而深耕中国市场的别克却神奇的挺了过来,进而救了通用一命。反观福特的乘用车,也是个活该的主儿,跟法系一样傲慢,更新换代慢,车毛病一堆,售后不理不睬。什么狗屁的百年福特毁于长安?长安做工不行吗,看看现在人家的自主品牌口碑销量如何?福特当年凭福克斯和蒙迪欧长期占据中国销量榜前三的时候,长安会故意搞垮自己的摇钱树?这就是福特自己作的,所以,他也快完蛋了,靠全顺这种商用车撑着才没死。而这两年回过味儿来了,以锐际为代表开始挽救形象了,探险者也国产,林肯各系也国产,看那架势,要不是中国禁皮卡还有较高的排量税,早就把看家的F—150搞来了。所以福特还有个盼头,毕竟福特有不少车不叫座但还能叫好,坚持几年没准能救活。
说回现在的法系,未必叫好,更不叫座。底盘优势已经没了,因为你原地踏步但别人在进步,扭力梁技术天下第一又如何,它先天劣势、潜力也比独悬低。油耗方面连号称“油老虎”的美系车也不费油了,我大哥14款的老君越五米多长,开了7年,平均油耗也就不到十个。我平时开的雪佛兰探界者,勉强摸着中型门槛的紧凑级SUV,目前四万多公里也才7.1,比我的5008还低。你雪铁龙优势在哪里?非豪华品牌里,日系有品控的口碑;美系有性能的口碑;韩系虽然也不咋样,但还有着调教的口碑;德系有科技的口碑;国产更是性价比无敌,还能拍拍胸脯说爱国。法系有啥?只有个性的口碑,但个性是褒义词还是贬义词,谁又说的清呢。个性就瞄不准客户群体,就得小众,想大卖?省省吧。中国人还是喜欢本本分分过日子的居多。
我承认法国人是诚实的,他们的车我从没听说过在不同国家有用料和标定上的巨大差异。但法国人也是傲慢的,他们不会为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而做本质的改变。德系日系为了研究中国人推出了“特供车”,比如当年德国本土人都不认识的途观。很多人说这是大众在糊弄中国人,但我觉得“特供车”恰恰是重视中国市场的行为,研发一辆车形成生产线并投产,是要投入巨大成本的。中国人受制于对汽车认知的局限,需求不一定百分百合理,但哪怕不合理,人家也生产出来就为了讨好你,这种行为你难道还要骂人家吗?难不成要学法系的“忠言逆耳,刚正不阿”?在城市路况不佳的昨天和提倡节能减排的今天,法系依旧坚信高转速发动机是汽车的未来,我要你那200迈极速去投胎吗?反而你这低扭的特性,我绿灯起步的时候被人家超了……依旧告诉中国人扭力梁通过调教就有可能打败独立悬挂……而对中国市场的本土化就是给两厢车加个屁股,还有可能是加半个,这特么就是你三十年来对中国市场需求的调查成果?
再说好好的高端品牌“女神”,哪个雪铁龙的奸细给起名叫DS的,你不知道你上市那年这俩字母在中国人眼里是啥意思吗?屌丝都能开的车会是高端?屌丝都能搞定的会是女神?……中文名也是,土了吧唧的直接音译谛艾仕,还不如叫“弟爱撕”“弟挨丝”,小弟弟挨着有丝的地方,嗯,还比较符合女神的吸引力……想想保时捷吧,比你牛逼多了,当年音译波尔彻的时候啥情况,改名保时捷之后又啥情况?不过也得谢谢你起的破名,让这个系列的车的销量全都“得癌死”了。不然哪能让我这个屌丝不到十万块就买了一台三年的二手ds5,都是当年落地二十几万的车,三年的非高端品牌凯美瑞都十六七万呢。
所以啊,雪铁龙,收起你的傲慢吧。现在在中国市场你没啥好骄傲的,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别觉得没了自己中国市场就会怎么样。就好比我中午多吃两碗饭,怎么中国就能粮食饥荒了?众泰倒闭了,那些指望众泰让他开上兰博基尼的人最多叹口气而已。你离开中国市场,有人替你掉眼泪么?是法吹还是老车主?
所以啊,想翻身,就收起傲慢,虚心接受一切批评,用雇水军的钱老老实实研究中国市场,老老实实更新技术。借用38对你的评价,拿出更大的诚意来!
不然的话,该倒闭就倒闭吧。这句是我这个老车主对你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