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合作发布作品

    03-14发布

    群访讲了很多事,但一个事情是很清晰的: 思路。 比如说几年前对智驾技术路线的定义,摘走高精度地图,摘走手搓的规则,目的最终就是为了出海。 大师兄说今天很多城市里看起来不错的智驾,都是一个一个城市搓出来的成绩,真正的竞争对比,是在三线城市以下的小地方,我是很认可的。可能今天"全国都能开"这个故事很多人也在讲,但能在三四年前,就因为"全球"的蓝图,来提前锚定智驾的技术路线,我想这是小鹏能走在智驾最前线的基础。 只有这样长期主义的思路,才能在混乱的市场里,把自己的节奏走出来,而不至于轻易走进其他人的节奏。 你就想想,今天的市场节奏是由几个品牌定义的?有多少品牌在跟着别人的节奏? 真正的节奏,不需要用太多的"遥遥领先",或者各式各样的定语,真正的节奏喊出来的时候,再是白开水的陈述,也足以让你觉得汗毛倒立直呼牛逼。 比如今晚的G6前脚出了定价17.68万,后脚我至少知道有两个友商品牌在说"新车凉了",以及一个友商品牌的老板准备给下面的员工做心理按摩了。 为了智驾这件事,小鹏一直在强调算力,数据,和AI。很多人今天都能认识到这几件事背后的价值,今晚有好多老师都在担心deepseek的出现,正在打破小鹏的壁垒。但实际上和股票一模一样的事情在于,"当所有人都进场的时候,头部已经完成了意义上的收割"。 如何理解小鹏的"收割"呢? 2024年,小鹏整个智驾的迭代速度是非常恐怖的,在AI的加持下翻了几十个版本,算是很正式地进入到了生产力这个通道,但比如说过年期间许多品牌纷纷说自己上了deepseek---你们真正操作过的话,知道ollama一键部署对吧? 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吹得很牛逼谁都会,其实那没什么用。但是把一件牛逼的事情,做简单,就是"小鹏能在进化速度上完成收割"那个最大的内涵。 它得到了什么呢? 就是前面提到的,有友商觉得心慌,说明属于小鹏自己的节奏,已经打出来了。 Mona,p7+,G6,G9,它的加速还在持续。 一以贯之,唯快不破,这是它过去一年里的故事。 其他还讲了些啥呢? 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的观点: 科技平权。 大师兄对G6G9价格的定义,不是价格战。 他说是科技平权,科技的竞争,比价格的竞争,比加班的竞争,更有意义。 这句话放在这,我想普天之下的加班狗没有一个会不知道它的价值对吧?你把初中的政治书翻开来看,"解放生产力",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从科技平权这个角度去理解G6和G9今天晚上做的事情,很多问题都会有答案。举个例子,今晚发布会说的,Model Y加上FSD就得三十多,G6直接干到底是17.68,中间的差异,意味着什么,不容多想。

    作者提到的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