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发布于:星纪元ES车友圈
优势分析 1. **续航无忧,消除里程焦虑** - **纯电+燃油补能双模式**:日常通勤可依赖大容量电池(假设CLTC纯电续航200km+),满足市区短途纯电出行;长途驾驶时通过增程器(燃油发动机)发电补能,综合续航可达1000km+,彻底解决纯电车型的长途焦虑。 - **无充电条件友好**:在充电桩稀缺地区,可完全依赖燃油补能,使用灵活性强于纯电车型。 2. **动力平顺性与NVH优化** - **电驱为主**:车辆由电机直接驱动,加速线性平顺,驾驶体验接近纯电动车;增程器仅作为“充电宝”运行,多数工况下噪音振动控制优于传统插混或燃油车。 3. **经济性优势** - **市区通勤低成本**:短途纯电行驶,能耗成本仅为同级别燃油车的1/3-1/4;若支持快充(如30分钟充至80%),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 **长途油耗可控**:增程模式下,若采用高效增程器(如奇瑞鲲鹏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40%+),高速油耗可控制在6-7L/100km,低于同级别燃油SUV。 4. **政策与场景适应性** - **绿牌优势**:在一线限牌城市可享受新能源牌照政策(需符合当地增程式车型认定标准)。 - **全场景覆盖**:适合充电条件不稳定、长途需求频繁的用户,如三四线城市或自驾游爱好者。 劣势分析 1. **高速能耗劣势** - **能量转换损耗**:高速巡航时,增程器需持续发电供电机驱动,能量经过“燃油→发电→电驱”两次转换,效率低于燃油车直驱或插混车型(如比亚迪DM-i),油耗可能高于同级别插混车。 2. **车身重量与操控影响** - **系统复杂度高**:增程式需搭载电池+增程器+电机三套系统,车身重量较纯电版或燃油版更高,可能影响操控灵活性和悬架调校表现。 3. **市场认知与保值率** - **技术路线争议**:增程式被部分消费者认为“过渡技术”,可能影响二手保值率(参考部分增程式车型市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