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6发布于:零跑C16车友圈
一。空间。 很多人都说空间小,尤其是跟008对比之后。这个本质上没啥问题,空间确实C16不如008。 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一点,我们普遍去试乘试驾过的人,衡量空间都是以自己为基准,都是自己先坐主驾,然后挪到二排,再挪到三排,都是以自己也就是一个成年男性的体格去衡量的。但有没有想过,日后真正买了车之后,我们绝大多数人扮演的都只会是司机这一项角色······也就是我们这个体格,占的只会是司机位,不会同时再去占二排和三排的位置。 按正常而言,副驾坐老婆,老婆的体格肯定要矫小一些,所以副驾后面的二排留给男性的老人,自己主驾后面的二排留给女性的老人,最后两个娃坐第三排,从空间上就不会有啥问题了。。当然,如果你非要扛你全家是从荷兰移民过来的,身高都是1米8以上的,那自然当我没讲。。。我只是想说明空间够不够用这东西,主要还是得具体结合你们家庭各个成员的情况而论,你们全家人出行坐满的情况下够不够用,而不是以你自己一个人的体格去衡量够不够用。 而且,在大多数时候,这车其实主要还是当作一辆四座车用的。所以表面上更小的尺寸和更短的轴距反而就成了优势,这不是我给C16洗,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车身更小轴距更短,平时自己开的时候肯定相对就更加灵活,停车啥的也更好停一些,这也是需要考虑到的问题。我在综合评估之后目前更偏向C16也是于此。平时自己开更灵活更好开好停,偶尔需要满员的时候家庭每个成员又能坐得舒适,购车的成本又更低,一举三得。 二。增程车型亏电情况下的动力和油耗。 这个也是我观察下来很多很多人在意的。但其实呢?我们可以假设一下等你日后真买了这车后,你把这车的电量开到亏电的时候会有多少?这明明就是一辆可油可电的增程车,为啥非要把电开到亏呢??平时市区上下班代步,当电量低于30%甚至说20%的时候,你开启燃油优先模式,不就好了吗???增程器开始工作就会保电,使电量不会再往下降了。。出游跑长途高速的时候,当电量低于50%甚至说70%的时候就提前开启燃油优先模式保电,你这是怎么都不可能把电量开到亏电的呀! 所以辣么在意亏电时候的动力跟油耗,你们觉得实际意义真的大吗???我最不理解的就是,你明明买的就是一辆可油可电的增程车,可有些人却偏一滴油都舍不得烧,那请问你买增程车的意义何在?你们直接买纯电车去不就得了! 顺便再聊一下增程器,1.5L与1.5T,如果是在燃油车时代,动力的差别那是显而易见的!但当用作增程器的时候,动力的差别主要是体现在电机上的,增程车的本质就是辆电车,而增程器只是当作充电宝用的。1.5T的优势是充电的速度更快。。辣么,结合上面所说的,在市区电量30%以下就开启增程器,高速电量70%以下就开启增程器,这个时候1.5L的增程器也是可以保证这个充电速度跟效率的,所以是不是又觉得1.5T的增程器也没辣么重要了??? 其实只要你合理地使用,1.5L的增程器也是绌绌有余的。学会在什么时候该开启燃油优先模式很重要,我还是觉得买辆增程车型,最忌讳的就是非要一滴油也不肯烧! 你非等到电量低于10%的时候才开启增程器,这个时候增程器为了补电疯狂高速运作,这个时候的油耗不高增程器的动静不大才怪呢!!你何不在30%的时候就早早开启,不仅增程器的动静小,还反而更省油呢。。。
1. 对比3排座到底多大多舒服,个人的主观判断是一回事,客观的数据是另一回事,还有第三点容易被忽视的,3排6人满载时的行李空间。这一点对应全家出行能不能支撑中远途,能不能带着6个人出行住宿的行李。C16的209升,008的292升,其实都是不及格的。甚至问界M9的206升在这点上也是不及格的,蓝山的349升倒是勉勉强强。从SUV向MPV跨界的,乘坐空间和行李空间的确是硬伤。 2. 所谓的增程器只是发电机,增程车就是自带一个充电宝的说法实在是侮辱了众多做增程的品牌。确实有几个品牌是只把燃油发动车用来给电池充电的,纯电时170、200、215KW左右的驱动功率(四驱车是双电机400kW左右),发电机是70、108、112kW(四驱车的发电机一般也只有一个)。自己设想一下跑长途的情景,大部分时间是靠发电机做功吧,整车的动力状态只靠发电机充电供应得上吗?所以,所谓的增程,大部分都是发电机可以切换路径,跳过电池直驱电机,反而是电池性能不佳的品牌,越是要依赖这种混动模式。简单总结,就是在这个工况下,发电机功率就是驱动功率,70和108的差距就是一倍半的差距。某迪混动车前几年的高速失速问题,就是电池电力不足,电量监控失准,电机功率小,几个因素叠加导致自动切换逻辑误判。总之一句话,更大的电池,充电更快的电池(不要以为800v是给行驶中充电准备的),实在不行,一个更大马力的发电机跳过电池直驱电机的车,关键时候,能提供更大的动力,能减少遭遇高速突然失速的概率,更能保命。 最后为避免无谓的口舌之争,补充强调一下,如果考虑的是200公里续航的增程车经常充电桩补电跑短途通勤,以上1和2两点都不用在意。如果是6人全家长途出行,尤其是第2点,更大马力的发动机,能跳过电池供电给直驱电机的增程式设计,是对家人安全更好的呵护。 (除了极个别的品牌是纯充电宝式的增程设计,更多的品牌尤其是油车企业发展过来的增程式设计,即使不再保留发动机加变速箱的驱动系统,通过发动机给电池充电、发动机直接给驱动电机供电多种模式切换,实质上同时也是混动式设计)
三排的数据是一回事没错,但既然谈到数据,为啥你们从来不谈谈三排坐姿高度的数据呢?你三排的腿部空间再大,但如果坐姿是小板凳的话,你觉得三排坐着还会舒服吗? 至于行李箱够不够用,那也是每个家庭说了算的,有些家庭出个门得带五六个行李箱,那啥车都不够用,有些家庭出门就两个行李箱够了。现在很多六座SUV,哪怕是MPV的空间决定了后备箱不可能大,所以你带多少行李,不得根据自己的车来安排吗? 关于增程器,我还是那句话,1.5t的肯定比1.5l好,这个100%没任何悬念。等具体好多少好在哪里得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我不喜欢扯什么数据扯什么理论,我就喜欢扯实际的,扯实际的日后用车环境,假设都跑高速的情况下,100码的正常巡航速度,都在电量消耗到70%的时候开启燃油优先,1.5l的增程器就保不住电了??还是加速到120码就费劲了??既然在那种用车环境下都能保住电能保证足够的动力,那1.5l与1.5t是不是又没多少区别了??结合实际驾车环境和用途,得到的论点才是真论点
加钱买Mega这些都不是问题
极限工况下,比如你跑318或者其他一直爬山的路上,增程器发的电低于电机耗电,你越保电,电量越低,最后不就亏电了?
你非要谈这种超极限工况的话那确实如此但在某些极限情况下,人吃个饭也会噎死,但你难道就不吃饭了吗? 我可以说我10年买的第一辆车,到今年24年一共14年中间换了四辆车,从来没碰到过这种超极限的工况,所以至少对于我个人的使用而言,根本不需要考虑这种所谓的极限工况当然,如果有人会碰到这种工况的话,自然需要考虑
回复楼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