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5发布
和一个海南的朋友聊了聊,他问了我一些关于新能源“智驾”方面的事情,聊了会儿。 关于这个“智驾”目前硬件是激光雷达和视觉方案两种,国内新能源依托供应商激光雷达的多一些。但发展前景还是视觉方案更好。 基于人工喂养的大模型数据,没有网络的场景下,车辆会变成一个瞎子的LCC。激光雷达成本高一些。手机智能语音简单的问题会结合报给你,其它的问题直接给你打开网页了,车机也是如此。 车机系统没有什么自主的思想,视觉方案更多的是车机的判断能力。 但是这个都不好,完全不瞎说,沃尔沃八九年前就有这个能力且量产了,它的领航功能就是LCC,基于LCC它又衍生了一些其它安全方面的功能。 厂家试验有很多我们没见过的,沃尔沃在这上面给你可靠的方案。 我们一般开车,用上ACC也都会放松一点了,但是人在放松的前提下开车,在危险来临时都不会那么快的去应急处理,毕竟反应不是那么快,导致了很多事故的发生。 这次小米su7的事件引发很多连锁反应。 重要的一句话“智驾不等于代驾”国家不会漠视百姓的生命,厂家商家不应该过度宣传这个辅助驾驶。车辆上路无论是什么样的操作都是以驾驶员为准,其它都是次要的。 沃尔沃是安全带的发明者,它开放给所有用户让交通事故带来的伤害少了很多,一个以安全著称的车还是基于以人为本的角度,虽说车辆底盘质感相对同级别差了些,但其它方面都还不错。 基于目前新款XC90的问世,配置表单上也只是给你L2级的辅助,辅助驾驶的老祖宗都是基于可靠的前提下(先一步步走),国内新势力基本上都还没会走变成都在跑的路上。 这个层面也是需要一步步来的。 目前在人的生命价值还没有低于一个车机芯片的时候,请不要相信任何一家的“智驾” 如果说未来的某一天法律允许了“智驾”那么那个时候人类的生命价值将变得毫无意义。 科技使得生活便利,但终究无法代替人类。 硬件要做的好且可靠,没有跳跃式的发展。开车是为了一定的驾驶感。道路上千变万化,人类可以做出提前预判性的操作,机器是做不到的。 辅助驾驶上路行驶应该告知其它车辆远离,这一点理想做的不错。再试问假模假式的握方向盘真的安全吗???多问问自己,结合实际自己去判断。基于目前依然不推荐任何“智驾” 《智驾不是代驾》 最后开车行驶放松中带着专注才是硬道理,不能依赖辅助驾驶放松过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