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发布于:车圈八卦
看到人家算了这账,发现这的是,被合资车坑了半辈子,要不是比亚迪把价格打下来,还在血赚我们,一起甚至还要加价买,现在谁还敢加价?
当年人家车企进来,外资定价其实不高,但是本地车企觉得不能定低了,抬高的,外企都惊讶,说到底坑你的还是自己人
老谣言了还有人信啊
地方保护你也理解不了?这种常识还被你说成谣言了。有没有听过我们的产品出国,被别国反侵销调查的?不允许低价销售是为了本国同类产品能有竞争出头的机会。现在允许降价,是因为对本国同类产品有足够的信心。
@用户2297425839593:老谣言了还有人信啊
知道进口有税知道吗,之前为了保护国内车企,高进口税收知道吗,现在进口税降低了知道吗,并且配件国产化了知道吗?
网上有一个段子,桑塔纳出厂的时候,德国人建议定价7.7万,但中方要求定价20万,“坑害中国消费者”。 其实,这个段子完全是以讹传讹,主要是因为当时桑塔纳供不应求,规定只有外汇券可以购买,当时很多人没有外汇券,只能找黄牛,结果层层加价,买到车的时候就变成20万了。 但是这个段子也是有原型的,那就是每一辆桑塔纳的销售价格,都包括2.8万元的国产化基金加价。 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上海的重要领导,他还立下了军令状,“三年不实现国产化,我就向中央引咎辞职。" 国产化基金一直收到1994年,一共收了74.6亿,加上投资收益,接近100亿,这些钱全部用来反哺国产零部件厂商,同时成立上海桑塔纳国产化共同体联盟。 是外国的技术封锁。 毕竟,人家不是傻子,技术是各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偷都偷不来,抢都抢不到,怎么可能轻松换过来? 外资是来赚钱的,不是来扶贫的,对外资来说,中国提高国产化率可以,但仅限于一些比如玻璃、雨刷器、大灯、车壳等等细枝末节的零部件,这样本地采购也有利于降低成本,但只要中国想染指汽车最核心的三大件,外资就会第一时间进行封杀,防止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 另一方面是国内合资车企的不思进取。 合资企业由中国主导,要求中国股权占比必须高于50%,目的就是保证中方在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仍然能拥有公司经营方向的决定权。 按照最初的计划,这个决定权是在盈利之后,确保中方能够有权搞技术研发和升级的。 但是我们看看曾经搞过合资的车企,有几个真的搞出自己的核心技术了? 外企封锁是一方面,合资车企自己的不思进取,同样是个大问题。 说白了,自己搞技术研发是有风险的,万一某项技术研发失败,或者某款自研车型推出后卖的不好,谁来负这个责呢?算不算国有资产流失? 所以,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合资车企往往直接引进成熟车型,然后在国内组装生产,这钱赚得相当容易。 毕竟,能躺着赚钱,干嘛要站着赚呢?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嘛。
合资车要进口?,我们公司就是给上汽通用供货的
有同事之前在某田中国(不是合资)干过,了解过卡罗拉成本(不算人工),就在2万左右,cvt一个2100成本,车架7500我记得,发动机3000,乱七八糟的一起2万左右,别的都是利润!!(量大降效)
硬件成本都算的出来,其他营销中间费用也多,中国这种车整体成本就五六万。美国成本要高些,
国产车成本一般比丰田高1.5-2.5倍。还比丰田卖得便宜,丰田精益(减配)生产太挣利润了。就23年,丰田第一利润是大众的3倍多
@持球者23:硬件成本都算的出来,其他营销中间费用也多,中国这种车整体成本就五六万。美国成本要高些,
你这么说,几年前的比亚迪也没少赚啊,当年秦可是十多万嗯
当年电池材料价格多高?
10度电池能有多高?
@省油困难症81杠:当年电池材料价格多高?
为什么以前的车耐用现在的车容易坏,这里面都是学问
消费电子设备产品多了吧,以前化油器车或者电子设备都没有的柴油机车
以前车简单,没有花里胡哨的功能,就突出个皮实耐造,比如神车五菱宏光
桑塔纳当给上汽的时候德国建议卖8万,我们的同胞上汽坚持卖20多万……
不能把日系车坑国人的锅都背到合资车身上,如果没有合资车国产车的价格还不得上天啊,看看现在电动汽车的价格就知道了,平行进口车虽然现在黄了,当年也给消费者带来了福音,虽然口碑不太好
见不得国产卖得贵?便宜的国产你看不见?
便宜的不买,贵的买不起
@已打两针的热心市民:见不得国产卖得贵?便宜的国产你看不见?
比亚迪还不是一样割,只有真正放开进口车,你才能看到优质低价的好车
只要咱中国人能造出来的东西,价格能给他卷哭了。
没有李书福的吉利,哪有5万块钱的家用轿车。没有神舟笔记本电脑,哪有便宜的笔记本用。 11年左右14万的轩逸,现在7万就能到手,最低配。 现在我要加一句,没有大疆的灵犀智驾l2,就不会有20万以下的智驾系统。 2003年的北京,夏利还卖9万。结果第2年就卖3万多。当时吉利有一款车好像是6万吧,直接把价格打下来了。
汽车是看保有量的
回复楼主