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增程车普遍采用1.5T发动机的原因可以从技术适配性、经济性、政策导向及市场需求等多个维度综合分析。以下是具体解释: ### 1. **技术适配性与效率优化** - **高效发电需求**:增程车的发动机(增程器)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为电池发电。1.5T发动机在功率输出和燃油经济性之间取得了平衡,能够满足中大型增程车(通常车重超过2吨)的发电需求,避免因功率不足导致充电速度跟不上放电速度的“亏电”问题。 - **高热效率技术**:针对增程场景,1.5T发动机可通过优化循环(如米勒循环)、高压直喷(350Bar以上)、可变截面涡轮等技术提升热效率。例如,奇瑞第五代1.5T发动机热效率达44.5%,远超同类混动发动机,使其成为高效的增程器。 - **电气化兼容性**:1.5T发动机更易与电机、电池系统协同工作,通过模块化设计降低整车复杂度,同时减少振动和噪音,提升驾驶平顺性。 ### 2. **经济性与成本控制** - **税费优势**:中国汽车消费税政策规定,1.5L及以下排量税率为3%,而1.6L-2.0L税率升至5%。1.5T发动机排量通常控制在1498mL左右,既能享受低税率,又能通过涡轮增压提升动力,显著降低制造成本。 - **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1.5T发动机在传统燃油车领域已广泛应用,技术成熟且供应链完善。将其适配到增程车上,可复用现有生产线,减少研发和生产成本。 - **维护成本低**: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日常维护和燃油经济性更优,符合消费者对经济性的需求。 ### 3. **市场需求与车型适配** - **覆盖主流车型需求**:增程车多定位为中大型SUV或高端轿车(如问界M8、哪吒S等),车重普遍较高。1.5T发动机的功率范围(80-120kW)既能满足发电需求,又不会因排量过大导致能耗浪费。 - **长续航与低能耗的平衡**:大容量电池(如哪吒S的43.9kWh电池)配合1.5T增程器,可实现300公里以上的纯电续航和超1000公里的综合续航。1.5T发动机在低负荷时高效发电,延长电池寿命并降低油耗。 ### 4. **政策与环保趋势** - **减排压力**:全球碳排放法规趋严,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在减少尾气排放方面更具优势。增程式电动车通过1.5T发动机与电驱系统的结合,可显著降低整体碳排放。 - **技术路线选择**:相较于插电混动(PHEV)的多挡变速箱复杂结构,增程式技术简化了动力系统,1.5T发动机的适配性使其成为更灵活的选择。 ### 5. **行业竞争与技术迭代** - **头部企业的示范效应**:奇瑞、华为(问界)、长安等企业通过高热效率1.5T发动机的研发,推动了增程技术的普及。例如,奇瑞的1.5T发动机热效率达44.5%,成为增程领域的标杆。 - **未来潜力**:随着电气化技术发展,1.5T发动机可通过预燃烧、分层燃烧等进一步优化效率,甚至向大排量延伸(如2.0T、3.0T),为高端车型提供更多可能性。 ### 总结 1.5T发动机在增程车领域的广泛应用,既是技术适配与效率优化的结果,也受政策、成本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未来,随着热效率进一步提升和混合动力技术的深化,1.5T发动机或将继续主导增程车市场,同时向更高端、更高效的方向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